路径:人民网>>传媒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齐潇

2016年12月02日14:19    来源:中国报协网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作者:齐潇

作品名称:《生命之树》作者:齐潇

    艺术设计专业,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散发着时尚特有的艺术魅力。她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又有着当下时尚的时代文化背景。然而,在现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创作中,却往往会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理念重视程度不够,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的结合不够,我们应运用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打造出一种前卫的时尚理念,运用这种理念,创作出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时尚元素的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以这样的指导思想,运用到现代实践教学改革当中,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做到设计中有文化、文化中有设计,展现艺术设计的魅力所在。

    我喜欢中国传统艺术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亦喜欢现代的艺术美感。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元素在艺术长河中贯穿始终,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再现形式,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载体。它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然而时至今日,国外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文明史固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如果单纯的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停滞,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达到传统与创新结合,那么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很好的应用传统元素呢?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让我领悟到一件设计作品与生活的关系,首先艺术设计之形与自然形态的区别,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作者反复提炼、概括,借鉴传统文化,才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如《生命之树》设计作品的创作,她的创作源泉取之于自然生活之中,记得在一次带领学生去植物园外出写生考察时,我发现植物园湖边树木繁茂,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远处的城市又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感,此时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象之美。艺术思想渊源于自然,艺术创作常借此象征宇宙生命的节奏,从远古的洪荒时代,到当今的文明社会,人类与自然树木始终保持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看到眼前的盎然景象,不仅让我有了初步的设计想法,便在心中慢慢地酝酿构思,同时把写生、提炼、概括、设计、归纳、借鉴、分解、组合、运用等设计创作方法,用于学生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的设计创作中。《生命之树》的设计创作,在遵循了写生提炼、搜集资料、概括设计、归纳借鉴、分解组合、提炼运用等创作方法,同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讨论,不断拓宽思路,反复修改,以设计实用性为目的,最终确定方案为对称式五屏风设计。其内容为对称式的形象组成,局部纹样为增加设计的活泼型稍有差异,整体效果呈现灵动活泼的生命气象之美;构图上讲究呼应和对称,以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构图形式围绕中心线左右两边视觉比重基本相同,视觉上的比重相同并不意味着两边的造型图像完全一致,而是做到了既统一又变化,并且把画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唔扇屏风状,给人以稳定、庄重、丰富的视觉感受。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熠熠生辉。将中国传统元素给予现代化并通过现代材料和工艺表现出来,这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生命之树》的另一种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画像石连理树之形态,众所周知,扶桑是中国传说中的太阳神树。木连理是汉代人信仰的五瑞之一。《艺文类聚》引《晋中兴征祥》释为:“王者德淳洽,八方同一,则木连理。连理者,仁木也,或异枝还合,或两树相合。”古代连理树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如果仍把传统连理树直接搬到现代作品之中,就有了泥古不化之弊。因此,结合现代人审美之需和应用之需,推敲改造造型,借鉴古代优秀传统元素的各种宝相曲线构成具有时代时尚运动之美,给人以温厚大气、流畅自然、丰富明确、珠圆玉润的天然之美,寓意着一片朝气,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以实用性为主,使作品与专业设计相融合。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形式与工艺手段多种多样,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式美、材料肌理美和工艺美。如何设计作品,从线条活泼流畅,到色彩优雅绚丽;从实用美观大方,到工艺手法考究。《生命之树》壁画,便采用了漆画工艺手段来表现,增强了壁画的装饰性和工艺性,独特的漆艺雕刻工艺,以虚代实,以凹代凸,纳光纳阴,变幻无穷,使作品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作品以蓝为底,贴金箔、醒色彩,重细部处理,在不同光线和不同角度下,呈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东方色彩感,产生出扑朔迷离、瑰丽神奇的意境。这样的艺术作品,应用于专业艺术设计中,从而达到怡人性情,使人生发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目的。

    纵观中国艺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元素有着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始终融意境与画面,以流动的、有规律的线纹与天地间的大气流动相协调,把艺术设计带入一个耐人回味的性灵境界。我坚信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元素的回归,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得宝贵源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不仅为我们今后的艺术设计创作奠定文化基础,使传统元素更好地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与时代相得益彰,洋溢出生命的气息,展现出新时代艺术设计的魅力,同时,也为我们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得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汉国,《微山县汉画像石精选》,中原出版社,1994年7月。

    2、耿俊杰,《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6期。

    3、常兆玉,《中国传统文化要略》,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3月。

    4、刘青砚,《壁画》,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

    5、李松石,《绘画艺术形式》,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9月。

(责编:李金霞、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