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自2014年7月22日上线至今9个月,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用户群,并迅速在社会上打响了知名度,在互联网舆论场里实现了议题设置的影响力,每天有大量稿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据统计,在澎湃新闻手机下载用户中,苹果手机用户占55%左右;安卓用户中,三星、小米、华为等品牌的高端机型占比较大。区域分布上,北上广深4个城市超过30%。
功能创新
做网络谣言粉碎机
与其他新闻产品相比,澎湃新闻有一些功能设计上的创新。例如“提问”功能,用户可以针对每一条新闻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获得其他用户以及记者和专业人士的解答。澎湃新闻希望通过这一互动方式使得用户可以真正读懂新闻,同时分辨出真相和谣言。
为此,澎湃新闻专门配置了问答运营团队,在必要时,连线专业人士对用户提问作出专业回答,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与见解。
另一个创新是“新闻跟踪”功能。很多情况下,一个新闻事件并不是一次报道就完结,它还有很多后续进展。很多读者都有这样一个需求:对于一个自己关注的新闻事件,希望及时知道它的进展。“新闻跟踪”功能就是针对这一需求而设的,用户在读完一篇报道之后,如果觉得对此新闻事件或话题感兴趣,可以通过“新闻跟踪”按钮轻松跟踪该新闻。当该新闻有新的进展时,系统通过标签关键词会自动将新的进展报道推送到用户的跟踪文件夹中。
架构扁平
力求小而美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财经、文化与思想领域的新闻,同时植根于上海。它传承了上海特色,提倡理性、宽容和建设性,这也与《东方早报》的气质一脉相承。
在内容架构上抛弃传统门户网站的频道制度及传统媒体运作的部门制度,内容架构上非常简洁与扁平,类似于创建一个APP商店,小而美,每个栏目都是一个产品,既是独立团,又是集团军,力求每一个栏目都做到该领域的翘楚。
澎湃新闻的内容主要有4个特点:注重新闻原创,以时政、财经、文化类报道为主;重视思想分析,有多个领域的专家开设的个人专栏,倡导理性探讨;文风通俗个性,希望创新的文风使读者能够轻轻松松看懂新闻;视觉上,创新表达方式,例如360全景现场等。
团队专业
纳传统媒体功力
目前,澎湃新闻在吸纳原有《东方早报》部分采编人员的基础上,已经吸纳新鲜血液100多人。通过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逐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本着政治和业务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新老员工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政治导向、业务培训、员工融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培训,以更稳地步伐走好纸媒与新媒体跨界融合之路。
澎湃新闻由《东方早报》团队运作,试图探索一套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体化运作的新模式。在采编流程上,《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流程体系。澎湃新闻确定了24小时三班倒工作机制,以适应新媒体快捷的传播特性,并根据用户和不同稿件的特点,确定了多个推送稿件时间。一套记者人马,同时两边供稿,报网资源共享。两套编辑队伍,各自独立运作,应对不同载体的呈现需求,保证品质等。
在组织构架上,《东方早报》原有各部门继续保留,并保证重要岗位的采编力量;澎湃新闻在各部门下设多个栏目小组,实行栏目主编负责制,服务于澎湃新闻各栏目。
在新闻运作和编辑规范上,澎湃新闻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严谨与严肃作风。澎湃新闻在创立之初就制定了严格的《澎湃新闻采编规范》《澎湃新闻三审制度》等。澎湃新闻除了三审流程(记者初审、责任编辑二审、栏目主编三审),还设置了中心总监终审、分管副主编审读把握导向等流程,每一个栏目都责任到人。
定位高端
填补市场空缺
上海的主流媒体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不过,与北京、广州等其他国际大都市的传媒比较,单从媒介形式上讲,缺少一份与上海发展趋势接轨的网络新媒体。从国内的门户网站来看,门户与门户之间,至少在新闻内容上存在同质化现象,没有一份坚持独立原创,有自己思想的、严肃的中高端政经类新闻网站。澎湃新闻的创办填补了这一媒体市场的空缺,有利于通过新媒体主导社会舆论的趋势。
澎湃新闻用户定位为关注上海、关注长三角、关注中国的读者,其主体是政经界人士和影响力、购买力强的中高端人士及海内外精英。其经营则基于内容定位,实行差异化经营策略,重点开发汽车、奢侈品、房地产、3C、金融、高端旅游市场,以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营销,较快提升广告的阅读率,为客户寻找到直接有效的目标消费群体,然后依靠广告收入赢利。
目前,澎湃新闻上线仅9个多月,而《东方早报》在10年创办过程中,在业界积累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在一些大广告客户那里,因有过往成功的营销案例,也具有相当的口碑和人脉资源。未来,借力《东方早报》品牌资源,在报网一体化经营方面的探索值得期待。
思考
最大收获:报网融合相得益彰
经过一段时间的报网融合摸索,澎湃新闻和《东方早报》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之后,确实可以相互借力,相得益彰。
有了澎湃新闻这个快速传播的渠道,《东方早报》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大更广,进一步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每天澎湃新闻不间断的新闻供给,海量的新闻呈现,让第二天的《东方早报》有了更多更好的新闻选择,编排压力也大为减轻。同时,网络便捷的互动性,可以及时将读者的想法反馈给我们,在报纸上进一步呈现。
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平台渠道,大大增强了报纸团队的信心。对于澎湃新闻来说,《东方早报》对其影响更是显著。借助于《东方早报》及其团队办报的社会影响力,澎湃新闻的新闻公信力在创办之初便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东方早报》讲求“新闻+思想”,讲求有态度的新闻,讲求影响力至上,讲求以硬新闻立报,这一原则在澎湃新闻中得以延续。澎湃新闻效仿报纸,设立了稿件的三审制度,这在互联网中是一个创举;同时延续了报纸的原创精神,其新闻都有可靠信息源,并经过记者求证采访,经过层层把关,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这与很多新媒体有着本质区别。
最大困扰:原创不易屡被侵权
对于澎湃新闻来说,目前最大的困扰是被侵权。澎湃新闻坚持新闻原创,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屡被侵权,令其对原创新闻的前途充满担忧。
澎湃新闻日均发稿150篇左右,据监控统计,80%以上的稿件会被几大门户网站转载,且很多分布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首页区域。澎湃新闻记者有时花费数天甚至半个月采写的独家深度报道,可能澎湃新闻上当天评论才500条,而一些门户网站侵权转载后,评论数量达30万条。
遭受侵权的并非澎湃新闻一家。国内很多传统媒体进军互联网,都深受这样的困扰,这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极为不利。期待在国家版权局新规之下,进一步完善网络转载许可付费机制,为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提供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