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山艺术简介
张坤山,1952年生,山东省淄博市人,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自1990年以来连任第三、四、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鉴定维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美术书法院艺委会委员,海军美术书法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中国书协理事张坤山在其创作室 (孟江波摄影)
在一次书法展览开幕式期间,与中宣部某领导同志交谈时,一位媒体老总这样简短地介绍我,说“张坤山五体兼擅,主打草书”。事后,我久久仔细琢磨品味这句话。所谓主打草书,是平时我的露面的多是草书作品,而五体兼擅则是我始料未及的。原因是,我从来没有向人表白过我在用心习研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亦从未刻意想在五种书体上弄出什么名堂,只是兴趣爱好使然,各种书体都想写写,这是我的日课。
与爱好兴趣有关,我不习惯于仅攻一家或终生专精一体。不尚专精的理念从读古人书论萌生。年轻时,我对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颇感兴趣,经常阅读,影响了我的一生。康氏认为,“遍临百碑,自成一家,融会贯通,博涉约取是为成功之路”。这种书写观念与当代倡导专精一体似有差距,值得商榷,但他赋予了我一个思想,即在书法创作研究上的博览强识会通古今。我没有专心留意地去关注某一书体,而是兴趣所至,广泛涉取,尽量多地接触一些经典名作,见好就学,见好就写。书家专攻一体或专精一家,应该是正确的,然而面对容纳诸多书体的浩瀚书海,我无法作出选择,我的内心审美,一直处在一种变化动荡之中,从来没有稳定过。
随着见识阅历修养积累的不断提升,我对五种书体的全面汲取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由于此,我想到了古人先贤,王羲之精于草、行、楷诸体,而篆隶根基早在其作中显示端倪。颜真卿精于楷、擅行草,然古今对他的评论却赞其书富有篆籀气。近当代诸多大书画家,无不是学富五车,涉猎广泛。如吴昌硕诗书画印四绝,齐白石也如此。黄宾虹是近代山水画开派人物,其书法或篆、或楷、或行、或草皆为后世楷模。徐悲鸿在油画和中国画两个领域贡献卓越,流芳百世。
当然,我们即使能够做到五体兼擅,且能达到一定高度,也仅是一种学习过程,比之前辈先贤的融中贯西、融古会今、诗书画印并雄,仅为沧海一粟而已,但是先贤的思想和成就一直在影响着我。顺其自然地写,随着性情去写,放松愉快地写,轻松点,不要给自己带上更重的枷锁。尚精专一或许是一种理想,我不具备这种天资,只能加大容量,杂而难精。也许会有专精的那一天,但也可能没有。我没有期待,只是随心地去写。如果能写出一些虽不专精但尚能精彩的作品,便足以告慰自我。
我10岁开始学柳公权《玄秘塔》,进而写颜真卿《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和自书告身。此后开始喜欢北碑墓志,诸如《龙门造像》《广武将军碑》《嵩高灵庙碑》《二爨》等等,专心写了十几年。其后又喜欢二王法帖,写过一段《圣教序》《十七帖》以及《平复帖》等。再后又沉浸明清,如何绍基、赵之谦、傅山、祝允明。近当代又关注徐生翁、谢无量、于右任。还写过较长时间的章草,如王蘧常、王世镗、沈曾植等。当然也在汉碑和金文上下过一些功夫,这是我的大体学书经历。如果以五体为界,篆书取法《散氏盘》《毛公鼎》《石鼓文》,亦喜爱黄宾虹;隶书取法《石门颂》《西狭颂》《张迁碑》,又喜欢近当代名流;楷书宗钟王,也曾写过褚遂良、赵孟;行书以《圣教序》为宗,亦取法近代于右任、黄宾虹和谢无量;草书喜欢怀素、祝允明、傅山和于右任,都写过一段时间。
我喜欢多种字体换着写,这样有兴趣,除此之外,也得益不少。写篆书增加了把握线条的能力,有了古风古意;写隶书受益朴茂,字形横向走,尽量去掉燕尾,奇趣纵横,往往使字形结构有意料之外的效果;写楷书让我沉静、耐心,对去除狂野习气有好处;写行书则疾徐有致,情韵兼得,如遇太极,如沐春风,增轻松自然之态;写草书激情荡漾,节奏迅疾,直抒胸襟,痛快淋漓,多能尽兴,舒展情怀。其实五种书体都涉猎,可以互为滋养,互为提高。如写篆隶,可使行草得其圆润古朴厚重之感;写行草能使篆隶灵动多变、造势奇险、用笔痛快、气息绵绵;当然这些书体的习练对楷书也有非凡的益处,能使楷书变得不再呆板滞涩,而呈轻松、活泼、随意、自然之气。
我未尚专精疲于杂糅,得失尚无明辨。然我常为之惬意。遍临诸家,博涉五体,让我感受到了书法这门古老艺术之博大、之宽宏、之丰富、之辽远、之厚重、之沧桑,书写状态亦随着书体的变化而兴奋喜悦,跳跃激宕。随着自然状态的变化,一切的追求归于平淡,耐心写、认真写、高兴地写,能写到水到渠成真正有“五体兼擅,主打草书”的那一天,便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
在友人的督促下,结集了这册五体书法研究,其中有五种书体的作品,有已经发表过的理论短文,也有专家和网友对我的鼓励鞭策,主要还是做一次汇报交流和沟通,希望专家学者和众多的朋友们给予批评教正。真诚感谢著名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和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世俊先生于百忙之中为本集作序言。
——张坤山于静逸书斋
延伸阅读:《篆隶楷行草——张坤山五体书法研究》出版发行
由中国书法出版传媒策划推出,中国书法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篆隶楷行草——张坤山五体书法研究》近日与广大读者见面。该书是当代第一部集五体书法创作、理论研究、碑帖赏析、书家评论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性大型个人经典著作,是一部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专业指导意义的书法家个性化档案资料,是书法家张坤山先生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创作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书家在当代书法领域的创作水平和综合修养。
该作品集共分《创作思考与漫谈》、《碑帖理解与赏析》、《众家观察与评价》、《人物解读与述评》四个部分,收录了张坤山先生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作品271件,理论文章62篇,碑帖赏析20篇,评论文章41篇。
张坤山较早活跃于国内书坛,上个世纪80年代秋,其作品便入选了全国展和河南举办的国际书法展览。张坤山先生自1990年以来连任第三、四、五、六届中国书协理事,系中国书协鉴定维权委员会副主任,海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
张坤山以碑学为宗,经过数十年艰辛的磨砺耕耘,已成就斐然。他在碑学领域的成功体现着当今书坛碑学领域创作的某些观念和信息。从学术的观点来看,张坤山的创作道路,可能会给书法爱好者们一个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在当今书坛创作繁荣,学术研究气氛浓郁,多种流派纷呈,传统观念和求新创变的思想互相借鉴、相互碰撞的状态下,更有其一定的意义。
沈鹏、张海、李铎、刘艺、佟韦、扬仁恺、尉天池、林岫、张傅凯、夏湘平、张旭光、李荣海、周志高、程大利、李刚田、李海剑、谷向阳、孟江波等当代书坛领军人物、评论家、收藏家及资深媒体人先后对张坤山书法碑学实践、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研究及其成就进行了学术点评。
名家集评张坤山
沈鹏(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沈鹏:张坤山的书法,气息好,格局大,润澡相间,起伏不连绵,有先熟后生的味道。古人对生、熟的关系论述甚多,其途径之一,我想可以是碑与贴的互融共进。作为中国书协理事,张坤山肯定会不断调整、提高自己新的起点,向更高的艺术层面迈进。
张海(中国书协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张海:张坤生的书法属于碑学一宗,涉猎宽泛,博涉约取,而且经过较为长期的融会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貌。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便在国内书坛崭露头角,至今还保持着强烈的创作欲望,不断有新的作品出现。他的作品格调高古、浑厚雄强,朴茂生拙,体现出阳刚之感,个性风格也很强烈,有视觉冲击力,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李铎(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原副主席)
李铎:认识张坤山已经20多年了,我比较关注他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他的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进境,越来越被书坛所关注,影响很大。他擅长写碑,而且五体皆擅,真草隶篆行都写得很好。当然还是以写碑为主,是当代书坛碑学领域卓有成就的代表性书家之一。
他最近出版的作品集,行草书占了很大比重,由于他把碑书和行草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会得贴切恰当,所以他的行草书有了新意。融会化合相当难,除了功力学养以外,还要有智慧和胆识。它不单是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还要求书家有开拓的境界和创新的能力。
他的作品大气开张、古朴苍茫、生辣奇肆,有雄强之气,有朴茂之风,有军人气概。作品中含容的东西多,比如秦汉、北碑、魏晋、唐宋乃至当代,还有一些民间书法的养料。能够把这么多的素材汇集在一起进行提炼,熔为一炉,从而达到今天的高度很不容易。我想他还会有新的进境,因为他涉猎广泛,接触研究的碑帖多,所谓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积累的厚,才能到一定阶段迸发出来,这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
张坤山的书法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我相信他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定会有更大的作为和光明的前景。
刘艺(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原副主席)
刘艺:张坤山的书法以写碑的笔法写行草,以写行草的笔法去写碑,还写过一些金文和汉隶。这样他的作品形成和内涵显得更为丰富,既有碑的雄强古朴,又有贴的蕴藉典雅,呈现着活泼开张的气息和博大雄浑的格局,个性风格鲜明,境界格调高古,笔画线条老到,造型结体散漫自然。他把这种以北碑书体为龙头而带动其他书体共同提高的创作模式推向成功,在书坛有着积极的影响。
尉天池(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原副主席)
尉天池:坤山的书法以“古朴、大气、奇肆、生辣”为特色,从中可见“古朴”而“新颖”是他艺术主张的核心。他善于融汇金文、汉隶、晋楷、北朝墓志、章草本体特征的某些内涵及艺术精神,加以自己创造性才华垢发挥,成就了独具一格并且在当代中国书坛广受赞誉的书法艺术。从书法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来欣赏他的作品,往往有既古且新的感受,这也可以说是他书法艺术主张的体现。
林岫(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
林岫:张坤山书法创作的特点是古朴生辣,雄浑大气。他以碑入草,草书古朴凝重,劲健苍茫;以碑入楷,楷书呈现朴茂和沉静;以碑入篆,使金文多了古风古意;以碑入隶,隶书线条更为厚实生动;以碑入行,则使行书欹侧险夷,蕴藉深远。他营造和铸就一种带有碑学体系性质的碑学新貌,因此他的书法有了新的丰富内涵,在书坛有着积极的影响。
张旭光(中国书协原副秘书长)
张旭光:张坤山是个风格型书家,他注意推脱那种潮流化书风的影响和约束,不断地更新、调整和确立自己的创作思路,写出风格,创造自我。他主张宁可格调境界稍逊一筹而不与人同,以重个性斥平庸、重风格而拒雷同为自己的创作基点,将追求个性化的标尺框定在一种较高境界的刻度之上,并试图在作品的观赏层面得到某些良性的印证。比如追求大气,力避做作牵强,显其劲松活泼;追求拙朴,力避俗甜姿媚,显其深沉典雅;追求气韵内涵,力避巧饰外露,显其神韵自然。他的这种个性化与境界化较为默契的融合,使他的创作展现了一种建立在高境界高格调基础上的个性表现。
李荣海(中国美协原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理事)
李荣海:我与张坤山见面的机会不多,偶尔碰上了也是谈谈书法聊聊画,他为人厚道,待友诚实,艺术思想活跃,创作成果显著。
张坤山书法的创作的基本特点是重视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求个性变化,重气质品格,具有凝练遒劲,大气开张,雍容豁达,古典苍茫的气息。他以碑学为根基,吸取贴学之养,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因袭故我,而是博采众长,朴华交融,酿造自然。他重视对字势结构的合理夸张和改造,加强了对书法线条圆浑涩感的锤炼,在章法、墨法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尽力挖掘书法自身的艺术素质,不断在强化作品古风古意,拙朴奇崛和大度格局上下功夫,从而构建了别于他人的艺术风格,自成面目。
李刚田(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原主编)
李刚田:张坤山书法受到北碑书法深刻影响,结字呈方势或横势,平稳宽博中变化生奇趣。他取意的多是具有民间色彩有野逸以朴厚,而不是具有朝阁庙堂般的规整与谨严。他的草书,以碑入草,以隶入草,以篆入草,使草书老道厚重,气韵苍莽,有了独立的风格特征,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艺术语言。
程大利(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程大利:张坤山的书法讲究多方博采,崇尚厚重,达到今天的高度和境界,应当归于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他的书法里含容着丰富的传统营养,上溯秦汉,下窥明清,及至近代大师,都在他的视野中。他以北碑为其创作主线,碑贴兼融,个性面貌自出机杼,形成独特风格。其行草书纵横游戈,盘根错节,老辣纷披,古朴奇崛,有碑之浑朴,有贴之逸韵,有古风古意古趣,亦有大开大合之势。其隶以汉隶笔法为根基,兼揉宝子碑书体之形,又在用笔上融入了金文意趣,故其面貌有了新意。今人多见扁隶,然其以纵势写隶书,又能写出此等境界者,颇为少见。张坤山的金文亦能远涉周秦,近涉当代经典,根基扎在《散氏盘》、《毛公鼎》上,而又参入金文古典雅逸,静穆可观。从中我们看到了张坤山书法创作融会贯通而又出新的能力。他根基深厚,容纳宽博,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还会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升华阶段,这是厚积薄发者的规律。
谷向阳(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
谷向阳:张坤山的书法创作以碑书为龙头,在对古典主义碑学研究的基楚上,借鉴吸取了当代大师级碑派书家的成功经验,例如对徐生翁的生辣拙朴,谢无量的天真妙造,于右任在大气豪宕,至于早些时期的赵之谦、葡华、何绍基等等,他都细心揣摩,反复体悟,走出了一条具有个性化特色和独立自我的碑学创作之路,作品古朴生拙、大气奇肆。他创作的楹联书法尤为精彩,古拙豪宕,有军人气概,有壮士豪情,能难观者以催人奋进的情绪和激情的流露,视觉冲击力强烈。
综上评论所述,书法作为艺术,优秀的作品总是以其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感染和启迪后人,神奇的魅力似乎可以超越时空或空间的界线。张坤山的作品不论是宏篇巨作,还是小品短文,既有匠心独运之妙,又合乎自然道法之趣,让人陶醉于一种高古、豪放、沉雄、博大的审美领域,是古典主义美学观的流露和反映。
作为当今书坛重要的书家,张坤山以自己的智慧、勤劳和修养,经过不懈的努力,打开了通向碑学高峰的大门,为当代书坛碑学的创作开辟了通道。张坤山先生书法大气开张、古朴苍茫、格调高古、浑厚雄强,《篆隶楷行草——张坤山五体书法研究》出版发行在当代书坛有着重要广泛的影响。我们期待着更加艰辛的创作实践所赋予他的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