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麗
2020年04月13日14:06 來源:中國報業
摘要: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催生了短視頻的勃興,短視頻成為社交語言繼文字、圖片之后的第三次發展浪潮,呈現出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操作簡便等特點。同時,國內外短視頻應用平台都在積極開發其在新聞領域的運用,專業媒體機構也在積極開拓短視頻新聞的新形式,短視頻應用將攜手專業新聞生產機構,打造專業權威、有深度的短視頻新聞內容。
尼爾·波茲曼曾說:“一種信息傳播的新方式所帶來的社會變遷的更大意義在於,它自己本身定義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來源、傳播數量以及信息存在的語境,從而深刻地影響著特定時空的社會關系、結構與文化。”
社會文化背景的變化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催生著社交媒體的演變,互聯技術的發展,為各種社交形態的出現提供了條件支持。短視頻應用的興起除了對普通用戶的社交行為造成巨大影響之外,也在悄然改變著專業媒體機構的發展,在新聞報道方面尤為突出。短視頻應用門檻低、操作簡單、個體表達高度自由、碎片化、去專業化等特點激發了用戶表達的熱情與創意,促成了公民新聞的興起。另一方面,新聞報道強調深度、真實性與及時性,短視頻為突發事件報道提供現場資源,突發事件新聞報道中,信息首發至關重要,短視頻在這方面為專業的新聞媒體以及新聞生產機構提供了海量的新聞資料來源。
短視頻在新聞領域的應用
1.國內短視頻在新聞報道方面的應用現狀
隨著網絡的優化升級以及用戶擴增,短視頻能在突發事件首發、現場報道取証、媒介產品創新以及多元媒體融合方面與新聞報道緊密結合,構建新的信息傳播格局。國內短視頻應用2013年才剛剛出現,且各大運營商基本將其發展重點向娛樂社交領域延伸,在新聞報道方面仍隻有初步嘗試。新聞短視頻生產主要分為UGC(用戶生產內容)和PGC(專業生產內容)兩種方式,前者強調自媒體用戶對新聞事件的實時記錄與發布,人人都可以對突發事件的現場進行記錄與傳播﹔而后者則強調專業的新聞生產機構採用專業的新聞生產方式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目前國內各大媒體也在積極探索短視頻在新聞報道領域的運用,對於傳統媒體而言,開發新聞短視頻應用不僅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突發事件的有效信息,更是一個與網友進行實時互動的平台,征集新聞素材。
2.突發事件中的自媒體魅力
(1)短視頻豐富了傳統媒體的新聞表達語言,拓展了新聞報道新形式。短視頻新聞以更加直觀的形式讓每個人都可以快速記錄新聞事件的現場,並在相應平台發布,及時、快速、高效,在新聞事件的呈現上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高度還原現場,為傳統媒體帶來了豐富的表現形式。同時,短視頻新聞與各大社交平台實現無縫對接,語言表達生動活潑,極具感染力,拓展了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空間。社交性是短視頻應用的基礎特性,其高度的社交性為新聞媒體入駐短視頻應用提供了龐大的受眾群。首先,它打破了新聞類視頻制作的專業瓶頸,平民制作變得簡單且容易實現,短視頻新聞為全民參與新聞事件的發布提供了便利,新聞媒體的社交平台擁有大量的素材來源。其次,短視頻應用自帶的編輯軟件為原本枯燥無味的新聞報道增色了不少,網民也更樂意參與新聞事件的討論,意見的市場得以充分涌動。
(2)擠壓虛假信息傳播空間。自媒體使得“人人都是發聲筒”的同時,也為謠言提供了溫床,每當突發事件發生,網絡上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文字和圖片,網民難以在海量信息中辨別真偽。短視頻的出現高度還原了突發事件的現場狀況,及時無剪輯的視頻內容更具真實感與說服力,媒體在報道中採用短視頻資料,不僅能夠增強報道的權威性,更能夠及時粉碎虛假的網絡謠言。
(3)短視頻為突發事件報道提供現場資源。信息首發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尤為重要,短視頻新聞通過獲取動態直觀的現場畫面,用戶的即興記錄為新聞事件的后續報道提供珍貴的第一手視頻素材來源。在過去幾年中,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台成為許多新聞事件的萌發地與傳播源,即便這些資源質量上參差不齊,但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4)契合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的媒介習慣.當今大眾媒介使用習慣呈現出“碎片化”“淺閱讀”的特點,受眾快速瀏覽信息,難以對某項內容長時間關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平台的硬性條件不斷優化,網速提升、操作簡單、使用便利等特點使得越來越多人選擇短視頻這種新聞傳播方式。故短視頻新聞短小精悍、收看靈活、便於轉發的特點極大滿足了人民快速瀏覽與獲取有效信息的需求,為短視頻發展創造了受眾基礎。
短視頻在新聞報道方面存在的問題
1.新聞內容的完整性遭到破壞
短視頻的出現在重新定義了視頻傳播的“語言規則”的同時也因其時長的限制破壞了新聞內容的完整,許多用戶在上傳突發事件的視頻資料時通常根據自身喜好上傳其中的部分內容,而網友通過觀看這類視頻內容后往往容易斷章取義,無法對整個新聞事件做出科學、全面的判斷,進而影響他們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導致社會輿論呈現難以掌控的局面。
2.缺乏新聞權威性與新聞專業主義
UGC生產模式的確為專業新聞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新聞素材來源,但其參差不齊的質量也在逐漸破壞新聞權威性。在各類社交媒體上活躍的用戶當中很大一部分是未經過專業新聞素養訓練的普通用戶,影響他們生產與傳播新聞內容的因素往往是個人興趣、獵奇心理以及盲目從眾心理。這些都導致了傳統的專業新聞權威遭到嚴重破壞,極易出現信息傳播失控的局面。
3.“把關人”缺失
網絡傳播具有環境開放性、傳播形態交織、傳播主體多元化等特點,加之短視頻新聞發布的“零門檻”,隻要有智能移動終端與網絡,人人都可自由發聲,在缺乏有效監管手段的情況下,新聞質量每況愈下。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網民選擇快速瀏覽方式,缺乏長時間持續且專注地關注某一新聞事件的耐心與毅力。
反思與對策
1.數據可視化
數據是基於內容層面的素材之一,媒體通過對新聞事件的整合梳理以及大量數據的精細分析,准確到位地呈現客觀事實。如《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擁有新聞素養極高的數據新聞團隊,負責數據新聞的具體實施。國內目前在這方面的發展較弱,未來主流新聞短視頻平台應加大數據可視化新聞作品的開發與投入,通過發達的技術與准確的數據創新新的新聞呈現方式,反映新聞價值。
2.設立專門的短視頻新聞服務機構
在短視頻新聞領域UGC與PGC並存發展的情況下,UGC以其強大的用戶基數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擠壓傳統新聞生產機構的生存空間。在此情況下,盡早設立專門的短視頻新聞服務機構迫在眉睫,專業的短視頻新聞服務機構設立專門的通訊員、剪輯師與設計師,不僅可以對傳統的視頻新聞進行重新編輯整合,也可在社交媒體上搜羅用戶自主拍攝的視頻素材,通過新穎的編輯技巧與高質量的整合性內容重新投放到各大社交平台上,實現UGC與PGC資源的高度整合優化,並且利用短視頻社交平台進行高規格、高質量的即時新聞生產與傳播。
3.加大傳統媒體機構與主流短視頻應用的合作
媒介融合是當前媒介生態發展的新趨勢。就新聞報道來看,傳統媒體有著專業化、權威性與深度性等不可替代的優勢,新媒體雖然形式新穎、傳播速度快,但也存在過度自由導致新聞報道權威性與真實性的缺失,導致虛假新聞、網絡謠言泛濫。因而,傳統媒體應發揮自身在新聞報道領域採寫編的巨大優勢,建立新媒體新聞平台,與主流短視頻應用加強合作。
4.建立用戶身份認証機制和信息甄別機制,提高UGC內容質量
網民新聞素養的參差不齊與“把關人”的缺失是導致社交媒體平台低價值、虛假信息泛濫的重要原因。社交平台在往后的監管措施上應面對廣大的互聯網用戶建立有效的身份認証機制與信息甄別機制,在海量的UGC內容中篩選出高質量的短視頻新聞產品,並且對於低俗、無價值的產品予以剔除,扮演好初級把關人的角色。
5.利用大數據進行個性化推送
精准的用戶定位有利於信息的有效傳播,個體的差異性導致其在社交行為上的內容選擇差異,同時也說明了各類型的短視頻新聞內容均有發展前景。短視頻新聞應用研發者應根據用戶日常的使用習慣、關注記錄與閱讀情況等特點,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的使用特征,深度挖掘用戶的閱讀興趣,對龐大的用戶群體進行細分並個性化推送。同時,利用一些影響力廣的網絡大V進行二次傳播,鞏固用戶群體。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