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18:24 來源:光明網
日前,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慢病防治工作總站主辦,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慢病防治廣西工作站協辦,吉林恆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銘醫堂承辦的,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慢病防治健康行”暨中國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湖北召開。
據介紹,以師帶徒、師徒傳承的師承教育,是我國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傳統模式,這種模式造就了很多醫術精湛的名家。口傳心授、因材施教,成為中醫藥教育的一大特色。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會長王仁杰表示,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不斷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發生的變化,中醫藥如何在“變”中不斷發展壯大,讓廣大群眾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不僅僅需要業內廣大同仁同心同德共同努力,還需要國家在政策層面給與大力支持和幫助,這是一項助推中醫藥振興的國家戰略。
為更好地傳承發展中醫藥,有效解決后繼乏人的問題,吉林恆金藥業銘醫堂事業部總經理孫磊認為,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南北差異,導致各地用藥習慣管不盡相同。中醫藥業內廣大同仁應摒棄門戶之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享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中醫專家郭相華教授指出,中醫藥傳承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原因是中醫藥教育出現“滑坡”。他說,近些年來受西醫教育思想和模式影響,中醫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普遍重視外語、計算機、植物化學、解刨等教學,將中醫、中藥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專業,長期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醫藥不分家的傳統“姻緣”被拆散。適合的才是更好的。兩個完全不同的診療模式和標准,在實踐中應“求異存同”而不應“求同存異”,這樣才能突出各自的特色和優勢。
王仁杰說,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應該有智慧中醫的理念,中醫藥傳承不僅僅局限於面對面、手把手,還應充分發揮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如視頻、遠程教學等高科技手段,拆除“圍牆”讓數據資源多跑路,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藥並從中受益,共同推動中醫藥健康發展。
國家衛健委農村癲癇項目專家組成員、神經病學專家、博士生導師丁成赟等業內專家就《臨床癲癇進展、困惑及思考》、《針灸與中藥結合治療中風偏癱》、《慢病防治與飲食健康》、《中醫藥傳承發展與人才培養》等進行了大會經驗交流與研討。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