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芳 周敏
2019年08月16日10:36 來源:中國報協網
如何打好農業品牌,助推村美民富產業興?如何在發展中保留自己的特色?在這些方面,順慶區李家鎮做出了自己的探索與實踐。近年來,該鎮堅持“一村一品”產業格局,緊盯建設四川商貿物流特色鎮、打造南充鄉村旅游目的地、重塑順慶北部重鎮新名片的發展定位,按照“產業連片、道路連線”思路,大力發展李子、葡萄等果林產業,深入挖掘崇仙境、李家鍋盔等文化資源,走出了一條農文旅“三位一體”深度融合之路,為鄉村振興賦活力、添動力。
擦亮品牌 李子樹下說豐年
立秋后,李子等夏季水果陸續退市。李家鎮楊柳灣村以發展李樹產業帶動百姓增收致富,2017年,該村初挂果的100畝李子樹喜獲豐收,毛收入約30萬元,戶均5000元﹔2018年,該村李子再獲豐收,毛收入80多萬元,戶均收入高於6000元。今年,該村李子收成如何?
8月13日,烈日炎炎,楊柳灣村李樹產業基地的半山腰上,七八個村民正在熱火朝天的給李樹做管護,年近花甲的李國平就是其中一員。“雨水多,李子挂果不如去年,由於使用的是農家肥,李子個大、清脆、爽甜,那叫一個好賣!”李國平表示,500畝半邊紅不出二十天就兜售一空。
“今年收成還不錯,賣李子可收入近3萬元,在合作社務工還可收入近萬元。”李國平杵著鋤頭,在李樹下滿臉笑容地說豐收。讓他欣慰的是,村民在李樹產業中“佔大頭”。去年,鎮、村兩委決定,將產業園收歸村上由合作社集中管,採取“黨建+專合社+農戶”發展模式,按“8:1:1”分紅,即每年的收入除去所有成本費后,純利潤的80%歸村民所有,其余劃歸合作社與集體經濟。
楊柳灣村書記李啟章介紹,該村李子產業創建於2014年,旨在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持續增收。今年,該村李子總產量24萬斤,平均5元每斤,毛收入120萬元。24萬斤李子不到二十天就“斷貨”。有何秘訣?“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李啟章看來,楊柳灣李子銷售得快,不僅在於個頭大、品質好,在宣傳上“做足文章”也是關鍵。該村以“李花節”為媒,賺吆喝、擦亮特色農業金字招牌,利用“線上+線下”模式拓寬了銷售渠道。“今年,網絡銷售佔據了總量的半壁江山,主要銷往成都、重慶、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李啟章說。
“李花節是楊柳灣村產業發展的‘加速器’。”李家鎮副鎮長萬榮介紹,去年,該鎮首屆李花節吸引了2萬名游客前來賞花打卡,今年第二屆李花節上,通過舉辦李花精靈李家鎮形象大使選拔、山地越野自行車挑戰賽等系列活動,更是“觀者如堵”,徹底擦亮了“美人李”這塊招牌。“我們將堅持‘以節為媒、以節興業’,以‘李花節’為契機,進一步做大李子產業,做優產品、做亮品牌、做活市場。”萬榮說道。
一村一品 百姓錢袋“鼓起來”
青年紛紛出“逃”謀發展,僅剩下老弱病殘留守村裡,如何帶領這部分人奔小康,李家鎮“兩委”班子深思熟慮:鄉村振興產業是根本,按照“一村一品”格局發展葡萄、蓮藕等朝陽產業,盤活土地資源。
“剛摘下來的,新鮮得很!”眼下正是葡萄豐收的季節,在李家鎮水觀音村葡萄園,一串串碩大、飽滿的葡萄挂滿枝頭。公路邊,10余位果農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下擺起攤點,向過往司機、乘客兜售葡萄。“5元一斤,從7月下旬開始銷售,預計將持續到9月。”村民李長炳介紹,他家種植了近3畝地,可收獲葡萄6000斤,年收入3萬余元。
據了解,早在2006年,在李家鎮政府引導下,水觀音村引進水晶葡萄。“村民不懂技術,葡萄產量小、品質低……”如何打破發展桎梏,2013年,建立李家葡萄產業園、成立葡萄合作社。“合作社為村民提供苗木、化肥和技術指導,同時,合作社設有藥檢室,葡萄上市前先在藥檢室化驗,保証了葡萄的品質。”萬榮表示,目前,該村共有113戶村民種植葡萄500多畝,年產量在400噸左右,為群眾帶來了“真金白銀”。
一串小葡萄,帶動一方百姓富。在李家鎮鄭家溝村,佔地740畝的柑橘、蓮藕產業同樣如火如荼。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8月的鄭家溝村,草木葳蕤、水光瀲灩、沃野連綿。漫步蓮藕種植基地,一碧萬頃,芙蓉菡萏,流水潺潺,微風拂過,圓圓荷葉搖動著曼妙的身姿,送來縷縷馨香,不是江南、勝似江南。“2018年雖已脫貧,沒有持續增收渠道,也談不上高質量。”鄭家溝村書記李剛說,該村“咬住”產業不放,在今年年初新引進懂技術、有資金的“新農人”入駐該村,種植食用蓮藕,群眾不出村就可獲得土地流轉、務工收入“雙重收益”。“預計年產蓮藕13萬斤,總產值300萬元,可帶動30多位村民增收。”李剛說,栽種於2016年的晚熟柑橘今年果實累累,將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水觀音村、鄭家溝村只是李家鎮發展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據介紹,根據規劃,李家鎮以發展“經果林”產業為主,將連片打造7500畝的“花果山”,形成15公裡的經果林產業帶,全部建成后,水果產值將達到2000余萬元,帶動轄區3000余戶老百姓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 鄉村文化“活”起來
如今,鍋盔已成為李家鎮的一張靚麗名片。來到李家鍋盔商業一條街,腳手架林立,綠色的防塵網將一棟棟建筑包裹得嚴嚴實實,透過間隙,古色古香的建筑初具雛形。
“新舊建筑風格差異大,色調不一致,雜亂無章,本次對涉及的興茂街、中正街439戶居民舊住宅小區進行樓幢立面整治。”萬榮介紹,特色老建筑、商業招牌保持不變,青磚黛瓦,古韻悠悠,將把李家鎮打造成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具有現代化特色的新城鎮,讓游客領略其獨特的文化氣質。
“隨著李家鍋盔的名氣越來越大,它成為了不少市民觀光旅游后的‘必買品’。”萬榮介紹,在鍋盔商業一條街中,名氣最大、最好吃的還要數饒建春的“跛子鍋盔”。
“他家的鍋盔味道實在,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巴適’!”來到饒建春的店鋪前,前來購買鍋盔的顧客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饒建春告訴記者,他16歲開始學打鍋盔,如今已有32個年頭,他做出來的鍋盔,外層酥脆,色澤金黃,內裡柔軟,吃在口裡香噴噴、回味無窮。“我每天蒙蒙亮出攤,不出半天,160多個鍋盔便兜售一空,准時收活兒!”饒建春自豪地說,一個鍋盔不僅養活了一家人,還把女兒送入了大學。
萬榮告訴記者,鍋盔所蘊含的美食文化只是李家文化的冰山一角,李家鎮歷史底蘊深厚,清乾隆元年建場,境內還有崇仙境、禹王宮、龐家庵等10余處歷史文化古跡。“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鄉村振興更有動力。”在萬榮看來,文化是鄉村發展的精神內核。
文化資源豐富,但都毫無生機,如何盤活文化資源,為鄉村振興增活力添魅力?近年來,李家鎮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文脈,加強文旅融合,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崇仙境森林公園等一批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景區脫穎而出,成為重點打造項目﹔擁有300年歷史的禹王宮得以修繕保護,重獲新生﹔社區陣地、民俗文化廣場相繼開工建設……
據了解,為保留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李家鎮還將深入挖掘李家地名內涵,修復三八祠堂、保護性開發李家鹽井、恢復古寨門和古驛道等民俗文化點,圍繞崇仙境森林公園和楊柳灣田園綜合體,實施古村落保護開發,建設民俗客棧和康養中心,讓游客在鄉村旅游過程中,進行文化消費,帶“活”鄉土文化。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