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書畫

創新教育逐夢路上的奮斗者——關於《創新教育踐行錄》一書的評價

2019年07月09日17:34    來源:中國報協網

《創新教育踐行錄》耿鑫/攝

  本網訊(耿鑫)她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把“園丁”夢深深地根植在心中﹔大學畢業后她毅然決然地選擇當時條件很差的合肥工業大學任教﹔后又被“一紙軍令”調到蚌埠坦克學校開創本科教育......她就是李文峰,一直耕耘在教育和科研第一線的工作者,也是創新教育的開拓者與實踐者,她用一生詮釋著“奮斗者終生無悔、奉獻者光照日月”。

  《創新教育踐行錄》一書真實記載了作者從事高等教育、科研工作、人才培養數十年的經驗,努力在自然辯証法和科學技術方法論指導下,踐行創新式教學法的總結,既包括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啟示,同時又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是作者充滿哲理、智慧和啟示的感悟。

  李文峰認為,教師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智能的同時,必須自覺把學生的思想品質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她指出,當今高等學校特別重視學生智能的培養,這是由時代特色、高校肩負的重任和智能發展規律所共同決定的,培養學生智能也是我國當前進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她主張,教師要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智能的辨証統一,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確立起“基本要求加因材施教”的指導思想,對學生智能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創造性運用知識這兩類能力﹔其次還需妥善處理師生關系、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關系、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關系、嚴格要求與放寬搞活的關系。具體的來說,在師生關系中,學生應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同時,也應充分重視和加強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中的主導作用。在教學環節中,課堂教學是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它又包括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實驗課、習題課等形式,實踐証明,通過以上各種教學環節的緊密配合,有利於達到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的預期效果。而大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課外科研活動等形式的第二課堂已成為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第二課堂有特定內涵,應充分發揮其作用,不應成為“課外活動”的代名詞,防止將第二課堂活動庸俗化、簡單化。在嚴格要求與放寬搞活的關系中,既要強調嚴格要求,又要積極進行改革,完善各項措施。

  另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發展學生的智能,則必須對教師提出更嚴格、更高的要求。書中作者認為,教師應具備高度的政治覺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寬廣的專業理論知識、教育科學理論和從事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具備上述條件基礎上,教師本人還應自覺地按高等學校的教學原則和辨証唯物主義的觀點組織教學。努力做到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知識積累與智能發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創造性和獨立性,理論聯系實際,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堅持系統性與循序漸進原則、少而精原則、量力性原則和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這十條教學原則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統一完整的體系,各個原則相互促、相互制約、同時起作用,不可孤立、靜止、絕對化地看各原則。她強調,業務水平高是講好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高質量的課,應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在本書中,作者提出,創新人才應包括“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兩個相關層面”,創新精神主要有創新意識與創新品質構成。她認為,創新教育的過程,是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也即培養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而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條件,李文峰建議,教師要學習《自然辯証法》、“努力用科學方法論指導教學工作”,最終使教師成為有德、有才、有愛心、跨學科的創新型人才,才有可能培養出創新型學生。由此,體現出教育對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

  書中作者還提出要營造適宜創新型人才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要強化創新文化的發展,破除壓抑人才的陳規陋習,真正營造鼓勵冒尖、寬容失敗、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社會氛圍,就需要有德、有才、鼓勵學生冒尖的好老師﹔敢於保護人才並為之排憂解難的好領導﹔出版界、學術評定界,必須打破“按資排輩”舊俗,真正確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新觀念,為“后起之秀”開綠燈﹔不靠“聽官方會匯報”而是深入到知識分子家中獲得第一手真實材料的國務院科技干部局領導﹔不甚熟悉高等教育規律的“教學主官”虛心聽取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或行家的意見﹔應真正實行“績效工資”,堅決杜絕“按年限一刀切”﹔切實做好醫改工作、真正解決“看病難”的現實。

  為真正營造“創新教育新局面”,必須沖破教育界舊習俗、營造教育新舉措,為此,李文峰呼吁七打破,即打破“重知識、輕方法”的痼疾,營造學習應用方法論的新局面﹔打破“死記硬背、輕能力”的惡習,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新風氣﹔打破“師道尊嚴至上”,營造“教學相長”新風尚﹔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偏見,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工巧匠”﹔打破“課堂上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營造“師生互動大合唱”﹔打破“老師上課滿堂灌”,營造啟發、誘導、眾人言﹔隻會“抄黑板、背教條”而無真才實學者,隻會誤人子弟,不能當教師!

圖片來源於:蚌埠市人民政府網站

  此外,文中指出,正確的命題要著重檢查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既要考理解又要考綜合應用。因此,本書作者提出了命題的幾大原則,第一,命題應當體現出該門學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抓重點和關鍵的同時,做到點、面結合。第二,命題要體現出既考知識又考能力的要求,貫徹知識積累與智力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第三,命題應當有較高的信度、效度、難易度和區分度,以便於通過考試把優等生和劣等生區別開來。

  李文峰認為,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以自然辯証法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導,將科學技術方法論寓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定能使學生在思維方式上得到良好的訓練。

  從《創新教育踐行錄》一書的敘述手法上來說,在“求學路上追夢忙,披荊斬棘事業路”的章節中,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講述的通俗易懂,能夠使讀者融入書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比如,第二章作者在講述求學路時,作者自己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與弟弟背著口糧由家鄉返城時,臨近城門突發大水,水勢凶猛已至半腰之深,由沒有防護欄,擔心誤入河中,而此時,路上沒有其他的行人,她緊緊地拉住弟弟的手,試圖向城門方向走去,嘗試無果后,作者急中生智朝著住在城門外的農戶大喊“大爺、大娘救救我們吧”,最終好心人的出現,作者和弟弟終於得救。作者經歷的此次事件也曾在第一章的《刻骨銘記“白衣閣”》中出現,重復強調的經歷,看得出此事是作者終身牢記的往事,也體現出當時社會條件的艱苦與求學路上的艱辛,留給讀者深刻的印象。

  另外,文中在敘事時曾多次介紹當下的歷史背景,比如第二章講述“反右斗爭必須給兩同學‘帶帽’”時,文章開頭便對“反右斗爭”作了簡介,該寫法也使讀者能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經過。文中同學的“調皮”竟然被劃歸成“右派分子”,可笑的同時也能看出當時的政治環境和政治任務,如同作者說的那樣“更可透過現象分析觀察那個年代國家的‘時代特性’”......諸如此類的寫法,另該書中作者的故事富有“動力”、“活力”和“生機”。

  作者的多篇文章被《中國領導科學文庫》——向十八大獻禮(理論成果卷)、《科學發展譜新篇》、《中國當代創新理論與實踐》、《黨旗頌——中國共產黨九十年奮斗與輝煌》(理論成果卷)、《騰飛中國-——中國學術發展文庫》等刊用引用。個人事跡也被《求實先鋒》《共和國建設專家銘鑒》《中國當代創業擷英》《世界名人錄》《中國知名專家學者詞典》等多部巨著收入。其事跡先后在中央及省級報、刊、台報道17次之多,包括:人民日報《閃光的鋪路石》、中央電視台《綠葉的歌》、安徽廣播電台《心血化甘泉培育后來人》、安徽黨員生活《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中國報告文學《科教路上追夢人——軍人教授李文峰心中的中國夢》。1993年經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終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等。科研成果有三項獲獎,其中《swc-A數字溫度巡回檢測儀》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獲全國機械工業科學大會獎、在全國推廣應用。

(責編:王紅璐、戴靖)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