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書畫

【書評】有趣的書——《顛覆性農業科技》

鞏勇

2019年04月25日09:09    來源:中工網

  近日,人民日報高級記者蔣建科老師的新作《顛覆性農業科技》出版了。當我第一時間拿到新書,津津有味地閱讀下去,我腦子裡隨之就產生了一串串疑問:

  這是新聞作品?

  這是科普文章?

  這是內參報告?

  這是農業故事?

  這是紀實散文?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本新書讀下來,竟然會顛覆我對新聞作品集的認知:

  蔣建科老師近20萬字的著作《顛覆性農業科技》,你可以看作集多種屬性於一身的作品:新聞報道、科普讀物、內參報告、科學故事、紀實散文……

  從1986年8月分配到人民日報社至今,蔣建科老師從事農業科技新聞報道33年了。本書是從他採寫的大量新聞案例中精選而成,書中很多鮮活的案例的確是我們聞所未聞。既然如此,本書的第一屬性無疑就是新聞性。那麼,我們先看看新聞的定義:

  什麼是新聞?我國新聞傳播學的教科書上,最權威的說法之一,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是早在1943年9月1日,陸定一同志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的《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來的。

  然而,蔣建科老師這本厚實的作品,不是簡單新聞的碎片化信息堆積,不是已經過了時效性的“易碎品”裝滿一籮筐,而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有多維價值的優秀作品。本書的主要特點包括:

  第一、新聞性。旅游觀光農業(都市農業)。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自2011年開始探索試行北京農田觀光季。……每年實現旅游收入1.5億多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成功樣本。(第21頁)

  記者在海南島見到一種神奇的“農藥”,它不是農藥廠生產出來的,而是從海洋甲殼類動物外殼中提取殼聚糖,再通過生物酶解技術工程制備而成的,專家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海島素”。它的另一個神奇之處是不再像化學農藥那樣直接殺死病虫害,而是通過誘導植物體提高自身對外界的免疫力,從而實現作物抗病、減害和增產的目的,是一種新型植物免疫誘抗劑。(第216頁)

  第二、科學性。農業的本質其實很簡單,我們不妨把它用“農業生產的方程式”來表示:二氧化碳+水+光照=碳水化合物+氧氣。碳水化合物是構成糧食、棉花、蔬菜、花卉等各種作物的基本成分,這些作物再經過牛、羊、豬等家畜家禽的二次轉化,生產出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以及許多農副產品,供人們生活使用。(第3頁)

  第三、前瞻性。現階段的農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作者在《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一文中,重點從宏觀層面上展開詳細的分析,主要矛盾和問題包括:傳統的農業觀念制約著農業的進一步發展,農作物光合效率不高,農業生產未能因地制宜,農業生產和管理分散、脫節現象比較普遍,農民素質不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等5個方面(第8-13頁)。這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內參報告,見人所未見,對決策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再如:

  如果5000萬畝適合推廣再生稻的地區都種植再生稻,我國每年可增產稻谷1500萬噸。因此,發展再生稻是確保我國未來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舉措。(第112頁)

  第四、知識性。我們現在吃到的番茄都是由野生醋栗番茄馴化后的品種,野生番茄果實非常小,隻有1-2克重,經過人工的長期馴化,現代栽培番茄的果重是其祖先的100多倍。(第70頁)

  19世紀中葉,西洋蘋果傳入我國。1928年,陝西開始零星地引入蘋果品種,但在20世紀40年代之前,陝西黃土高原還沒有栽種蘋果。(第91頁)

  第五、趣味性。說起這個品種(“七月鮮“紅棗)的選育過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長柱研究員回憶說:“20世紀90年代,在陝西合陽孟庄鄉偶然發現當地一戶人家的棗口感好、核小、肉多、味甜。摘下幾顆,味道果然不凡。”

  第二年開春,王長柱又找到那棵棗樹,接穗條,在富平、高陵等地進行區位試驗,經過7年推廣研究,終於在2003年通過了陝西省審定。(第99頁)

  被譽為世界營養研究先驅的卡爾.宏邦是紐崔萊營養食品的發明人。有趣的是,他是在中國獲得靈感后發明營養食品的……(第168頁)

  第六、可讀性。板栗菇學名叫灰樹花,菇肉質柔嫩,味如雞絲,脆似玉蘭,比起“菇中之王”香菇有過之而無不及。(第106頁)

  據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廣島、長崎同時遭受原子彈襲擊,被核輻射感染的當地日本人患上了“原子彈后遺症”,日本開始秘密研究,期望找到能緩解后遺症的藥物。(第107頁)

  由於灰樹花能迅速有效修復人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灰樹花在日本醫學界被稱為“免疫之王”,也有人將灰樹花稱為日本人“原子彈時代的解藥”。(第107頁)

  總之,《顛覆性農業科技》一書中,像這樣頗有興味的段落和故事隨處可見,俯拾即是,值得讀者細細品味,而且老少咸宜。

  捧讀如此有特色的一本作品,我們該如何對作者蔣建科老師的角色進行界定呢?

  看似復雜而深奧的當代農業科技的一系列話題,在這位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的筆下,如此駕輕就熟,深入淺出地報道出來。

  而且,這些見諸報端的作品,持久地引發了廣大黨報讀者、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的關注,更加深刻地回應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那麼,我們該如何界定蔣建科老師——

  他是新聞記者?

  他是農學家?

  他是情報專家?

  他是科普作家?

  他是散文作家?

  ……

  還是請你閱讀這本有趣的《顛覆性農業科技》,由你自己來回答吧。

(責編:金春妮、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