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品牌傳播

《龍的傳人2》:以寓教於樂連結國學與童真

2018年08月31日14:58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龍的傳人2》:以寓教於樂連結國學與童真

  又是一年暑假,少年們如何既快樂度過假期又學有所得,成為文化類節目都力圖達成的目標﹔加之近年來,諸如《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賽》《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為傳統文化營造了濃厚的熒屏氛圍。在此背景下,如何讓孩子們也能欣然接受國學知識的洗禮,今年的暑期檔節目給出了自己的答卷:金鷹卡通衛視打造的國學傳承節目《龍的傳人》第二季如期而至,節目創新環節設計,玩具與卡通等趣味性的元素貫穿節目始終,讓節目不僅僅囿於不是一場比賽或一場游戲。童趣與國學,看似並不相關的元素融合於舞台之上,守護著孩子們學習的樂趣與童真的快樂。

圖:《龍的傳人2》參與總決賽的六位國學小將。

圖:《龍的傳人2》國學小將於瀟。

圖:《龍的傳人2》屈原第76代后人屈良元。

  《龍的傳人》第二季節目立意從“童真”與“樂趣”出發,大型玩具道具被巧妙運用於每一個關卡當中。常規賽分為四個關節,每個關節又對應了一個金鷹卡通原創人偶IP,八位選手從滑梯與玩具球中出場開始了“暴暴牙的大腦”“賓果的書房”“艾米的棋盤”“麥咭的擂台”四個環節。而題目又多以微動畫講述小故事的形式展開,突破了以往知識競賽類題目嚴肅緊張的氛圍。最值得稱贊的地方在於,節目淡化了淘汰環節的殘酷感:以被吸入暴暴牙的大腦中、被關進賓果的書房門中、擁抱棋盤棋子等形式讓小選手離開舞台,淘汰環節也充滿了趣味性,打破了傳統的認知中競賽失敗殘酷的展現。由此可見節目的用心良苦:孩子們贏得比賽並不是最要緊的,勝利登頂固然值得開心,但即使輸掉比賽,孩子們可以借由一種游戲感的方式“離開”,避免不必要的競技緊張氣氛﹔少年們大可以在輕鬆諧趣的氛圍深度徜徉於國學之浩瀚海洋中。

  在節目的具體展現中,少年們的發揮並不會受到太多的制掣和約束。在答題環節,每道題目作答完畢,主持人都會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來發表對題目的見解,不論對錯都有資深評委的細致解答﹔在“賓果的書房”你畫我猜環節,充分展現了隻有少年才彼此懂得的想象力,例如“自投羅網”的題目中,專家們還在思考如何能畫出罪犯伏法的過程時,少年們卻用寥寥數筆畫出一張網輕鬆答對﹔在小選手的詩詞對決上,節目組也沒有過多限制主題與標准答案,而是由孩子們自由發揮,其中屈良元與孟千尋以屈原與孟子的后人的身份開啟了一場唇槍舌劍,他們從“千尋”之名切入,詩詞對決涉及山峰、作戰利器、風、學習等主題,用厚實的積展現自己的決心,反應迅速、對答如流,令全場拍手叫絕。還有詩詞成語儲備量了得的“大魔王”於瀟、懂得將國學與生活進行有機銜接的“小戲精”郭飛歌、善於在詩詞歌賦中採擷處世智慧的“小詩迷”崔赫釗……這些國學小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與成人所不能及的想象力,在答題時總能夠實現國學知識的強有力輸出。不拘泥於標准答案、不設置過多條條框框,方為教育類節目激發孩子們潛能之法寶。

  之於現實關照,傳統家庭教育的一個弊端在於,大人們總是稱贊“別人家的孩子”。過多的電視節目以此也塑造出“神童”“小學霸”等偶像兒童,他們被包裝的過於出挑而遠離現實。基於此,《龍的傳人》第二季賽制進行升級,現場更是有百人團成員同步答題,這些孩子來自全國幾千所學校,他們經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選拔,最終坐在了節目現場,讓節目在孩子中間擁有更加廣泛的受眾基礎。少數“國學神童”的出現並不是節目的初衷,讓更多身邊的孩子愛上國學,才是教育類節目的要義。

  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已經影響了幾代人,死記硬背的知識、枯燥的答題考試早已不適用這個價值觀多樣化的時代。素質教育真正被喚醒的時代,“寓教於樂”的教育初心不該被忘記,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獨立的思考才是當下的教育追求,也是少兒節目收視偏好的由來。當孩子們不再死記硬背出一段段程式化的標准答案,而是用略帶稚嫩的語言講述自己對國學的理解與思考,這才是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踐行。不管是國學知識還是其他優秀文化的傳承發揚,都需要讓孩子直觀的理解,尊重與守護他們凝望文化、傳承經典的童心。

  這個社會從來不缺少競爭的緊張與成王敗寇的現實,但《龍的傳人2》依舊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孩子們快樂學習的童真。國學知識並不是他們競爭的鋒利武器,而是參與學習的必備道具,這才是文化類節目傳承經典的有效表達途徑。在節目的創新形態關照下,確實讓更多孩子自由快樂的展現了學習國學的樂趣。當更多節目繼續探索適用於孩子們自身特色的表現形式,“寓教於樂”才會真正存在於每位觀眾的頭腦之中。

(責編:金春妮、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