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品牌傳播

泛科技類綜藝節目:打造“零門檻”科普陣地

冷凇 孫肖璐

2018年08月23日09:5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泛科技類綜藝節目:打造“零門檻”科普陣地

綜藝節目《加油!向未來》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近兩年,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大力引導下,我國電視綜藝節目自主創新創優工作持續深入推進,繼《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節目獲得廣泛贊譽之后,泛科技類綜藝節目異軍突起,頻頻問鼎收視率榜單。以中央電視台《機智過人》《加油!向未來》,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湖南衛視《我是未來》,江西衛視《真是想不到》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泛科技類綜藝節目聚焦科技核心、力載科普重任,通過多資源整合與多維度創新為中國新一代乃至整個社會傳遞了科學知識、傳達了科學精神,為實現美好宏偉的中國夢增添了幾許時代價值與內涵。

  用綜藝元素助力科學普及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持續深入,以及以科技創新引領增長的“新經濟”大力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與飛躍,科學普及的重要性也得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科學普及的先鋒探索,泛科技類節目精心遴選最具科普價值的選題,以輕鬆有趣卻極富內涵的形式幫助中國觀眾豐富科學常識,領略科學的奇妙與魅力,從而吸引更多對科學充滿熱愛與探索欲的新一代領悟科學思想、樹立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將“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科普創新精神傳承發揚。

  已經邁入第三季的《加油!向未來》在不斷求新求變的進階中始終保持著高品相與高辨識度,第一季中妙趣橫生的實驗場面配合以引人入勝的原理解說,讓觀眾明白了科學雖然嚴謹但並不嚴肅﹔第二季中輪番登場的“大國重器”與前沿科技的落實應用,讓觀眾懂得了科學雖然高端但並不高冷。深圳衛視的《極客智造》也是電視媒體將科普進行娛樂化創新的有益嘗試。從統一度量衡、電燈泡的發明到自行車的起源等,節目將原本“高冷”的科學知識通過一系列歷史沿革故事的串聯進行演繹解讀。為了悉力呈現“接地氣”的科學知識與科技產品,節目搭建了60個現場實景,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加入腦洞大開的情節及有趣搞笑的台詞,通過喜劇這一極富感染力的表現形式進行科學普及。

  總的來說,現今熒屏上泛科技類節目不再拘泥於早期單一枯燥的科學實驗,而是融入了真人秀、脫口秀、益智競技、魔術等多種綜藝元素,節目形態更加豐滿、更具可看性。一方面,娛樂化的綜藝手段有助於消除觀眾對於科學的距離感,使不同年齡、性別、階層的觀眾能夠打破知識鴻溝,以趣味性的方式走進科學,了解科學﹔另一方面,科技的電視化呈現大多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沖擊感,對觀眾而言無疑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近兩年泛科技類節目的熱播與走紅,使“人工智能”“引力波”“雲計算”“無人機”等科技語匯經過電視化傳播與多媒體共振逐漸走進國民視野,成為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兩翼齊飛”的有力引擎。

  用日常點滴詮釋科學原理

  對於絕大多數電視台來說,科普節目曾經是其不願觸及的綜藝題材之一。首先,科學原理的嚴謹性、實驗裝置的適配性與測試操作的條件性都會使節目的制作風險與難度陡然上升﹔其次,面對業已佔據綜藝版圖半壁江山的娛樂真人秀,“曲高和寡”的科普綜藝在收視率上很難與之相抗衡,導致優秀的科普節目很可能淹沒在“娛樂至上”的熒屏世界之中,以“費力不討好”的姿態慘淡收尾。

  但是,縱觀近兩年各大衛視所推出的以科普為敘事核心的綜藝,紛紛“逆襲”成功,成為收視爆款,其關鍵就在於它們成功地扭轉了人們對科學原本的刻板印象。創作者們借助娛樂化表達所帶來的愉悅感,以更加生動可感的方法進行科學原理演繹,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出發進行科學普及,做到了真正的寓教於樂、寓學於樂。

  2018年6月,由江西衛視、中國科學技術館、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推出的全新青少年科普節目《真是想不到》在江西衛視開播,節目最大的亮點就是將科學原理從枯燥的公式與數字中解放出來,還原成有趣的生活現象,繼而通過一個個小實驗進行探討與解釋,讓每一個觀眾都能體驗到科學參與的樂趣。無論是“液氮冰淇淋”還是“有記憶力”的金屬,無論是從天而降的“魚雨”還是“可以被看見”的聲音,節目從生活中的種種疑問與好奇心入手,鼓勵和倡導大家去發現生活中蘊藏的科學知識,培養起獨立思考和大膽求証的科學精神。可以說,通俗風趣是節目的外化表現形式。編導用青少年易於接受的方式,讓科學精神與科學素養在他們心裡潛移默化、生根發芽,從而使節目所承載的社會價值與深刻意義實現傳播最大化。

  用科技“偶像”弘揚科學精神

  從本質上來說,《我是未來》可以看作是一檔科學內容矩陣垂直孵化與商業化的成功示范。不同於其他拼卡司、拼明星的綜藝節目,《我是未來》將默默無聞工作在第一線的科學家與科創工作者作為舞台上的主角。從“全球無人機大師”拉菲羅·安德烈、“基因解碼者”尹燁、“柔性先鋒派”劉自鴻到發明“腦機接口”技術的韓璧丞等,他們或妙語連珠,或專業能力卓越超群,憑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科學涵養受到青少年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與喜愛。《未來架構師》則定位為大型探索互動演講節目,節目組力邀科技界、創新界、知識界大腕作為嘉賓,摒棄復雜的規則與邏輯,以生動的演講和豐富的視覺呈現來表達思想,分享智慧,用科技的展示讓觀眾看到自己未來的生活。節目自播出后熱議不斷,在科技界掀起了一場“追星風潮”,科學家們一躍成為熒屏偶像。這種集納、孵化“科技達人”的方式不僅保証了節目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也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展示自身魅力與提高社會影響力的平台,以可持續性的閉環流動為科普類綜藝的良性發展做出了表率。

  在國家高度重視科學普及的大背景下,泛科技類節目的熱播無疑為中國科學走出實驗室,走進大眾視野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節目以拳拳之心立足於“科技興國”與“人才強國”的奮斗目標之上,將專業的態度加持以有趣的環節,把曾經束之高閣的科學進行了綜藝化的詮釋,在娛樂意義的表達之外,更將科普益智的屬性加以淋漓盡致的呈現。唯有“小正大”,方能“高精尖”,這些老少皆宜的泛科技類節目不僅提升了各大衛視的頻道品質與核心競爭力,也在輸出科學內容與科學精神的同時為社會傳遞出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作者:冷凇,系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孫肖璐,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

(責編:金春妮、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