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協會要聞

【紀念中國報協成立30周年征文】三十年,我們一路風雨一路歌

2018年03月29日09:19    來源:中國報協網

  從光明日報刊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到藍天牙膏廣告見於《天津日報》報端﹔

  從趙超構提出“報紙不是專辦給哪個領導的”,到“掌握了用戶就掌握了市場”﹔

  從副刊熱、經濟新聞熱、厚報熱,到媒體深度融合、“一部手機在手,全天信息都有”﹔

  從晚報、都市報、周刊風生水起,到集團化運作、多元化發展﹔

  從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到互聯網+、新媒體蓬勃發展、經營轉型升級﹔

  ……

  中國報業發展的30年,是波瀾壯闊的30年,是激蕩起伏的30年,也是空前發展的30年。

  作為廊坊日報社的當家人,我能親自觸摸到這強勁有力的時代脈搏,能真切感受幾代報人的激情與艱辛,更重要的是,可以作為親歷者,站在時代變遷和改革的最前沿,參與到一張報紙在歷史洪流推動下,完成內容、形式、管理、經營等各方各面的每次蛻變和發展,這是何其榮幸和欣慰?

  翻閱報紙就是在回望歷史。從那一版版的白紙黑字中,讀到的是歷史清晰的脈絡,是社會鮮活的過往。《廊坊日報》講述著歷史進程中的興衰與沉浮,她是歷史真實面目的忠實記錄者。

  打開廊坊日報創刊55周年紀念叢書《崛起》下冊,映入眼帘的第一張圖片是攝於1997年12月的廊坊日報社舊大門。那是有心的記者在大門拆毀前留下的珍貴圖像資料。舊大門承載的是這張報紙,這個城市早年間的“發展印記”。

  創刊於1956年的《廊坊日報》生於“津門”,名曰《渤海報》。直到1974年,已經遷址到廊坊4個年頭的《天津農民報》更名為《廊坊日報》。又過四載,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如同一聲春雷響徹神州,也讓這張歷經坎坷的報紙獲得了真正意義的重生。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廊坊日報》緊扣時代脈搏,遵循歷史發展和新聞傳播規律,圓滿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生產變革。擴版、興辦《大眾時刊》,若干報道獲得省級以上獎項,以及成立廣告部、激光照排印刷、興建辦公大樓和家屬樓等,《廊坊日報》在報道內容、版面形式、經營管理、印刷水平、硬件設施等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將人置於歷史中,是渺小的,但歷史又是由人組成的。廊坊日報的歷史,自然是由一代代報人譜寫。一個機緣,我與這張報紙緊緊相連,並且帶著一群激情滿懷、追求卓越的新聞人蹚出一條屬於廊坊日報社自己的“崛起之路”。

  廊坊地處京津腹地,素有“京津走廊的明珠”之稱。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帶動了廊坊的經濟發展,但兩大直轄市對報業的“虹吸效應”也顯而易見。北京、天津以及省內大量紙媒沖擊廊坊市場,使廊坊日報社在那些年裡與省內其他兄弟報社相比,經濟困難,財力薄弱,職工待遇較低。同時,隨著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強烈沖擊,造成報社廣告收入普遍大幅下滑,使本來羸弱的報社更加不堪一擊。到2004年,報紙發行量僅3萬份,廣告收入不足600萬元。

  2005年7月,一紙調令,我擔任廊坊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一職。當時,報社沒有一輛採訪車,很多部室沒有電腦、空調,職工沒有食堂,也沒有什麼可用資金,有的只是報社和工廠1200萬元的外債。面對“四無一有”窘狀,我心情沉重。但作為帶頭人,現實不允許我有太長時間迷茫和徘徊,而是必須有“敢為人先”的勇氣、“不破不立”的魄力、“壯士斷腕”的決心,帶領全社上下調整思路、大膽改革、全面創新,走出一條屬於廊坊日報社自己的“崛起之路”。

  12年風雨兼程,12年砥礪前行。廊坊日報社現在已由2005年的一張報紙發展為現在“三報一刊一網一端十四微一屏一欄一台”8類23個發布終端﹔報紙由不足3萬份發展到現在的近10萬份﹔廣告收入由不足60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萬元﹔報社總體收入由不足1000萬元發展到現在總體收入近億元﹔黨報百人擁有量和經營成長性連續10年全省第一。2013年《廊坊日報》被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百強報紙”(地市報僅3家)。特別是在報業遭遇“嚴冬”,收入普遍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報社實現了2014年、2015年、2016年總體收入連續三年逆勢上揚,特別是2016年,廣告收入增長35%,報紙發行增長30%……到現在省級以上榮譽126項,其中國家級78項,廊坊日報社崛起之路被業界同人稱為“廊坊日報社現象”,前來廊坊日報社考察學習的全國兄弟報社有300多家。

  近幾年,報社全力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協同發展、深化機關作風整頓、“5·18”經洽會、全國書博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廊坊市重點工作的宣傳報道,先后推出了一批有良好社會影響的策劃和精品稿件,引起了市委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讓人欣慰的是,2016年、2017年,《廊坊日報》兩篇報道被推薦參評中國新聞獎,這是廊坊日報社發展60年的歷史性突破﹔在2016年河北新聞獎評選中,《廊坊都市報》推選的8篇稿件零差錯率達100%,取得了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3篇的好成績﹔此外,《廊坊都市報》策劃報道的“遠山行”公益活動,“市工會掌上APP”應用,以及“退伍老兵典型報道”等得到市委書記的親自批示。在河北省首屆“最美記者”和“德業雙優記者”評選中,我社推薦的兩名記者全部獲獎﹔在河北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11·7”講話征文評比中,我社推薦的4名記者全部獲獎﹔這兩項獎勵均是河北省內所有媒體中獲獎最多的單位。

  偉大預言家於這個時代的預言,皆是片面。生產力極大發展、技術不斷革新、新媒體層出不窮,隻怕三五年前,也沒有人能想象得到社會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作為觸角最靈敏的新聞人,隻有不停前行和變化,才能捕捉到每天出現的新事物、新觀念、新技術、新經驗。

  當前新媒體發展呈現“井噴”態勢,以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為主的傳播渠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及生活習慣,對傳統媒體形成強烈沖擊,媒體融合發展勢在必行,報業經營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我們審時度勢,順勢而為。2013年,報社黨委提出“媒體融合發展、經營轉型升級”的發展新思路后,持續且不斷升溫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工作,使報社干部職工普遍樹立了一個重要理念——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並創立和實踐了“一、二、三、四、五、六”的融合發展、轉型升級路徑,朝著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競爭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大步邁進。

  2015年年底,廊坊日報社利用北大方正新技術,建成全媒體中央控制室,集中心樞紐、信息聚合、指揮協調功能於一體,這在河北省尚屬首例,技術在北方也首屈一指。“中央廚房”建成后,從單一紙媒一次發布,變為“先移動(“兩微一端”)、后網屏(廊坊傳媒網、廊坊雲報屏)、再報紙”的梯次發布、循環傳播形式,實現了新聞產品“前端採集一體、終端發布多元、傳播全天候進行、效果實時監測”的“一、多、全”的“策、採、編、發、評”全新模式,凸顯了新媒體發布的時效性,提高了稿件利用率,擴大了發布范圍,拓展了傳播陣地,吸引了更多讀者、用戶。

  同時,報社投資數百萬元,與南京聯著科技公司合作,建設了融紙媒、網媒、掌媒功能於一體,集新聞、資訊、廣告發布於一身,宣傳效果突出的室內公共場所的新媒體——153塊廊坊雲報屏,覆蓋市區主要室內公共場所空間﹔投資數百萬元建成了100塊高標准電子閱報欄,佔領室外公共場所的空間,形成了“紙媒、網媒、掌媒功能齊備、優勢互補,室內雲報屏、室外電子閱報欄無所不在、相得益彰的綜合性、全方位、立體化”傳播業態。

  截至目前,廊坊日報社構建起了以“中央廚房”為基礎,報紙、期刊、互聯網媒體、移動互聯網媒體、室內數字媒體、戶外電子媒體相互補充,從平面到立體、從PC到雲端、從固定到移動、從室內到戶外,多方位、全時段、廣覆蓋的立體傳播格局,媒體產品用戶達到150萬。廊坊日報社旗下紙媒集群、網媒集群、室內外媒體集群共同構成了本地傳播的“新聞聯合艦隊”,形成了“以紙媒傳播為基礎、以網絡和系列新媒體傳播為兩翼”的全新傳播格局。

  多平台傳播,黨的大政方針迅速飛入百姓家﹔新媒體即時發布,新聞服務功能得到強力拓展﹔全媒體協作互動,增強市民讀者獲得感。我們通過牢牢佔領輿論宣傳的主陣地,強力擴大了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媒體融合實現了與市民的交流、互動,市民讀者成為媒體的參與者、分享者、受益者,更好地為市民解決了實際問題,也促進了報社美譽度和行業影響力的提升。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30年的櫛風沐雨,方可收獲今日的春華秋實。30年的發展與巨變,也是今天我們奮發有為的新起點。回望歷史,我們一路風雨一路歌,展望未來,我們心潮澎湃繪藍圖。廊坊日報社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不斷創新、連續突破,僅是中國報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她折射出的是中國報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整體發展的動人畫卷。報社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報協的指導、關懷、支持和幫助。

  當前,報業改革發展正處於一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我們須堅定發展信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十九大精神,創新理念、內容、形式、業態、體制、機制,實現媒體的深度融合和轉型,去創造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作者:張寶富廊坊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責編:戴靖、胡線勤)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