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報業人物

白岩鬆:新聞要用"人"去化解宏大命題

2018年01月17日10:11    來源:揚子晚報

  《白說》是央視資深新聞人白岩鬆繼《幸福了嗎》、《痛並快樂著》之后的新作。他在有權保持沉默的年紀拒絕沉默,為依然熱血有夢的人們敲鼓撥弦。他的言說內容跨度長達十五年,涵蓋時政、教育、改革、音樂、閱讀、人生等多個領域,溫暖發聲,理性執言。

  被顛覆的金科玉律

  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用了一個學期進行“新聞導語寫作訓練”。導語是什麼?導語就是對新聞內核最精煉的濃縮。八十年代的新聞專業教育,寫導語講究的是五個W:什麼人(Who)、什麼事(What)、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方(Where)、為什麼(Why)。

  我一直以為“五個W”是金科玉律。但是最近二三十年,當你看到國外的很多新聞導語,發現壞了,半數以上不再是完整的“五個W”。

  2000年9月1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因為那天我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我把他送到幼兒園,看他哭完,撒腿跑機場,飛到悉尼去做奧運會報道。

  一下飛機就聽說:“中國奧委會施行了最嚴格的興奮劑檢測程序,一大堆著名運動員都被‘干掉’了。”

  我們到記者村去看電視,首先看到的是中央4套的節目,這條消息是傳統的報道:“今天下午×點,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在召開的××會議上強調,寧可犧牲成績,也要一次干干淨淨的奧運會。”大致是這樣的內容。

  很標准,五個W都有。我們也沒覺得有什麼異樣。

  隔了一個多小時,又看到澳大利亞電視台的一條新聞,也是反映這件事,但突然看出不一樣了。畫面裡,一個運動員在宿舍裡收拾東西,報道一上來大概就是:“中國的運動員×××正在收拾行李,但他不是去參加悉尼奧運會,而是要回到他的老家。”

  “五個W”是不全的,但我們一下子就被這條新聞抓住了。

  這條新聞結尾,是×××走出體育總局大院的畫面,解說詞:“×××隻需要幾個小時的行程,就可以回到他的老家,但是沒有人知道,他要用多長的時間再回到這裡。”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新聞表達跟以前很不一樣。我們都不太敢於去寫這樣“五個W殘缺不全”的導語。但是后來持續研究下去,我才發現,國外的新聞報道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導語寫作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不再強調完整的“五個W”,而是越來越強調這四件事:主人公、故事、戲劇化、懸念。

  “人”和“人性”的故事

  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

  對於新聞,也是如此。我們要用個體的“人”,去化解宏大命題。

  比如交給你一個選題—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過去的表現形式可能就是“大裡來、大裡去”,現在,一定會有更多的新聞人選擇由一個個體、一個具象的概念切入報道。

  或許這個片子或者這篇報道,上來就是講述一個人物,用電視畫面或文字語言去描繪:“星期五這天,清晨4點多,胡寧(假定人名)就起床了。他拿出一套平常很少穿的衣服,准備去參加在工體舉辦的招聘會。這已經是他進入大四之后參加的第十二場招聘會了??”

  接下去可能會有一個轉折:“其實,這天要早起的不只是胡寧,與他命運相同的還有727萬名大學畢業生,比去年‘史上最難就業季’的人數還多出30萬。”一下子就將報道面橫向拉開了。然后繼續加入宏觀的觀察,但最后還是要回到胡寧身上,回到個體的故事裡。

  國外的新聞報道幾乎已成共識:通過具體人物,表達宏大事件。沒有主人公就沒有事件,就會讓新聞可信度,尤其是吸引力降低。所以,你首先要明白,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不要在“故事”和“虛構”之間畫等號—真實的事情,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我們在對外、對內的宣傳當中,有相當多的失敗就是因為不會講故事。花了很多錢出了很多力,卻沒有好的效果。

  邏輯: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

  要講好新聞故事,第一個准則,就是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反過來,站在自己的角度。

  過去我們設計廣播或電視的節目結構,都是假定受眾從第一分鐘開始聽或看,一直到最后一分鐘節目結束,由此完完整整地來考慮它的起承轉合:怎麼開頭,怎麼推進,怎麼高潮,怎麼收尾。

  但國外的傳媒調查顯示:聽眾和觀眾會在任何時間進入、任何時間離開。這就對我們過去那套“線性邏輯”產生了挑戰—中途進入看不出眉目,立刻就換台了。所以現在,“平行邏輯”正在快速成長,要讓任何時候進來的受眾都可被抓住。

  我小時候,一放學就跑到電線杆子底下,聽袁闊成、單田芳的評書,一聽就是半小時,聚精會神。現在,你給我講半小時故事試試?你能讓多少人從頭聽到尾?更何況,還是連續一百天,每天半小時。很難。

  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對故事的心態和審美不一樣了。同樣是半小時,過去你可以慢條斯理地講一個長故事,現在卻可能要把長故事分解成好幾個完整的短故事,再組合在一起。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你任何時候打開電視,都能跟著它的故事走。

  受眾的需求發生了變化,講故事的人必須適應這種變化。

  細節:直指人心的力量

  一個好故事,從內容層面上看,有了人和人性、懸念和邏輯,還有很重要的一項—細節。新聞人應該養成這樣一種習慣:無論做什麼樣的選題,首先考慮人物,其次尋找細節。

  我們常說,一篇文章寫得“有血有肉”,細節就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細節,會在聆聽者產生倦怠的時候,將他再次帶入故事。被細節牽引著的人,聆聽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大家平時一聽到“主旋律”這三個字就頭疼,話題太大!如果把大話題轉化成故事、再引入一些細節呢?

  無錫有兩大家族:榮氏和錢氏。榮氏家族出了榮毅仁這樣的國家副主席,錢氏家族出了錢穆這樣的大學者。錢穆有個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華大學,語文、歷史都是第一名—雙百。他的名字叫錢偉長。錢偉長進了清華以后,陳寅恪希望他學歷史,聞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學文學。可是入學第二天,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錢偉長夜不能寐,覺得學歷史、學文學都無法拯救民族命運。他左思右想,跟同學探討交流,隻有學造坦克、強大自己的實力,國家的前途才能慢慢變好。

  造坦克就得學物理。第二天錢偉長跟學校說,我要學物理!老師打開成績單一看,樂了:中文和歷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數學加化學一共20分。考成這樣,您敢學物理?

  因為錢偉長態度很堅決,學校跟他達成了一個協議:在物理系試讀一年。錢偉長答應了。他畢業的時候,成績是物理系第一名。

  幾乎所有人聽完這個故事都熱淚盈眶。這是不是主旋律?當然是!但這裡沒有標語、沒有口號,隻有人、隻有故事、隻有細節。

  再舉一個關於“細節”的例子。

  上世紀五十年代很有名的女指揮家鄭小瑛,剛當母親不久,就被送到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一去幾年回不來。

  終於熬到畢業,她成為全蘇聯第一個走上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指揮歌劇的女指揮家。演出那天,她把孩子的一張笑著的照片,夾在樂譜的最后一頁。演奏開始,一章一章、一節一節地往下行進,當最后一個音符結束,在全場長達幾分鐘的雷鳴般的掌聲裡,鄭小瑛一直熱淚盈眶地看著樂譜最后一頁,照片上的孩子也正笑著看她。

  請告訴我,這樣的故事可以抓住人嗎?當然能!然而有多少人會去挖掘這樣的細節?沒有這樣的東西,你的故事怎麼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我們平常都在忙什麼?輕易去站隊,去互相攻擊,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生活中有無數這樣的故事。我們想象一下,不管你弘揚什麼還是批評什麼,那些都是外在的要求。如果掌握了講一個好故事的方式,還怕沒有“制空權”嗎?

(責編:董碩、胡線勤)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