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
2017年12月07日10:20 來源:人民網
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中國國際電視台
外語頻道總監江和平(右一)接受採訪
“在中國,業內對媒體的發展方向一直有各種爭論。有人說內容為王,有人說技術為王,也有人說渠道為王。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如果人能夠貫通天地,可以為‘王’。我以為,就像漢字裡的‘王’,三橫一豎,三橫,即是內容、技術、渠道。一豎,就是融合!隻有實現了媒體融合,才能為‘王’!”11月28日—30日,由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和央視國際視頻通訊有限公司(CCTV+)聯合主辦的“CGTN全球媒體峰會暨第七屆全球視頻媒體論壇(VMF2017)”在海南舉行,在來自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近百家媒體機構面前,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中國國際電視台外語頻道總監江和平的這一論斷,獲得了大家的掌聲。
在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共識的當下,與之相伴生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融媒體時代,國際傳播要怎麼做?面對收視率、發行量、流量壓力,媒體如何守住立場?媒體與平台:零和還是共贏?新技術將媒體帶到何處?這一系列問題,都成為此次論壇上討論的焦點。
成為“主”流媒體
在江和平看來,成“王”並不是終點。“我認為‘王’還是缺一點——就是用戶至上。”江和平表示,隻有加上用戶這一點,才能成為真正的新型“主”流媒體。“‘主’這個漢字指的是事物的根本。用戶就是我們媒體的根本。在融合傳播的時代,電視已經被重新定義。由誰來重新定義的?是用戶。可以說,受眾的收視習慣在哪裡,CGTN就到哪裡。”
如何成“王”、成“主”,也許各家會有不盡相同的看法。然而一致的是,在這個大變革、大發展、大融合的時代,世界各國電視台都在探索新的途徑來加強、加快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的融合發展:CGTN建立媒體融合實驗室,將電視頻道和數據內容合二為一﹔今日俄羅斯電視台進行創造性的新嘗試,在俄國1917年革命100周年之際,通過技術手段,全景式重現革命情況﹔德國電視一台利用社交媒體跟蹤新用戶內容並與用戶進行對話,建立信息驗証機制﹔CNN建立專門的社交媒體團隊,針對新媒體渠道出現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更加准確,更加快速,及時地在直播過程中傳播信息,講述故事﹔半島電視台在新媒體進行多種嘗試,對大型事件進行及時報道,利用圖形、動畫手段創造新的視頻節目……
“總體的趨勢是朝向移動客戶端、視頻,以及平台整合。”江和平說,但其中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首先是融媒體傳播規律的不確定性。雖然大的趨勢是移動端優先,直播、視頻為核心,但對不同平台特性的探索和如何進行有效的直播互動,目前還沒有摸索出規律﹔其次,傳播方式應當更加人性化﹔再次,基礎性因素的挑戰仍然存在,如需要建立大融媒體編輯部的挑戰、建立跨職能的人才隊伍的挑戰、實行體制機制創新邊界的挑戰等。”
盡管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媒體人面臨新的挑戰,但同時也有很多的機遇。正如中國國際電視台英語頻道總監劉聰所說:“我們彼此之間並不是要擊敗對方,我們要提供更多的價值給觀眾,同時為我們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
“復調傳播”多元格局
在新時代,給傳媒界帶來的另一個課題就是——如何做好國際傳播。
“雖然過去我們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但是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尤其是在十九大之后,在這個新時代,隨著和其他各國各地區合作交流的加強,我們的一個新任務就是如何用創新的方法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日報》副總編輯曲瑩璞認為,在新技術條件下,如何通過媒體融合創新手法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是我國媒體人的重要職責。
在江和平看來,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應當堅持5個“I”,即創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聯動(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互動(Interactive)。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他認為,如今講好中國故事,應該進入2.0版本,即從“世界主義”視角出發,不僅依靠中國媒體人發聲,更重要的是帶動各國民眾參與其中,形成“復調傳播”的多元格局。
“有一人之報,有一黨之報,有一國之報,有世界之報……以國家之利益為目的者,一國之報也﹔以全世界人類之利益為目的者,世界之報也。”史安斌以梁啟超的論述入手,生動闡釋了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重塑全球傳播新秩序,建立一個更公正、更中立、更平衡的傳播,一個全面的、多樣化的全球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VMF2017期間,召開了第一屆“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BRNA)會員大會——旨在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全球范圍內的重點媒體機構進行新聞內容合作與共享,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29家媒體會員、1家合作機構以及1家觀察員機構參加會議。這也進一步佐証著史安斌的觀點:“正如總書記所說,‘一帶一路’倡議不是中國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大合唱,這是全球傳播的一個新情景。所以現在我們可以採用‘復調傳播’的新策略,一兩個聲音主導全球傳播的方式已經過時,全新的局面是各個國家都會參與,我們將看到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
在他看來,要用四大創新手段講好中國故事:利用社交媒體傳播+整合平台技術資源+形式創新+媒介媒體創新。
傳遞正確信息更迫切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和記者發布信息的特長,被很多機構甚至個人所代替。”鳳凰資訊台總編輯呂寧思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中,新聞的真實性受到了考驗,而求真成為媒體重要的課題。“后真相時代並不一定沒有真相,重要的是這個生態變了之后,怎麼來表達和發掘真相。”
這一課題也是全球媒體所共同面對的。“雖然有的時候現實可能比虛構的東西枯燥無聊,但是我們還是要堅持報道事實。”路透社全球視頻與圖片總監JohnPullman講述了路透社此前在獲得了一個“俄羅斯戰機在敘利亞進行軍事行動”的新聞素材時的故事。為了判斷內容真偽,路透社做了大量的信息篩查工作,包括通過影像中的地形情況比對判斷是否真實、通過飛機型號及細節判斷是否真實、通過地理定位工具判斷視頻發布地、圖像逆搜索判斷是否曾經發布過等。他堅信:“如果我們可以持續地向觀眾和聽眾提供有價值、真實的新聞,我們的觀眾和聽眾都會繼續信任我們。”
“我們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我們最基本的原則——真實。能夠讓一些觀眾很容易明白我們所說的語言,以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去傳遞我們的信息,現在有社交媒體,還有不同的工具發布消息,但是我們還是要堅守我們自己的原則,盡量做到最好。”中國國際電視台新媒體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張施磊表示。
而隨著媒體的進一步發展,新的合作方式與技術手段也進一步保証了新聞的真實性。菲律賓國家電視台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inoApolonio就此次大會上線的BRNA平台表示看好:“因為世界的連通,BRNA這種形式對於傳遞正確的信息非常必要,尤其是在虛假新聞盛行的情況下,媒體的使命和責任就是傳遞正確的信息。”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