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傳媒產業>>媒企互動

家鄉的“牽挂”

2017年02月13日10:12    來源:中國報業

  兩鬢斑白,思緒萬千。耳邊經常響起家鄉的聲音:"明年回來,一定要帶著全家回來。我們等著看你們的孫子呢!"幾個小時候一塊玩耍長大的兄弟姐妹們,見我探親要回北京,他們在向我揮手告別時一再重復著這句話,讓我心裡感到很溫暖,充滿一種難舍難分的感激之情!

  家鄉的父老鄉親對我有好感,是從我小時候開始的。那時,家鄉正處在3年自然災害時期,不但一年四季雨水多,而且冬天經常大雪封門。有時頭一天天氣好好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大門已被鵝毛大雪堵住了,足有一米厚,不得不用揚場大板掀除雪開路。家裡7尺高的屋檐常看到小孩手膀粗的"大令吹"與地面接吻,天氣非常寒冷,真可謂之滴水成冰的季節。但盡管如此,我每天早晨起來都堅持去離家四五裡地的白酒小學讀書,遇到下雨下雪天從未間斷過。鄉親們面對全村人不重視小孩讀書沒有幾個小孩讀書的現狀,稱贊我小小年紀有志氣,將來一定有出息!可惜的是,1966年,當我考上了被教育部表揚的江蘇省重點農村中學--六合縣程橋公社程橋中學的時候,一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停課,我的"讀書夢""求學夢"不得不到此告一段落。務農,我干一行愛一行,能吃苦耐勞,沒有半點"書生氣"。抗洪救災,需要下水施工,有我的身影﹔挑河興修水利,完成土方最多的人中有我﹔農忙時節,天氣炎熱,出勤出力最多的人裡,也有我一個……也許正是這種干什麼像什麼的嚴於律己的精神,才使我成為一個好學生,一個好農民。也許正因為這樣,才使我博得了眾鄉親的青睞和看好,才使我迎來了讀書學習的第二個春天。1969年,在學校復課"鬧革命"聲浪中,我預外地接到了程橋中學初中入學通知書。當時,我的心情不知道有多麼高興,有多麼激動!因為,這是一所學風非常嚴謹、大學入學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基至百分之百的農村中學。我進入這所學校讀書,就意味著今后有上大學的機會了。誰知,在我高中畢業時,大學仍未招生。我又像小學畢業一樣,在家鄉務農3年后,由於表現突出,被看著我長大成人的父老鄉親用選票推薦+考試方式把我送到了大學校門。那是1975年8月9月間,他們至今沒有忘記那個舉薦時刻。所以,在我回家探親的時候,他們總要與我敘敘舊,談談我的過去、現在、將來以及家鄉的人情世故,臉上流露的是笑容,有時笑得兩眼連成一條線,人前傾后仰,快要站立不住了。經過與他們溝通交流,我深知,他們每時每刻都對我充滿牽挂,充滿希望,其心地是善良的真誠的。在他們心裡,我進城工作生活幾十年,一切表現應該和農村的所作所為一樣,是符合他們預期的,也是值得他們"點贊"的。因此,每當我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的音容笑貌仍然歷歷在目,難以忘卻!

  家鄉的兄弟姐妹情感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是簡單而質朴的。在與他們相處期間,他們談論最多的是"城鄉願景"。在他們看來,農村生存環境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舊有的"吃、住行難"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我的家鄉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新集鎮朱雲村陳庄組,原來全組有100多人,現在人口越來越少,而且遞減速度非常快。他們告訴我,家鄉減員的原因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是靠自身能力實力,靠年輕有為進城,並能融入城市生活圈,可以自立門戶,成為城裡人,如入學、參軍轉業、進城創業成功、在農村率先富裕起來的人士等﹔另一種是靠政策性的搬遷拆遷,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如城鎮化建設需要,農民士地被征用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實施等﹔第三種屬富裕地區經濟地區自主規劃實施的城鄉一體化工程,改變農民"性農"的屬性。現在,家鄉的人們最擔心的是"人走樓空""無人問津"。有的遠走高飛,棄農經商,家裡地無人耕種,有的甩荒,有的租來租去,有的長期佔著宅基地,造成農村資源閑置浪費……反正讓家鄉"留守老人"牽腸挂肚的"城鄉融合"帶來的新問題還有不少,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間,不吐不快,說了好像心情輕鬆了許多。他們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重視"城鄉融合"中出現的新問題。

  對於他們所談的問題,我也深有同感。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土地有限,而且山地沙漠地較多,實現城市化應該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對於偏遠山區應該堅持以人為主的耕作方式,包括以副養農、以多種經營養農的地方。中國有8億農民,有文化有一技之長有抱負有作為的農民還是少數,他們一旦生活工作環境改變之后,進城面對工作競爭環境,就會產生一種畏懼感,認為城市不是他們呆的地方。所以,中國發展城鎮化,應以鄉鎮為主,其目的是美化鄉村,造福農民,讓農民進城,可以節約土地,實現農民住宅城市化、規范化,改變農民長期散居、住宅不集中、生活不能成龍配套、環境質量差等造成弊端。城鎮化有利於土地集約化經營,這固然是好事,是大快人心之事,農民一定會歡迎。但他們期待的是"城鄉融合"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作后盾,才會有"城裡人"的"安全感"!

  在社會生活工作中,人們常常會遇到許多難忘的事,事實上,這就是一種"牽挂"。我從家鄉江蘇農村上學到北京工作生活已有40載,在北京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與家鄉相比,真有天壤之別。早上起來,門一開,不管是門對門,還是左鄰右舍,鄰裡之間很少有人互相點頭打招呼的,一般都是視而不見,各走各的道,總是保持著一種"老死不想往來"的狀態。其中,大多數是雲雲眾生,他們每天要為生活奔波,人與人之間關系不像農村那樣親密無間,盡管有的還是一個單位的同仁部下,也拿不出像對待"哥兒們"的那股"熱呼勁"。難怪有人說,"城裡人心比天高情比紙薄"。在我的家鄉,原來一個生產大隊領導10個生產小隊共2000多人,人與人之間,隊與隊之間,沒有人說"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的"。走村串戶,你到我家,我去你家,是很正常現象。有的甚至捧著早飯中飯晚飯碗到鄰居家去吃,而且是邊吃邊聊,有什麼大事小事包括"張家長李家短"之類的"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在"串門吃飯"中"互通有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鄰裡一家親",在我的家鄉正是通過這種頗有人情味的方式方法體現出來的。他們在勞動中結伴前行,互幫互助,遇到大事小事能夠助一臂之力﹔他們在生活中是"良師益友",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心裡有什麼說什麼,從不藏著掖著,都能做到"肝膽相照",充分體現出農民朴實無華表裡一致的可貴品質,襟懷坦白心地善良的鮮明個性。在城市生活中,尤其是遇到挫折時,我就會想起家鄉,想起家鄉人,覺得他們那種生活方式,待人接物做法,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精神,都是值得我值得城裡人好好學習的。請家鄉的父老鄉親放心,在今后的"城鄉融合"發展道路上,我是不會辜負你們對我的一切期盼的!"城鄉融合"一定會使你們長期形成的優良品質得到弘揚光大!

(責編:陳永和、胡線勤)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