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7日10:11 来源:中国报协网
一、1978—1992年:
党报实行企业化管理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事业遭受空前劫难,绝大多数报刊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党报成为“文革”的工具,大话、空话、套话成风。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党报从多年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但仍未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标准只有一个》,5月11日《光明日报》刊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新闻界重新认识到,新闻工作有其自身规律性,新闻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闻工作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重新成为新闻报道的准则。党报在新闻业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始改革。
(一)新闻战线拨乱反正,重新探讨和尊重新闻规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闻战线肃清“文革”遗风,致力于恢复优良传统,重新探讨和尊重新闻规律。1979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对新闻学最基本的问题展开讨论,强调按新闻规律办事。这次会议被看作中国新闻工作改革的起点。
党报逐步恢复传统,重新认识新闻事业的性质,摒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提法,重新肯定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报文风开始改观,杜绝“假、大、空”,提倡“短、实、新”,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重新认识“新闻价值”,把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要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之一。
《人民日报》1978年3月取消了每天在报眼位置的语录专栏,1980年恢复每期8版,恢复《读者来信》专栏。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规定“报纸上要多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多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工、农、兵、知识分子为四个现代化奋斗的成就,多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决议,少宣传领导人个人的没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和讲话”。党报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新闻的比重逐步减少。各地掀起新闻改革热潮。1982年,《天津日报》率先提出新闻改革要“抓活鱼”,提倡新闻的“新、短、快”;《河北日报》开设专刊,专门刊载文艺界新闻和评论;《四川日报》在开辟的“思想·知识·生活”专版上设置了一些读者欢迎的栏目;1983年《福建日报》开辟了百字新闻专栏,压缩通讯、言论、专栏长度。
党报新闻观念的变革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承认报纸是大众传播机构的一部分,新闻是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传播规律。信息观念、服务观念和效益观念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党报的新闻实践。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新闻报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围绕这个重心,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加强经济领域的新闻报道,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加强舆论监督,恢复批评报道。
1.加强经济领域报道,改进报道方法,丰富报道形式
1979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就中央宣传工作的有关精神,在头版发表社论《伟大的转变和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宣传政策进行了阐释。社论指出:“许多新的课题摆在宣传部门面前。过去,我们着重谈的是政治,是阶级斗争、两条路线的斗争,现在要着重谈经济,谈四个现代化。如果我们不讲,或者讲外行话,搞不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宣传,人民就有理由批评说:你们同样在说空话、说大话。”这一指导方针的确立及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带来了党报经济报道的新变化。经济新闻的版面、栏目纷纷问世,经济新闻报道数量剧增,报道视野拓宽,从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到经济建设的最新成就,从党和政府最新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到向社会提供各类经济信息和各种产销渠道等,涵盖了经济政策、经济现象、经济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报道形式及功能日趋多样,篇幅由长变短,体裁由少到多。文风改变,新闻作品为大众喜闻乐见。
2.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
1986年底至1987年初,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5篇社论表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立场。《北京日报》发表《大字报不受法律保护》《不要害怕真理》等评论,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等观点。1989年,党中央提出“有关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由于宣传不当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不允许公开宣传与现行政策相抵触的东西,防止造成干部、群众的思想混乱”。党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团结、稳定、鼓劲”成为新闻工作的主基调。
3.恢复批评性报道,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媒体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党的事业有很大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严重缺点,没有积极主动、理直气壮而又有说服力地、经常和有系统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一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和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在有的问题上与党的步调不够合拍;有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政策宣传有片面性;有少数报道失实。同时,在领导工作中,对一些思想原则问题,缺乏认真讨论,没有坚持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1981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要求“各地党委要善于运用报刊开展批评,推动工作”,“对于不正之风,要坚持进行批评斗争”,该决定同时还确立了批评报道要把握的原则和准则。党报陆续刊发揭露批评各种不良现象的报道。1987年,《人民日报》刊登《安徽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一文,把习惯上认定为“内部情况”的新闻公开发表。1988年7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官倒”二例》,批评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并配发评论《治治“官倒”》。党报批评报道越来越多,不少党报开设了舆论监督专栏。
(三)改革开放后,党报实行企业化管理
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党报继续单纯依靠“吃皇粮”无法取得长足发展,改革原有体制机制被提上了日程。1978年底,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8家报社联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党报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活动按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市场竞争增强经济实力。
1.发展广告等多种经营,增加报社经济收益
1979年1月,《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解放日报》自1979年恢复刊登广告后,至1989年,共为报社积累资金4950多万元。恢复的第一年广告收入20多万元,1988年广告收入达1800多万元,也为千家万户传递了大量信息,扩大了报纸的影响。1988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报社、期刊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报社可以开展国家政策允许的、与本身业务有关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各级党报开展多种经营,努力增加报社的经济收益。
2.探索自办发行,增加报纸发行量
1985年1月,地市级党报《洛阳日报》正式告别邮局发行,采用自办发行。据统计,《洛阳日报》邮局发行时最高发行量为6万份,改为自办发行后当年发行量上升到8万份,1986年超过10万份。1988年,省级党报《天津日报》实施自办发行,在全国引起连锁反应,各地党报转向自办发行,或采用邮发与自办发行相结合的办法。党报发行量得到提升。
3.增容扩版,增加报纸信息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新闻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报业市场份额被一次次重新分配,新闻的商品属性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党报开始扩版,以增量改革的方式应对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化解党报在市场化生存中面临的宣传任务与受众需求的矛盾。1987年,《广州日报》率先扩版。随后,《天津日报》《解放日报》《北京日报》也开始扩版,在全国形成了扩版浪潮。
4.改革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
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各级党报对原有的经营管理和人事制度进行重大改革。1983年初,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对《陕西日报》实行经济责任制,国家每年给报社纸张差价补贴80万元,超亏不补,减亏全留。报社内部实行经济责任承包,经济指标逐级分解。如报社印刷厂承包上缴利润的额度,编辑、行政部门承包费用支出的额度。经济责任制实施当年,《陕西日报》经济收益比上年增加17%,减亏50多万元;1984年比1983年又增加23.3%,实现扭亏为盈。
人事制度改革同时展开。1983年,吉林日报社为改变编采工作“吃大锅饭”现象,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合并采编部门,做到人员减少、层次减少、工作效率提高。1984年,《人民日报》实行采编工作责任制,明确了从社长、总编辑到编辑、记者各自的岗位责任。
二、1992—2014年:
党报迎来办报高潮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背景下,各地以党报为龙头组建报业集团,中国报业进入了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轨道;同时在新闻报道方面做了较大改进。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各级党报纷纷创立电子版,探索报网合一。党报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组建报业集团,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之路
为了加快发展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组建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充分发挥党报资源优势、采用多元经营发展的模式做大、做强我国报业已势在必行。1992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将报刊经营管理列入第三产业。1999年8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报刊结构的通知》,提出取消厅局报纸、调整报业结构。党报朝集约化经营、集团化方向改革。
1.成立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
1994年,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杭州举行的全国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上形成了我国关于组建报业集团的指导性文件。1996年5月29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运行,成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1997年底,《广州日报》的日发行量比集团成立前增加了30万份,集团系列报刊由原有的6家增加到10家,集团年总收入达到15亿元,其中广告收入比集团成立前增加了2.5亿元,集团年总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分别比集团成立前增加74%、180%、140%。此后,全国各地的省级党报陆续组建报业集团。1998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集团5家报业集团成立。我国报业从粗放经营向规模效益型转变。
2.党报内部体制机制进行重大改革
报业集团组建后,实行党委书记兼任集团社长、总编辑领导编委会、总经理领导管委会的管理方式。采编与经营分离,子报成为独立法人。报业集团突破过去的人事管理模式,建立公开竞聘、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管理机制。党报整合自身资源,成立实体经营企业。2002年起,各地报业集团先后组建了发行、广告、印务等公司。
3.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报业经营新方式
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国外传媒集团合法进入我国报刊分销等领域的新形势,各级党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2002年8月,《人民日报》所属大地发行中心与香港上市公司泛华科技成立合资公司,投资2.5亿元组建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人民日报》控股51%,经营报刊、图书发行分销,合作期20年。同年,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与上市公司太太药业组建合资公司,进行报刊发行和广告代理。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安徽日报、辽宁日报纷纷兴建新的印务中心,引进国外印刷设备,提升印刷时效和质量。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改变单一盈利模式,联合4家造纸厂,建成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纸周转库。
4.党报改革进入产权领域,探索和实践报业经营新模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放开,党报创新经营模式。2005年5月,重庆市政府出资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监管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单位;7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获得了国有资产经营授权;9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获得了国有资产经营授权。它们成为我国报业首批在规范的国有资产经营授权体制下运作的报业实体。广州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粤传媒、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浙报传媒、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先后于2007年、2011年、2012年,以借壳上市或IPO的形式上市。
5.党报在集团化过程中形成了报团或报系
各级党报乘势而上,创办或收编子报、子刊,全国中等以上城市相继形成了报团或报系。在报团或报系内部,党委机关报被称为母报,党委机关报创办或收编的报刊被称为子报、子刊。在管理体制上,母报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子报是国有企业性质的市场化传媒;在发行模式上,母报主要通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公费订阅,子报主要依靠读者自费订阅;在任务分工和版面内容上,母报以担负政治思想任务为主,多为工作指导的宣传报道,子报以担负经济创收任务为主,多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宣传报道。
这一时期,一些党报及其子报、子刊不同程度地出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舆论导向的错误倾向,如刊登媚俗文章,报道有偿新闻,片面追求发行量等,严重削弱了党报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为了加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央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继而部署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新闻战线工作作风发生转变,党报的内容、形式和文风明显改进。
(二)调整报纸版面,创新报道方式,着力改进文风
1.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
2003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三贴近”要求,党报积极贯彻落实,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明显减少,会议报道质量有所提高。2003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的“两会”报道,共采访报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100多人,占总人数的1/5左右,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活动的报道只有98篇,比2002年“两会”报道减少了32%。在两会报道中,代表和委员的提案与政策解读成为报道重点,民生和公共利益话题成为关注焦点。
2.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透明度
长期以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的短板。2003年初,我国爆发“非典”疫情,由于地方政府和新闻媒体的缓报、瞒报,疫情不断扩大。2003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政机关“准确掌握疫情,如实报告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不得缓报、瞒报”。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2007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为党报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制度保障。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各级党报积极通报灾情,及时预告天气和灾情发展。《广州日报》发布的《春运特别报道》和《春运服务紧急指南》,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称赞。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各级党报大量及时报道,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
3.创新版面,改进文风,增强党报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报道质量,加强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贴近性和服务性,各级党报对报纸版面进行调整,改进话语表达方式。
从2001年开始,《人民日报》逐步打破版面由部门分割的状况,按照党中央机关报的性质、任务、要求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版面调整与改革,要闻版实行编采分开,以新闻取胜,时效性增强;其他版保持新闻性,增加贴近性、服务性。版面上图片、评论、深度报道均有增加。2009年,《人民日报》进行历史上的第13次改版,由16版扩至20版(周六、周日仍为8版),扩版后稿件时效性提高,图片比重增加,民生新闻增加,报道更多反映基层视角,话语方式更为亲民。
各省级党报结合实际情况在版面上不断创新,以版面改革带动新闻改革,从报道内容、表现形式到版面设置、运行流程、版面编排等方面都做了改进。2003年,《河北日报》以创新新闻报道、创新版面编排、创新管理机制作为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在“高、深、新、实、活”上下功夫,全面调整版面。《辽宁日报》以体现时代感、提高权威性、增强感染力为目标,进行了全面改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报在探索中多次改版,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力求满足读者需求。
(三)启动报网互动、报网融合
在报业集团化改革的同时,互联网开始普及到千家万户,党报报网融合进程随之启动。
1.开设门户网站、推出报纸网络版
1993年,《杭州日报》首先进行电子化尝试,拉开中国报纸电子化序幕。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网站开通。2000年,以各地党报为核心资源的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天津北方网开通,标志着党报正式建立大型网络传播平台。随着技术的推进,各报业集团组建的主流新闻网站在当地的影响力凸显。
2.新媒体形态初露端倪
2005年,我国第一家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上线。2006年4月14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世界上第一张电子报纸,并推出以手机报、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公共新闻视屏为核心的新媒体战略。2006年9月7日,《天津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卫星报纸销售系统的中文报纸,实现了在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同步传输。2006年8月4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成规模推出实用型电子报纸《宁波播报》,这是国内首次出现的全面互动和多媒体报纸新形态。2006年10月27日,《烟台日报》发布了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的电子报刊。2007年2月28日,《人民日报》正式向全国发行手机报。
1992年以来,党报开启市场化、集团化、资本化进程。党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法规决定了党报不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不投身市场竞争就没有发展前途。党报坚持改革,勇于创新,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赢得了在中国报业的主导地位。如果说集团化运营壮大了党报实力,那么,这一时期党报改进新闻报道、探索报网融合,则进一步提升了党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2014年以来: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为了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党报媒体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
(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探索特色融合发展路径
各级党报采用最新传播技术,深度整合资源,组建新的传播平台,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尝试采、编、发全流程再造,一批党报新媒体品牌逐渐树立,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
1.党报媒体融合的基础工程建设初步完成
在采编平台改造方面,“中央厨房”成为各级党报的标配。党报将全媒体平台建设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原有采编平台进行数字化、全媒体化、集约化改造,重构采编流程。如《人民日报》推出的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系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媒立方”系统等,满足了互联网时代采编工作的需求。在传播渠道拓展方面,新媒体“两微一端”也几乎成为各级党报的标配。在底层数据方面,中央和省级党报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库,逐步完成历史报刊数字化。
2.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路径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解放日报》《东方早报》将移动互联网确立为发展重点,分别推出“上海观察”“澎湃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尝试“新闻+服务”模式,成立浙报“传媒梦工厂”,并购边锋浩方网络游戏平台,打造了融合发展的资本平台、技术平台、用户平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围绕“广州政务+新闻+服务”“社区+疾病+专家”“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企业”等新的媒体融合模式,推出“广州参考”“微社区e家通”“健康有约”等拳头产品。河北《廊坊日报》立足自身实际,推出全媒体中央控制室,融合全媒体传播平台、大数据平台、舆情监测平台、活动营销平台、便民服务平台于一体,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平台渠道建设为核心,用项目孵化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先后培育孵化党报公共阅报栏、跨媒体合作广播平台《直播温州》、温都猫电商平台等项目,取得较好效果。
3.融合报道产品创新,传播效果明显增强
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为根本,综合运用H5、VR、AR等新的传播技术手段,生产出一大批有传播力、影响力的融媒体产品。以《人民日报》十九大报道为例,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在开幕会直播过程中,平均每4分钟就推出一篇报道,总阅读量超1.5亿次。《人民日报》主持的微博话题“十九大”阅读量突破50亿,创造了重大主题宣传微博话题的新纪录;单条微博“你好,十九大”转发量超512万,创造单条微博转发量新纪录。重磅解读稿件《敲黑板!十九大报告的四个重要判断》迅速推出,全网阅读量很快超过1000万。《人民日报》客户端根据直播实录,将十九大报告3万余字整理成思维导图,短短两天浏览量就接近600万。201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微视频《中国进入新时代》,采用院线标准拍摄制作,由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普通人讲述自己的中国梦,全网播放量超2.5亿次。
(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1.不断整合现有资源,打通海外传播渠道
《人民日报》加速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目前,《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海外拥有30个合作伙伴,7个印报点,遍布五大洲8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日报》海外版初步形成对外传播矩阵,包括“一报一网一端”,即海外版、海外网、海客新闻,以及“学习小组”“侠客岛”等多个知名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海外网与海外优质华文媒体或有实力的传媒机构合作,在五个大洲开办了17个本土化海外和地区频道。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Times)以及环球网,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平台之一。
2.精心设置议题,讲好中国故事
党报在对外传播中,大力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传播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2016年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由每天8版扩展为每天12版,增设“创新中国”“开放中国”“文明中国”“美丽中国”及“中国品牌”“华商故事”“外媒看中国”等版面。在十九大报道中,各级党报“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方式、形式越来越丰富,向世界全面生动展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三)加快资本运作改革步伐,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党报为龙头的传媒集团加速上市、兼并、重组,加快资本运作步伐,朝着“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加速前进。
1.传媒集团旗下经营性资产加速上市进程
经过多年发展,报业集团形成了以报业为主,其他产业并进的多元经营体系,报业集团上市条件基本具备。2015年1月19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华媒控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实现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此前,已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党报集团实现经营性资产上市,2015年6月16日,辽宁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公司“北国传媒”在新三板挂牌上市,6月30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特别传媒”登录新三板,7月20日,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大江传媒”登陆新三板。
2.党报与商业资本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加强合作
2015年10月28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投资,推出综合性互联网新闻产品“封面新闻”。2015年,腾讯以收购、参股或广告投入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拥有了超过30家省级传媒集团的股份。中国大多数省级媒体集团和腾讯合作建立了大网系列,如南方日报大粤网、重庆日报大渝网、河南日报大豫网、新华日报大苏网、湖北日报大楚网等,党报资本运作形成了新局面。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媒介历来被视为时代的“晴雨表”,党报等媒介的变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新闻观念的转变。从“左”的思想束缚中摆脱出来的党报,作为新闻事业的“排头兵”,在改革中勇立潮头:从回归新闻本位、全面改进新闻报道,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报团报系、开展多元经营,到探索资本运作模式;从实现报纸电子化、网络化、报网合一,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党报在坚持改革中不断前行,形成了今天的全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我国今后发展的新目标,强调在新闻传播领域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十九大为党报深化改革提供了新坐标,也为党报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作者:张晓红,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文韬,中国传媒大学2016级硕士生)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