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协网
首页时事政治协会要闻报业动态传媒聚焦报业人物专题报道文旅视界国际传媒视频直播中国报业网
党报头条网生态城市刊头故事摄影书画会员展厅无人机天下数字报业物流信息建设网
协会要闻 报业人物 生态城市 文旅视界 专题报道 特色小镇 摄影 中国报业网
即时新闻
559亿!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 银幕总数突破5万块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以智库化媒体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报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当选会长 中国报业协会发贺电并到会祝贺 宁夏报业协会2020年度理事会圆满结束
中国报协网传媒>>协会要闻

【纪念中国报协成立30周年征文】人才是报业发展创新的核心

2018年04月24日09:23    来源:中国报协网

  三十而立,中国报业协会已到了而立之年,可贺可庆。仅以北京日报社报业近30年的发展来看中国报业的创新发展。我作为曾经的北京日报社人事处处长,三句话不离本行,我要说说人才是报业发展创新的核心、基石。

  我从1985年底到1996年负责北京日报社的人事工作,正好经历了北京日报社印刷由“铅与火”到“光与电”的飞跃。1989年12月31日,北京日报告别了“铅与火”,实现了“光与电”,由铅排铅印到采用计算机激光照排,实现了照排胶印,完成了印刷工艺的技术转型升级。北京日报社从印刷部、印刷厂到2000年的次渠印务中心;从80年代的黑白胶印到90年代的4色胶印再到2000年的双面彩色胶印;从每台每小时5万份(对开张)铅印轮转机到每小时120万对开张的胶印轮转印刷机;印刷厂房、印刷设备、印刷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懂技术,但我深知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人才是报业发展创新的核心、基石。这里我想讲讲北京日报社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关于“人”的几个小故事。

  从“编辑”到“厂长”的庄兴昌

  庄兴昌今年82岁。他高高的个子,不大不小的眼睛炯炯有神,清瘦的脸庞透着精明,因为是政法大学毕业的,能说会道,人称“庄铁嘴”。

  1983年,他从北京日报夜班编辑转任行政处副处长,把食堂搞得有声有色,1984年任印刷厂厂长。一上任,他就张罗着工厂的转型升级。1952年北京日报创刊时的几台铅印轮转机都已“超期服役”,手工铅字排字排版,化铅浇铸铅版,工序多、劳动量大,作业有毒,有的工人染上了职业病。报业的发展急需印刷设备、印刷技术的改造升级。

  在市委和报社编委会的领导支持下,他开拓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协助有关部门建东面新厂房,进四组八台胶印机,新建300平方米的电子机房,购置新型激光照排设备,一个现代化的激光照排车间、胶印车间建成。到1989年年底,5年时间,北京日报逐步完成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之后所属报刊逐步实现了激光照排、胶版印刷。

  1985年底,我负责人事工作后,老庄已是印刷厂厂长。我的直觉是人事处的“门槛”都被他“踏破了”,可见印刷厂需要人事配合服务的事太多了。他深知:现代化的激光照排、胶印技术需要人去掌控,兵马来到,粮草先行。在盖新厂房,添置新设备的同时,有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培训就已着手进行了,从技术人才到操作工人全面铺开。1985年,我们人事部门协助工厂与北京21中联合举办了印刷职业高中班,设有胶印、激光照排、胶印制版三个专业,学员共100人。我们请北京大学教授和报社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的技术骨干给他们讲课,经过两年专业培训,又送到各大报社印刷厂实习一年,1988年全部分配到北京日报印刷厂激光照排车间、胶印车间和胶印制版车间上岗。如今他们已是印务中心的中坚力量。报社自办职业高中班为自己培养技术人才,这在全国报业也是首创,老庄应算是首创人之一。

  从铸字工人到高级工程师的孙树庚

  说到北京日报社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创新发展,不能不说说土生土长自学成才,从铸字工人到激光照排车间主任,再到北京日报社印刷厂副厂长、副总工程师孙树庚。

  孙树庚今年69岁。他在我眼里是个俊俏的“小生”,眉清目秀,透着聪明俏皮。他1964年就进北京日报工作了。那时他才16岁,在印刷厂铸字车间学徒。原印刷厂副厂长郑汝桐是他的师傅之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他是正儿八经经过“铅与火”历练的。他在高温下化过铅,铅酸有毒作业他都干过。在师傅们的教授下,他是优秀的铸字工,又成为铸字车间工段长。他聪明好学,能钻研,是无线电爱好者,能自己攒收音机、电视机、音响等。“文革”后有机会学习了,他利用业余时间上夜大,拿下大专文凭,评上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激光照排车间副主任、主任,印刷厂副厂长、副总工程师。工作担子越来越重,他是报社给21中职业高中班学生讲课的老师之一。他参加了报社激光照排车间的组建;参与了计算机网络排版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适合报社的“星型拓扑”结构;他完成了报纸“印前数字化工艺流程”的组合;他参与了报纸卫星传版系统从调研到实现的全过程;使报社逐步实现采编办公自动化,提高了报纸印制发行时效。他担任印刷厂副厂长以后,主管技术设备,负责主持了印务中心德国印刷机的验收,原有胶印机单面彩印到双面彩印的技术改造,使双彩印刷能力提高一倍。

  2008年退休,孙树庚为报社实现“光与电”贡献了聪明才智。他退休后,在北京日报创刊60周年时,荣获“特殊贡献奖”。

  委托代培的专门技术人才总工程师李彦魁

  北京日报社重视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是有传统的。从老社长范瑾同志1960年主持自办第一期新闻培训班,到1978年黄森同志任总编辑时主持举办第二期新闻培训班,1990年满运来同志任社长时主持举办第三期新闻培训班,报社出人出资自己培养新闻人才是北京日报社队伍建设的特色之一。

  1985年为迎接“光与电”报业技术革新的到来,时任北京日报总编辑的王立行同志高瞻远瞩,指示人事部门到北京大学选定计算机激光照排专门技术人才。在王选教授的推荐下,选定刚考入王选教授名下的研究生李彦魁,签订合同,由报社出资委托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培养,三年毕业后到北京日报社工作。李彦魁在北大学习期间,人事部门每年都派人到北大看望、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李彦魁也常来人事处汇报他的学习生活。

  三年后,1988年李彦魁带着王选教授“把北京日报建成中国报业新技术展示窗口”的嘱托来到北京日报。李彦魁1964年生人,白皙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一脸谱卷气,一看就是个大知识分子。他写一手好字,能诗会画,是个文学、理学双硕士。他不负王选教授和报社领导的重望,积极参与建设激光照排车间,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和报社同事们一起边干边学,干中学、学中用,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照排车间。1996年他又与同事们一起把会议室建成了采编培训中心、教编辑记者五笔字型输入法,培训数字化记者编辑,记得我还参加了他的培训。1997年,在报社领导支持下,他和同事们一起又创建了新媒体京报网,发布《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电子版;1999年,北京日报新闻采编系统上线,实现了报纸出版流程网络化,他的辛苦付诸其中。2008年新一代采编系统上线,为奥运报道添彩。后来,又逐步建立了新闻综合数据库、数字图片库,把《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创刊以来的报纸图片资料全部涵纳进去,实现了新闻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2012年,新闻采编中心新大楼竣工入住,一个全新的数据中心机房、网络、数字复合平台投入使用。李彦魁先后担任照排车间副主任、信息网络部副主任、印刷厂总工程师、北京日报社技术部主任。像李彦魁这样的专门技术人才北京日报逐渐引进一批。李彦魁们的辛勤耕耘为京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不断实现新的飞跃。(作者:邸彩霄?北京日报社人事处原处长)

(责编:戴靖、胡线勤)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