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协网
首页时事政治协会要闻报业动态传媒聚焦报业人物专题报道文旅视界国际传媒视频直播中国报业网
党报头条网生态城市刊头故事摄影书画会员展厅无人机天下数字报业物流信息建设网
协会要闻 报业人物 生态城市 文旅视界 专题报道 特色小镇 摄影 中国报业网
即时新闻
559亿!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 银幕总数突破5万块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以智库化媒体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报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当选会长 中国报业协会发贺电并到会祝贺 宁夏报业协会2020年度理事会圆满结束
中国报协网传媒

学书要脱“三层皮”

彭庆阳

2017年11月28日15:39    来源:人民网

草书诗书卷之《唐人绝句六首》局部元康里巎巎

  一位扶贫干部在谈起脱贫经验时说,要带领群众脱贫,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脱“三层皮”:“嘴要脱皮”,宣传解释好各项扶贫政策;“手要脱皮”,精准做好贫困户档案;“脚要脱皮”,要走到每一户贫困户家里,跟他们一起,一步一步实现脱贫。

  要脱“三层皮”这种经验之谈,于今天的学书者而言也尤为重要。要想领略书法这门艺术的真谛,要想在书法事业上小有成就,光靠花拳绣腿的功夫、天马行空的想象、浮华空洞的包装是不行的,而是要有苦干、实干的精神,坚定地成为书法艺术的践行者。“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学书法亦是如此,没有脱“三层皮”的苦功,又哪里踏得上书法正道?

  “嘴要脱皮”就是要多读。一是要读帖。学书者皆知临古人法帖是为学书之道,可如果只临不读,难窥其奥妙,书法之义不可尽,不得其法的临习也就是徒摹其形而已。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察”就是读帖,“拟”就是临摹。“察”在“拟”之前,帖读的深浅、领悟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临摹的水平。读帖应与临帖形影相随,于“帖”而言要读写一体。读帖就是对古人法帖进行深入研究、寻找规律、把握本质、提炼精华,从而提高临帖的质量,精确掌握书写技能。二是多读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以强化“书外功”。刘熙载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这种“士气”是书者胸罗万有、高韵深情的自然流露,想有这样的格局和境界,多读书是唯一的方法和途径。当代书家周俊杰说:“我搞书法创作,与其说得力于临帖的基础,毋宁说读书给了我更多的灵感和理性上把握书法发展的能力。”可见读书于学书者的重要性。不管是读帖还是读其他书,要具备“嘴要脱皮”的勤读、苦读,但不是死读;还要“善读”,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取舍、重思考、抓实质、汲精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手要脱皮”就是要多写。学习书法的多读、多想、多悟都是为了加强手上功夫,以更好的临帖、创作。如果只读不写或少写,终究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写出来的字也是肤浅、不耐看。看看那些书法史上的大师,哪一个不是多写苦练的呢?张芝的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禅师的铁槛笔冢,虞世南卧时划腹练书,康里巎巎的日写三万字,或是“十日一笔,月数丸墨”“或缉柳编蒲,或聚萤映雪”。比起古人,我们就是练到“手要脱皮”也是相差甚远,何况手还未曾脱过皮。书法“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没有勤奋临池之功,何以能言成就?学书作为日课,贵在坚持,切不可操之过急。“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庄子语),见到鸡蛋就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丸就想煮吃鸮鸟,那不成了痴人说梦?而今的书法界还真有这样的“聪明人”,才刚能拎得起毛笔,就以“大师”自居,挟狂怪之风行走江湖。明明是正在被梦魇吞噬着,却不知道是在做梦,还自以为很清醒,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其实这些人不清醒的一生就像是一场大梦,他们不能醒来、不愿醒来,也就不曾理解“手要脱皮”之义了。

  “脚要脱皮”就是要多走。清刘熙载认为学书者要“与古为徒,与天为徒”,如果说多读、多写是要“与古为徒”,那么多走就是“与天为徒”。学书者要多“走”,就是走进自然、亲近生活,访碑游学、书法采风,关注社会、贴近生活。首先要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得笔法,黄庭坚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悟笔法,雷太简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长。这些传说都是古贤从自然物象中悟出的道理。于今天的书者来说,在读、写之余便要行万里路,把大量自然物象和生活信息储存在记忆中,以便创作时灵感的闪现从而达到质的飞跃。其次,访碑游学,书法采风。走进各种碑林、石刻博物馆进行现场取经学习,来一场穿越时空、对话古人的艺术之旅,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膜拜,也是对书法学术的追本溯源。如此学游并重、访以为学、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让书者在游历中增强学识,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中锻造品格,无疑会提高书者的审美鉴赏和创作水平。再者,要走进社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新时代的书法工作者,扎根群众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方可创作出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气息的经典作品。

  学书要脱“三层皮”这几个字看上去让人发怵,可当你把苦干实干、稳扎稳打作为学书的基本功去认识和对待,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很习惯、很自然。“好习惯”成为了自然,也就真正踏上了书法艺术的正道。

  (作者为独立撰稿人)

草书诗书卷之《唐人绝句六首》 局部 元 康里巎巎

(责编:戴靖、胡线勤)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