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协网
首页时事政治协会要闻报业动态传媒聚焦报业人物专题报道文旅视界国际传媒视频直播中国报业网
党报头条网生态城市刊头故事摄影书画会员展厅无人机天下数字报业物流信息建设网
协会要闻 报业人物 生态城市 文旅视界 专题报道 特色小镇 摄影 中国报业网
即时新闻
559亿!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 银幕总数突破5万块 全国多地联动!建党百年大型融媒采访丽水行活动拉开序幕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以智库化媒体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报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当选会长 中国报业协会发贺电并到会祝贺 宁夏报业协会2020年度理事会圆满结束
中国报协网传媒

加强调查研究    提升传媒品质
——学习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理论的一点体会

刘庆鹰

2016年08月22日16:58    来源:中国报业

刘庆鹰

  投身实践提升报道综合质量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通过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及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概括、总结、推广群众的新鲜经验和创造成果,为我们树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典范。在谈到共产党人应精心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社会实践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汲取营养时,邓小平同志动情地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的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邓小平同志这些话说得何等好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个有45年新闻工龄的老报人,从我耳闻目睹的情况琢磨,深感新闻界有些同志之所以业务水准难以突破,毛病恰恰就在于投身实践不够,调查研究不够,吃苦耐劳不够,钻研问题不够,理论学习不够,工作的整体状态和报道的综合质量自然就不可能得到提升。

  近年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实践中的必然要求,联系邓小平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教诲,笔者认为,"三贴近"实际上说的是新闻工作者的作风问题。作风不正,传媒的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我们切不可小看这个问题。要办好传媒,必须要有优良的作风,否则正确的办好传媒的思想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传媒的公信度、感召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结合实际学习、贯彻"三贴近"原则,很大程度在于必须大力倡导编采人员像邓小平同志所寄予厚望的那样,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更好地尊重实践,崇尚真理,加强调研,深入思考,借用一句老话就是要沉下去再沉下去。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植根于生活的沃土,运用邓小平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才能把传媒这块党和人民之田耕耘得四季常青,生机勃发。

  新闻报道不能简单片面

  先谈谈我经历的两件事。

  22年前,我在贵州最贫穷的县之一的长顺县担任县委书记。从省报副总编辑的位置上去长顺县报到之日,迎接我的是这个县已连续两个月未发工资的情况。当时正值秋收,紧迫的工作是必须动员干部下乡帮助农民搞好"三秋",即秋收秋耕秋种,可连基本的生活资料都不能向干部提供,怎么动员别人下去?好几个干部向我反映:学生开学好几天了,学费还欠着,无论如何也要发点钱给他们为孩子交学费。离退休老同志代表说,再不发工资我们就去省委静坐。县民族中学的教师代表说,我们已做好横幅,不发工资,就只有去省城贵阳游行。多方压力向县委集聚。

  县委又何尝不想尽快发工资呢?可从哪里拿钱来发?

  全县由于可供开发的资源很少,加上许多地方自然环境恶劣,连人畜饮水都困难至极,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是出了名的极贫县。整个县年财政收入才1200万元,可年支出要2700万元,缺口1500万元。全县发一个月的工资要153万元,而县财政的账上仅有20余万元。谁做得出这缺米之炊?情况紧急,县委常委会最后确定:咬牙再举债,先发一个月的工资,把人心稳住、工作推动起来再说。于是,大家立即分头外出筹款。终于,东拼西凑,手头有了100多万元。我迅即通知财政局先发离退休老同志,再发教师,然后再发其他干部。次日深夜12点多钟,当县财政局长电话告诉我,最后一个人的工资已发出,县财政账面上仅余326元时,我才松了一口气,不知怎的,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

  那眼泪,既是为一时的轻松而喜,更是为我在报社工作时曾经做过的一个标题而愧!

  我在报社当副总编辑值夜班时,有天晚上编一篇记者来稿,稿中讲的是某贫困县县长拖欠干部工资的事。记者未就拖欠原因作具体分析,仅讲了拖欠时间、金额和群众意见大等情况。我没有深想,只觉得共产党的县长,怎么能够拖欠干部工资呢?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到位,真是岂有此理、明显失职!于是火从心起,便未细加思量,大笔一挥,做了这样一个标题:《如此县长,竟然拖欠干部工资不脸红》,并安排在次日报纸第二版显著位置见报。

  而如今,做此标题的我就拖欠干部的工资。为了发这一个月的工资,县委竟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贫困县的资金竟会捉襟见肘到账面上只剩几百块钱那一步呢?我过去怎么就没想到贫困县的干部开展工作受资金等制约竟会如此艰难呢?可我不光不理解他们,还随意进行批评。我感到自己的脸红了,为自己的简单、片面甚至无知而羞愧。

  再一件事是国务院反复强调收农民的粮食不能打白条,可那一年,由于银行资金调配迟缓等客观原因,在我任书记的那个县眼看就要打白条了。为取信于民,县委常委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牺牲一些干部的局部利益,暂时借用另一笔资金付给粮农(当时贵州的不少贫困县都不得已而作出了这样的选择)。粮农的利益得到维护了,可不料几天后省里的一家报纸在一版头条加编者按刊登一封读者来信批评这种现象,说什么"收粮食挪用资金堵农民的嘴,拆东墙补西墙,'政绩工程'何时休?"天哪!这哪是政绩工程,不打白条是大局,各县急得火烧眉毛,从县委书记到几级负责人脚指头都抓紧了,好不容易才熬过这一关。基层工作太难做了。可报上却短短一信,三四百字,作者、编者轻轻松松,在基层却如巨石击水,引来波起潮涨。不少干部说,报社的同志不了解真实情况,不知道下面的难处,随随便便批评人,不仅使我们感到委屈,还伤了我们的心,影响了实际工作,误导了舆论,降低了报社的威信。

  我也是报人,读报后异常着急,便借出差省城之机专门拜访了那家报社的主要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实际情况和在贫困地区工作有时进退两难的苦衷,建议他们下笔时慎之再慎,多做调查与研究再发言。

  身入心入神入方能百炼成钢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主张拖欠工资和借用资金,而是想说,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如今的许多事物已不全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事物经常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立体状态,需要编采人员观察事物时具有辩证的全方位的审慎的眼光。采访也好,编稿也好,应该踏踏实实地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尤其要切切记住:事物总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要区别主次;事物总有几个侧面,要进行解剖;特别是各人所处的环境总有局限性,一个人的认识难免片面,故要多听不同意见,善于集思广益,多角度观察问题,全面地吃透情况,提炼出与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主题,这样写出、编出、发出的稿子才准确,才可能既符合事实的真实又符合本质的真实,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总之,记者、编辑笔下有千钧责任,当我们要对某件事进行报道特别是要批评的时候,一定得注意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把情况弄全、材料搞准的前提下,冷静地分析、研究,反复斟酌角度并预判效果,达不到深思熟虑不下结论,实实在在做到邓小平同志所多次强调的"拿事实来说话"。(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邓小平论新闻宣传》一书第163页)。

  后来,我又回到省报工作,在与同事进行业务探讨特别是与年轻编采人员交流工作体会时,我常提起这两件事,以此告诫大家:冬天坐在办公室里享受暖气、夏天吹着空调处理稿子的时候,务必不要以为自己的心情好别人的心情也一定好。务必要换位评估,站在不同读者的角度审视稿件的品质,仅仅在办公室对自己办的传媒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务必不要信笔对稿件增增删删,盲目定夺。在对稿件特别是对重大稿件下结论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你了解那件事的来龙去脉吗?你做过实地调查吗?你做过定量定性的分析吗?局部的情况有面上的意义吗?其规律你真正把握了吗?你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了吗?你听取和研究了不同意见了吗?只有对事物的主要方面都了然于胸了,对采编中重要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对报不报道、怎么报道的分寸都踩到底了,才有资格在传媒上表态。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举上述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是想着重提出这样一个话题,即如今采访条件、编稿手段大大改善了,审稿、发稿、组版、印刷、发行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强了,新媒体发稿尤其领先进技术之先,但我们深入基层、联系实际、贴近群众、服务读者、开门办传媒的优良传统发扬得如何呢?也就是说,邓小平同志一再要求的"要有好的作风"(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邓小平论新闻宣传》一书第163页)等队伍建设最基本的问题在新闻单位落实得怎么样呢?这恐怕是值得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深思的。

  邓小平同志是个卓越的实干家,他经常语重心长地阐述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邓小平论新闻宣传》一书第45页)。作为新闻工作者,学习、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看问题必须把材料放在整体背景下,站在全局上来观察,从相互联系中去把握,特别要清醒地明白,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进程中,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据我45年的从业经历,要加强新闻队伍的作风建设,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一的出路是一头扎到基层,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努力融激情于实际,切实全面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当然,光调查不行,还要注意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还要"神入"。"身入"就是必须到现场,"心入"就是思想要集中,"神入"就是要有"悟性"。"悟"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去体会,去感受,去观照,去衡量,去思索。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同是采访,同是到一线,同是下基层,同是开座谈会,是否"心"入,是否"神"至,所得到的收获、达到的境界不一样甚至很不一样。同时,在采访中,除了研究问题,研究被采访者,研究各种材料外,还要注意研究自己,正确对待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

  很难设想,自身只有"一瓢水"却能向编辑部发回"一盆水"的稿子,能拿出准确、鲜明、生动的报道给读者以启迪,给社会以影响。

  结语

  总之,调查与研究同"三贴近"的要求紧密关联,它是一个问题相互联系着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调查到研究,既是一个艰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投入过程,又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分析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在作风上有明显改进,把传媒办得声情并茂,让上级放心,让读者满意,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在调查与研究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

  面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要加强新闻队伍的作风建设,"新闻官"们还应首先从自身做起,加大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的力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率先垂范,靠前指挥,一沉到底,多方掌握活生生的第一手材料。

  我还想这样说,如果我们全面地理解邓小平同志"拿事实来说话"的内涵和外延的话,它指的就不仅仅是工作上要艰苦要深入,同时思想上也要艰苦要深入。相对而言,工作上的艰苦深入比较容易做到,而思想上的艰苦深入则不大容易掌握要领。而站在一定角度看,思想上的艰苦与深入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对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又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它还涉及到学风和文风的问题。要做到思想上的艰苦与深入,源头就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当前特别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一句话,对于必须用事实发言的新闻工作者来讲,只有结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把邓小平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深入扎实学懂弄通,变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才能在采编工作中进一步牵住"三贴近"这个"牛鼻子",自觉地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端正作风、学风和文风,不断加快工作节奏,与时俱进提高办好传媒的总体水平,更牢固地掌握推进新闻事业发展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由点及面,笔者更坚定地认识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做指导,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是新闻工作者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只要新闻工作者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以满腔的政治热忱,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了解干部群众的火热生活,积极察知事物的发展趋势,认真探求改造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方法,不断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有所创新,新闻工作之树就将在实现"中国梦"的阳光照耀下根深叶茂,春色永驻,硕果累累。

(责编:陈永和、胡线勤)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