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平凡的40年

何  雷

2018年12月17日09:56  来源:中国报协网
 

2018年3月,作者何雷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铿锵有力的步伐不断向前发展,迈上崭新高度。

  一、国防和军队建设经历“三大阶段”不断提高

  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以国民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国防费投入为支撑。从国防费投入的角度看,改革开放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到海湾战争爆发的1991年,为“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中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临着发展的艰巨任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据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做出“较长时间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正确判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随之,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移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强调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最大政治,要求军队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这个阶段,我国国防费增长十分缓慢,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国防和军队建设处于低投入和维持状态。据统计,1979年至1991年,我国GDP平均增长14.85%,国防费平均增长6.45%,低于GDP增长率8.4个百分点。军队建设在让路和忍耐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这一阶段,可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忍耐让路阶段”。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重要讲话。

  从海湾战争之后的1992年到党的十八大召开的2012年,为“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GDP连续20多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在这期间,相继发生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90年代中期台海危机等,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发展为高技术战争以至信息化战争,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复杂严峻。2002年,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确立为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据此,党和国家采取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国防费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这2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16.68%,国防费平均增长15.28%,低于GDP增长率1.4个百分点,比1978年至1991年平均提高了7个百分点。军队在保障人员正常生活的基础上,武器装备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提高。这一阶段可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起步阶段”。

 

199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阶段。也就是努力向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阶段。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较长时间快速增长,近年来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并继续稳中有进,保持中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强力支持。6年来,我国GDP平均增长8.5%,国防费平均增长9.3%,高于GDP增长率0.8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国防费为11069.51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8.1%,高于6.5%左右的GDP增长率1.6个百分点。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深化改革顺利进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有了大幅增强。这一阶段可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阶段”。

  在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全面建设、建成和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连续20多年增加国防费,充分体现了党、政府与人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心、支持。人民解放军十分珍惜国防费,依法依规管理使用国防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出最大效益来。

  我国国防费总量自2009年以来居世界第二,但相对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无论是从占GDP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从国民人均数、军人人均数等方面来看,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无论国防费投入多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永远不搞军备竞赛、永远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军事力量是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坚定力量,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三场战役”战果辉煌

  习主席深刻指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我军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相对滞后,严重制约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改革。这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共进行14次调整改革,其中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8次。这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军历史上大破大立、重建重构力度最大,变革最为彻底、影响最为深远的调整改革。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一部分写进决定,纳入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这在党的全会历史上是第一次。习主席担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两个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是党、国家和军队深化改革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领导者。这些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习主席推进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坚强领导。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自2015年年底全面展开,先后进行三场重大战役,取得不少可喜成果。

  第一场战役为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又称“脖子以上改革”。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军委机关由四总部调整改革为15个职能部门,战略筹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更加聚焦,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实现突破;健全军种领导管理体制,成立陆军领导机构和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形成“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五大战区,形成“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四总部大陆军大军区体制;调整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和力量体系,党对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顶层组织架构,建强了军队的“头脑中枢”。

  第二场战役为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又称“脖子以下改革”。按照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要求,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军队规模由230万减至200万;优化军种比例,陆军集团军由18个减至13个,陆军占军队总员额第一次下降到一半以下;海军、火箭军数量有所增加,空军基本维持原有规模,组建新型支援保障力量;陆军集团军由军师团制调整为军旅营制,部队编成更加充实、合成、多能、灵活;压减军官岗位,严格控制机关内设机构和人员数量,减少团以上单位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规模减少近50%,使军官与士兵、机关与部队、作战部队与非战斗单位等比例更加合理,基本解决了“头重脚轻尾巴长”的问题;调整军队院校、科研机构和训练机构,人才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结构,强壮了军队“筋骨肌肉”。

  第三场战役为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可称为“经络血脉改革”。按照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体系,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政策制度保障的要求,深化我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推进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改革。把军民融合政策制度改革纳入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中统筹推进,以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工作运行体系。由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达成军队“舒筋活血”、健康运行的目的。目前,这第三场“攻坚战役”,正在按照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统一部署与要求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2018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习近平主席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共同努力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进一步加强。军委主席负责制得到全面坚持和贯彻执行,全军将士对统帅忠诚敬仰信赖,坚决听从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指挥。二是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能打仗打胜仗成为全军官兵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战斗力标准成为衡量与检验一切工作唯一的和根本的标准,军队战斗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三是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得到明显解决。四是正风肃纪反腐倡廉,政治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干部队伍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作风纪律建设等大大加强,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发扬,确保人民军队不变质不变色。五是法制化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能力和自觉性大幅提高,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军队更像军队的样子了。

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朱日和训练基地大阅兵中检阅部队。

  改革永远在路上。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汹涌澎湃,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与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承担的责任义务相比、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有不少和不小的差距,迫切需要坚持把国防和军队改革进一步融入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中,以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改革创新,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走在时代前列。

  三、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任重道远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战略安排,也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做出了战略安排。国防和军队建设,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这是党中央、习主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确立的新的发展战略,做出的筹划设计,擘画的宏伟蓝图,描绘的美好未来,也是向全军官兵发出的动员令,吹响的进军号。

2015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九·三”大阅兵。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战略安排相适应、相同步,有利于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国家建设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党中央确定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确定为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简言之,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就是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相适应,以战斗力为核心指标的全面建设在世界各国军队中走在前列、处于第一方阵,具备与世界最强对手抗衡过招、打赢制胜的能力。这样的战略安排,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了,标准提高了,任务艰巨了,但前景更加美好,未来更加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我们必须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挖山不止;以接力赛的形式,一棒接着一棒跑;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团结奋斗,努力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为军事科学院)

(责编:戴靖、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