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协网
首页时事政治协会要闻报业动态传媒聚焦报业人物专题报道文旅视界国际传媒视频直播中国报业网
党报头条网生态城市刊头故事摄影书画会员展厅无人机天下数字报业物流信息建设网
协会要闻 报业人物 生态城市 文旅视界 专题报道 特色小镇 摄影 中国报业网
即时新闻
559亿!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 银幕总数突破5万块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以智库化媒体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报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当选会长 中国报业协会发贺电并到会祝贺 宁夏报业协会2020年度理事会圆满结束
中国报协网传媒>>报业人物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我的"新闻四部曲"

梁衡

2018年12月03日10:08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我的“新闻四部曲”

《记者札记》、《评委笔记》、《署长笔记》、《总编手记》,梁衡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大学毕业到退休,我这一生的公务年龄都是在新闻这个平台上度过的。全部时间中正好有一半是做新闻业务,一半是做新闻管理。而且是干几年业务,又做几年管理,再回归业务,两面体验,交错而行。管过人,也被人管。新闻人如我这样的夹馅面包,并不多见。其中甘苦只有自知。就是退休之后,也还在大学带博士生,在为报纸写文章,总之是没有离开新闻业务。此生难脱新闻的干系了。

  我大学学的专业并不是新闻。一个外行,一步步走入新闻殿堂。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外来户,一方面心存怯懦,如履薄冰,小心观察,谨慎体悟,孜孜以求。另一方面,没有旧框子、旧规矩,常有奇想,时有新论。我有一个顽固的习惯,不论是从事管理工作、新闻写作还是文学创作,都不盲目跟行前车之辙,总想在实践的同时弄清它的理论根据,走自己的路。我把这比作“打着灯笼走路”。

  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联系实际探求理论。但这个理论绝不枯燥,探求的过程也不艰涩,是寓研究于体味、把玩、欣赏之中。这就是诗话、词话、笔记这一支。这有点类似现代西方的案例教学,但现在的教学有事,有理,却少有其美。中国画的教学作品叫“课徒稿”(比现在电脑课件要早好多年),是教师边画边讲演示技法的手稿,有其法,有其理,却又一样地美。有的简直成了传世名作,如著名的《芥子园画谱》。鲁迅小时候,在私塾里除学正课外还偷偷地临它,可见其吸引力,至少说明它不枯涩。这大概就是列宁说的“笑谈真理”。我从小就喜欢诗话、笔记体的学术书,后来做了新闻,便以这种方式边实践边探寻新闻写作和管理的原理。积以时日,当我告别新闻平台时便有了现在这个“新闻四部曲”。它不是作品集,是作品加剖析;也不是回忆录,是回忆加反思。它是我自己几十年在新闻之路上使用过的一盏照路的灯笼,或一根跋涉用的拐杖。

  “四部曲”其实是我一生所亲历的四种新闻业务人身份的忠实记录。

  第一部《记者札记:没有新闻的角落》,是我1978年到1987年在《光明日报》驻基层记者站期间新闻作品的自我剖析。本来记者你我,大同小异,并无可记之处。但这里有两点特殊。一是,这九年正是中国经“文革”大乱之后的一个复兴转折期。这些文字中所记的人物、事件、思想都已超出新闻而有了时代印痕,对研究那一时期社会可资参考。二是,以个人而言,可以看出一个小记者的成长过程。九年来我以大报记者身份沉在最基层,初出茅庐,含辛茹苦,格外小心,因之也有一些特殊的收获。这本书原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意是一个记者在不大出新闻的地方,如何抓到新闻,有所作为。书中归纳出的一些新闻法则、警句也广为流传,如“记者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三点一线采访法”等。

  第二部《评委笔记:新闻绿叶的脉络》,是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期间担任各种新闻奖项评委时的随笔。时间约是1987年到2000年。没有哪一个新闻人不梦想得奖、一稿成名的。评奖过程,最能看出作者的拳路和作品的写作脉络。但过去人们较多地关注得奖名次,而忽略了作品上榜或落榜的理由。这是新闻研究中的一大空白,也是纯新闻院校或一个新闻单位自身难以做到的。必须有一个机构能统筹全国和各方之力。我有幸参与其中。评奖过程,其实就是对作品的解剖,是案例教学,是大赛后的复盘,是“顺瓜摸藤”逆求新闻原理和新闻写作方法。工作之便,我保存了大量送评原稿,这本研究笔记就是一一辨析作品的得失,它们上榜、落榜的原因,并尽量上探其源,分别归纳为采访、写作、原理等八个方面。

  第三部《署长笔记:新闻原理的思考》,是我在新闻出版署期间的工作记录和全局性的理论、政策思考笔记,包括一些重要的职务性讲话、调研报告、案例资料。当年机构初立,百废待兴,这是一份摸索求真的探路实录。1987年国家组建新闻出版署,我从基层记者站直接调到国家机关。时间跨度是1987年到2000年,曾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司长、副署长,从事新闻出版的行政管理。在这之前,国家没有专门的新闻出版研究机构。理论思维的习惯使我在管理之余读书、调研,探求一些新闻出版的原理,所以当初这本书于1996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时就定名为《新闻原理的思考》。

  第四部《总编手记:版面背后的故事》,是2000年到2006年底我在《人民日报》任副总编期间的策划和改稿记录,及退休后为报纸写的少量时评。说是记录,但不是流水账,重在展示思考和操作过程。同是研究怎样写稿,但该书与《记者札记》《评委笔记》的角度完全不同。首先,它强调站在全局看一点,一稿牵全局,特别是头条稿的编排使用。实际上是讲怎样当总编。虽然是一个具体改稿的过程,但心里总是想着整张报纸,想着新闻与社会。其次,由于负有领导之责,所以由稿及人,也总是着眼于队伍素质的提高,间或还有一些尖锐批评。让部下难堪、哭鼻子的事也曾有过。另外,书中文章不只是改稿,更多的时候是选题、策划、版面、新闻思想等宏观层面的运筹。

  这套丛书,时间跨度从1978年到2018年,客观上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后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侧面,也记录了一个新闻人的成长。这是一件没有刻意包装,甚至没有特别打磨的产品。之所以这样,是想保持一点原生态,为新闻史和研究工作者留一点资料,同时也是敞开心扉与同行切磋交流。

  (作者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责编:戴靖、李秀梅)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