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协网
首页时事政治协会要闻报业动态传媒聚焦报业人物专题报道文旅视界国际传媒视频直播中国报业网
党报头条网生态城市刊头故事摄影书画会员展厅无人机天下数字报业物流信息建设网
协会要闻 报业人物 生态城市 文旅视界 专题报道 特色小镇 摄影 中国报业网
即时新闻
559亿!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 银幕总数突破5万块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以智库化媒体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报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当选会长 中国报业协会发贺电并到会祝贺 宁夏报业协会2020年度理事会圆满结束
中国报协网传媒>>书画

融彩铸梦,奇幻灵动

谢家叶

2018年08月20日15:32    来源:中国报协网

左谢家叶 右俞建文

  谢家叶(博士美国纽约儿童言语病理专家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美国纽约收藏家艺术评论家

  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而发展。上世纪80年代前,中国尚无现代艺术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中逐渐产生了现代艺术。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中国现代艺术中,柴祖舜先生的现代艺术作品以精湛的现代绘画技艺以及奇特的画风独具一格。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称为心象艺术。

  柴教授创作的心象艺术画作,画面气势恢宏,绚丽柔美;意境如梦似幻,广阔深邃。心象艺术作品不但在视觉上能给予观者巨大的视觉艺术冲击力和美学感染力。而且同时也能给观者以哲理思索的启迪。心象艺术的艺术成就除了在现代绘画艺术技巧上通过突破与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之外,还将人类的抽象思维和潜意识中的概念流动有机地揉和进了绘画的意境中,从而更加丰富了艺术表达,在艺术表达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般现代艺术作品都会专注于给观者带来夸张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此引导观众对某一社会主题的关注。心象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内在艺术张力使观众产生共鸣,从而浮想联翩。

  心象艺术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柴教授的现代艺术作品在材料上独辟蹊径,采用泥金纸作画。柴教授在现代绘画艺术创作上对于色彩的运用有独特的技艺。他善于用彩,精于用彩,他在创作心象作品的用彩作画上,不落巢臼,推陈出新,绘画构图上创造独特的用彩技法,使多种色彩与泥金纸上的金色互相融合,有机地融为一体。寓画作结构骨架的点与线于生动的彩舞之中。柴教授的心象艺术作品给观者的感觉是画面鎏金溢彩,奇幻灵动。

  很多作品画面虽以金色为主调,辅以重彩,但决不媚俗。画面和色彩的融合清丽高雅,构图繁复,而不琐碎。无论河汉星流,火树银花,重峦叠嶂,虎啸龙吟,均大气磅礴,瑰丽壮阔。心象作品画作布图新奇柔雅,错落有致,行云流水,诗意盎然。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创作皆在视觉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视觉所至,心象自成,观者百看不厌。心象艺术作品在画面整体构造上既有整体美感的表达又有局部细节的细腻表现,无论远眺近观,观者都可以感受到丰富有层次感。

  进一步的艺术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层次上,心象艺术画作可产生不同的意象。观者在欣赏整体画作的重彩融合时亦能看到局部点线纵横的内在结构。画面整体上可感受到气象万千的宇宙和自然的变化,经纬仪象,天高地远,气象万千。细微处则可欣赏到似真似幻的自然景象,山水,动物以及人物形影,时而莺出柳烟,秋空飞鸿,时而雪拥蓝山,风云变幻。时而玉莲佛指,古刹佛影。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柴教授的心象作品时,由于颜色和光线的结合产生的效果,观者又会感受到画面产生不同意象。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时于正面观赏,可看到云蒸霞蔚,晨云喷薄,换一个角度和光线角度时,由于不同的光感在画面色彩上的作用,观者又可看到清溪潺潺,波光潋漪。“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在柴教授笔端的色彩凝练中可融于一个画面。

  柴教授现代艺术作品的另一的对立统一特点是其内在。画面既绚丽夺目而又不失淡泊宁静,其画作常寓月淡星稀于彩霞炫丽,藏远山古寺于万紫千红。时而风舞千帆托孤鹜落霞,时而金猊银凤引白猿青鸟。有心象作品中,柴教授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融合在西洋油画的色彩表达中。以水墨的沉静调和隐现于彩色的张扬。视觉上使人耳目一新。除了在视觉上对观众的巨大艺术美学的冲击外,心象艺术作品还可在心理上引导人们对当代喧嚣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观者在观赏心象作品之时,不但能赏心悦目,同时会感觉画作寓意广阔,感意味深长。

  心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在深入探讨心象绘画技艺时,简单地回顾现代艺术的发展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认识心象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独特之处。

  进入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现代艺术从变形的体态和自然景象开始,到点与线的各种几何构图,再到各种色彩的叠加与拼合,都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思维逻辑的发展而变化的。简而言之,这种变化是艺术思维从最初表现和刻画客观外在实体,到表现和刻画主观内在抽象的一个变化过程。

  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是通过人们对人体和自然的美学映象的心理感受综合出美的典型,再加以艺术创作,并以细腻的现实主义手法成象,投射到人们的美学欣赏心理而引起美学共鸣。引导人们从艺术上对人,自然和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传统艺术思维的基础是人类的经典逻辑思维(classiclogic)。也就是以典型推导普遍的推理综合思维。传统艺术表现方法是经典逻辑的反映.柴教授的早期画作的成就主要是人物画。在传统人物画创作中,他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大量揉合了西方油画绘画技法,油画技法长于人物刻画,尤其是脸部描写。但与西方油画不同的是,柴教授用水墨刻画人物。

  与传统中国画相比,他的墨线勾画人物写实,更加描画精准,生动有力。所以他的国画人物无论工,农,兵,学,商都栩栩如生,脸部表情细腻丰富,人物形态生动真实。显示出他在东西方传统艺术上的深厚功力。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中独树一帜,得到广泛的赞扬。这种深厚的艺术积累成为他日后发展现代心象艺术的坚实基础。

  20世纪初,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促使社会产生了剧烈的动荡发展。这些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催生了现代艺术。在思维逻辑研究上上非经典逻辑思维(Non-classic logic)即形式逻辑(Modal logic)开始发展。在对传统艺术思维的反思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开始在艺术的形式与内涵结构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创新。艺术家们开始从事物的外在美的欣赏转而集中对事物的内在结构美的进行深入地探索。艺术开始从对人和自然的外部经典表现和刻画转而开始对人类的主观心理映像,也就是主观心理对外在的客观存在的折射,进行表现和刻画。以点和线为基本构图元素和色彩结合,构成多变的几何图形的现代主义绘画出现了。现代艺术作品不但表现了人类对外在世界复杂多变的主观心理折射结构,也表达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感受,表达了在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动时,人类灵魂在现代生活和社会动荡重压下的困惑与呐喊,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憧憬与期望。

  与西方现代艺术相比,中国现代艺术在中国启蒙发展较晚。但是中国艺术家们一直在关注和思索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所以现代艺术能量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积聚。当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时,中国开始打开国门,面向世界。这种已经集聚多年的艺术能量便开始爆发。各种形式的中国现代艺术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快速发展中,柴教授的心象艺术作品的艺术创新令人耳目一新,自成一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受到艺术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从整体来看,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的。尤其是在现代油画的发展上,几乎所有中国现代油画作品都是脱胎于某一西方现代艺术的画派。例如,在拍卖上屡屡被拍出高价的张晓刚的现代艺术画作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巴黎画派(Ecolede Paris)的画法和表现形式基本相同。他的家庭系列油画和巴黎画派的莫迪里亚尼(Amedeo Modigliani)的女人系列完全相同,都以变形夸张而拉长的脸部和头颈,独立清晰的五官表达现代中国社会动荡中人的内在变化。而王广义的画作基本上就是波普艺术在中国的翻版。

  即使是在中国传统国画艺术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水墨艺术画作在基本结构上仍然是采用了西方现代艺术中主要元素,点与线。只是在色彩的运用上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和一些简单色彩,形成与西方现代油画的滴彩和泼彩极其相似,而只是色彩有所不同的滴墨(彩墨)和泼墨(彩墨)艺术。现代水墨艺术家们以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主要元素“水墨”或“彩墨”进行抽象的现代艺术创作。他们有的尝试以冷峻高傲的笔触和风格描写和表达“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恬淡心怀。也有的尝试以突兀夸张的抽象泼墨构图来表现现代社会中的喧嚣与愤怒。这种以抽象水墨作品引导人们的艺术思维和美学欣赏尝试基本上和西方现代抽象美术作品一样是不具象的。同时也有一批国画艺术家试图在移植西方现代油画表达手法的同时,依然保持中国画传统花鸟和山水的具象。他们使用点,线和几何图形来创作工笔和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这些中国艺术家们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努力建立起中国的独特现代艺术风格。但他们的创作在形式和表达上基本上并没有脱离西方现代艺术的窠臼。可以说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水墨版或彩墨版。也就是西方现代艺术风格在东方艺术中的衍生。

  柴教授后期变法创作的心象艺术作品是属于现代艺术的范畴的绘画作品。但是心象艺术作品和以上谈到中国现代艺术作品的截然不同。心象艺术是将西方现代艺术的要素和中国传统艺术要素融合之后创造出的一种形式和内容都具有独特性的创新型当代艺术。心象艺术在形式和表达上既不完全照搬同于西方现代艺术风格,也不等同于东方现代艺术风格。却又两者兼而有之。是画家在消化整合了两者的创作技术,创作思维和创作风格之后成功一次全面的创新。所以心象艺术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从柴教授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西方油画技法和国画技法上都有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深厚,功力非凡。他一生致力于将油画的技法和中国画技法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成就斐然。所以他在晚年变法发展现代艺术时,还是遵循他一贯的风格,在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达上既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技法,也结合了中国画传统的绘画技术,例如,皴法,没骨画法,重彩工笔,写意泼墨。他同时吸收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现代抽象泼墨艺术技法。但在创作时,他决不是照搬照抄或者是移植,而是在技法上不断探索,将各种技法融于一体,进行独立的创新,在现代艺术表达形式上自成体系。在画作内容上独辟蹊径。

  心象艺术的创作技法

  在创作现代艺术作品时,柴教授首先在绘画技艺上借鉴了西方现代画作中的抽象表达(Abstract Expressionism)和色域(Color field)等概念。但他的画法决不和西方抽象艺术的画法雷同。西方现代艺术代表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绘画技术开创了与传统绘画艺术绝然不同绘画技术。他的创作方法被称为动态画法(Action Painting)。波洛克的动态作画方法运用滴彩,(dribbling colors),甩彩和泼彩(splashing colors)抹彩(smearing colors)等技法来进行创作,创作的画具也不一定是画笔,可以用手指,树枝,棍子或者刀具来作画。波洛克的画作画面具有动感。但是在颜色的运用上基本上是色彩层层叠加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另一位代表画家威廉姆,德库宁(Williemde  Kooning)在创作上继承和发展了波洛克的叠彩画法。和波洛克不同的是德库宁不常用动态绘画技术。画具也还是用画笔和画刷为主。用笔刷来进行彩色的叠加。波洛克作画的色彩多采用黑色,咖啡,灰色等暗色。用动态绘画技法作画的作品,点线交错,满幅作画。有时在点线之中也有具象,画面复杂多变。德库宁则主要采用红,黄,绿等亮色,色块叠加,适当留白,画面明亮生动,一目了然。波洛克和德库宁是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二位领军人物。他们的画作在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屡创新高价。尤其是德库宁,他的现代抽象画作在这两年的拍卖中动辄以几千万美金的高价拍出,在2016年已经成为全年世界艺术作品拍卖中第二高价的画家。

  柴教授创作心象作品时在抽象表达和色域处理上主要是借鉴了波洛克和德库宁二位画家的一些技术和风格。但是他没有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在作画的画具上他仍然使用各种尺寸的画笔。在作画时,也没有采用夸张的动态作画技法。仍然是凝神静气,成竹在胸,想定后沉着运笔,一气呵成。在色彩上,他对波洛克和德库宁的用彩有所借鉴。他首先把两人各自用彩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冷色,暗色,暖色,明色结合使用。同时,他再把西方现代艺术的用彩和中国传统国画的用彩同时运用。在色彩组合运用上匠心独运。将多种颜色生动悦目地融合成一体。他还在作画的纸质上有所创新,不用传统的宣纸而采用一些经过处理的特殊画纸,例如泥金纸。使用这些纸张,便于他在色彩上创新。使画作上的色彩更好地融合而产生更佳的视觉效果。这些色彩和画纸上的创新使心象艺术作品呈现出特殊色域风格。他的画作在色彩表达上时而辉煌夺目,时而宁静恬淡,浓妆淡抹总相宜。他作画时的色彩融合画法不同于西方抽象主义画作单纯的色彩叠加。

  在借鉴西方抽象艺术的多彩画作技法的同时,柴教授还使用了中国画的水墨技艺的晕散画法。使各种色彩在画面上相互渗透融合,流动幻化,创作出视觉上各种如梦如幻的意境(illusions)。使人有地老天荒,宇宙乾坤的感觉,例如,作品“中华魂”。亦有自然景色的千变万化的感受,如作品“艳秋”,“融雪”。在很多作品中柴教授画还运用了中国画的皴法和水墨技法,再将水墨巧妙地融合在多种色彩中,他自己称之为“墨彩”(ink in colors)。墨彩画不仅产生国画写意山水气势恢宏的意境,例如,作品“峡谷绝唱”“日照千峰“。也产生了写意花鸟秀丽清新的意景,如作品“桃园深处”“晓露”。

  相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滴彩,泼彩等绘画方法,可以把柴教授的现代艺术绘画技艺称为“融彩”技法(melting colors)。中国传统绘画文化中对于用彩是很有研究的。这种融彩技法也不同于中国画的泼彩大写意。融彩画法使多种彩色和水墨巧妙地互相渗透融合,冲击发散,使画面在视觉上产生流动感,例如他写“春雨”,写“腾飞”。

  这种流动感是是融彩技法在画作的画面上产生的艺术效应。和波洛克的“运动绘画”(action painting)是不同的概念。“运动绘画”只是得名于画家在作画时的肢体有不断动作。“运动绘画”创作出的抽象画的作品在视觉却是静止的,凝固的,并没有流动感。所以柴教授的作画技巧亦可以称之为“流彩作画”(color flowing painting)。彩色和水墨在流动中融合,创造出引人入胜的画面。

  由于大胆地,艺术性地大量运用金色和水墨,心象画作的画面还具有金属感和声感,例如在他的“峡谷”系列画中,观者看到了奇峰突起,怪石崚峋,也听到了空谷足音,山峡回响,瀑布飞流,流水潺潺。心象画作中的这些画面效应和艺术效果是西方抽象画的画作无法达到的。与西方抽象画的叠彩而静止的画面和单一的思考方向相比,这种在流动中融合色彩的作画技法对于表现人类思维心象的整体而非一个简单的抽象片段极为重要。心象画作的画面以及声感更能给观者以多重意象和寓意,更大更自由的想象空间。融彩技法是心象艺术的核心技术。在中国的文艺批评中,这种诉诸于多种感官的艺术创作被称为“通感.”中国的古代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古诗词创作中,“通感”比较常见。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艺术创作中的“通感”使作品从视觉向听觉,嗅觉完成了感觉挪移。心象艺术创作也揉入了这一中国艺术创作手法。这种艺术创作的思维和技巧与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技法仅仅注重于视觉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柴教授晚年变法时在绘画技艺方面的创新对建立心象艺术体系至关重要。这种艺术技法上的创新立足于中华文化艺术传统,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手法,在用笔和用彩上都别开生面,自成一体。心象艺术的笔法风骨可以被形容为“有天骨而少细美”《顾恺之评(汉本纪)》。“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在用彩上心象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色象类,曲得其情”《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和评论中对于用笔和用彩非常重视。有“气关笔力,韵关墨彩”的说法《黄宾虹(论书画简)》说明一幅画的气韵和笔力和用彩密切相关。《谢赫。画论》中对“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都有专门的论述。认为只有出神入化的笔力笔法和赋彩才能使画作富有灵气而气韵遒迈。更能丰富准确地表达画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思维。

  心象艺术的艺术内涵

  除了在艺术表达形式上自成创作体系,和西方现代抽象艺术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之外,心象艺术绘画作品的表达的艺术内容也具有独立创新的特点,与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作品表达的艺术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心象艺术由于在绘画技术,颜色应用以及纸质方面的多样化,在表达内容方面更为丰富。心象艺术作品画面上的具有流动感和质感,可以使观者在感觉上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而一般西方现代抽象主义画家都注重两维作品。美国抽象画家罗斯可(Mark Rothko)认为画作应该只是二维的。不应该有三维的视觉意象。他认为平面的二维画作更能让观者有真实感。这种艺术思维方式来自于人类思维的形式逻辑(modal logic)。注重形式和内涵的一致。任何艺术创造如与人类思维逻辑相悖,便不可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作品也不会成功。古典主义的画作立足于古典逻辑,通过描写真实具象,引起观者的精神共鸣。抽象主义立足于形式逻辑,通过描写不具象的精神情绪,使观者对客观存在进行反思。同时抽象艺术也符合当时的哲学潮流“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认为艺术创作应该直截了当地表达潜意识当中的感觉和思维状态。但这种潜意识的直接表达往往是一种感觉或思维状态,那是不具象的。

  所以抽象艺术作品基本是静止的,表达内容也比较单一,其引发的艺术思考方向也是单一的。虽然在波洛克和德库宁等人的后期作品中也结合了一定的具象。但他们所做的是把具象的先画完,再画上抽象的画作,是两种以上的画面的叠加。而柴教授的心象艺术则是一次成画。也就是说具象和不具象是同时完成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一张画作之中。表达的艺术内容比西方抽象艺术画作更为丰富。

  在艺术思维的逻辑基础和哲学思辨方面,心象主义和西方抽象艺术基于形式逻辑不同的是,柴教授心象主义画作的艺术思维的基础是于人类思维中模糊逻辑(fuzzy logic),模糊逻辑是一种多价逻辑(Multi-valued logic).在这种思维模式中有多种价值同时作用。自然的具象和精神的状态互相作用。“事以形兆。应以象悬。”《古诗源》。在人类思维中客观存在是具象的,精神情绪是不具象的。但它们都是共存于思维中的心象。

  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作品举例来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具象的,但读者在这诗句描写的自然景象中得到的感受是不具象的。同样,描写晨景“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自然景象又能引起不同的精神感受。在中国古典艺术中这种以模糊逻辑为基础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模糊思维是人类的形象和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常态。

  柴教授晚年变法创作的艺术思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努力把人类思维中的这种多价的,具象与不具象思维混合一体的,自然和精神互相作用的整体思维心理过程用艺术完整地表现出来。画家在作画时棌用满画不留白的布图艺术以及将具象表达于不具象内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能更丰满,更生动地表达这种整体的思维意境。表达一个抽象典型固然可以引起观者的共鸣,表达一个整体的自然和心理折射对流的过程更能在不同的频率和价值上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和思索。这就是为何观者能在心象画作中能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光线看到不同意象的原因。

  心象艺术作品也是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归朴返真”“和谐”等传统思辨概念的结晶。对于绘画中的“象”,中国历代都有论述。《谢赫,画论》中六法中的第三法便是“应物象形”这就是说人对于相应的客观事物所采取的应答和应和的态度。“应物”的概念在战国时期就以经出现:“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史记.太史公自序》。对画家而言,“应物”就是给予绘画的对象以相应的形态。就是“以行写行,以色貌色”《宗炳(画山水序)》。对于具象和不具象的关系,东晋的僧肇也有论述“法身无象,应物变化”。意思是佛无具体形象,但可以化作任何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中心就是“和谐”。和谐即是包容而相谐调于一体。天,地,人融为一体。此中有彼。比中由此。亦此亦彼。彼此互相转换。

  柴教授晚年身虽残而对艺术之追求之志不坠。倾其数十年对人生的感悟,对艺术的感悟,对中华艺术思维的感悟和积累。掌握了事物变化的本质。使其转化为融合的基础思维。同时综合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表达形式和技巧。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系--心象艺术。在心象艺术体系中,柴教授以精湛的绘画技艺将现代艺术的艺术思维和心象概念表达得淋漓尽致。画作铸造的意境展现了心象艺术的灵魂。在心象艺术的画作中,观众可从颜色和线条中感悟到画家的艺术思维中的万千心象。正如元稹在《元氏长庆集>中所言“美绵绵而不绝,状累累以相成……仿佛成像,玲珑虚构。清而且圆,直而不散”。画家时而铸梦于九天之上。云水间,山河秀丽,壮志凌云。时而发凡于万仞之间,日照千峰,佛音回荡。又时而雪拥蓝关,时而繁花似锦。更有猿啼青山,虎啸山林。“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文心雕龙》。

  画家在灵动奇幻的画面中。写出了人类的多样化多价值的模糊心理思维程序中的多变心理的映象组成。例如:对自然的欣赏和依恋,对天地事物的思索和探讨,对生命的礼赞和爱惜,对超自然的敬畏和礼拜,对过往的回忆,对将来的追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心象艺术体系整体来说,心象艺术的表达基础的核心是混合了具象和不具象的模糊思维以及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和谐哲学。心象艺术画作的核心技术是“融彩技艺”。画家用这一创新技艺来表达丰富的心象艺术内涵。不同颜色的组合搭配,调和运用,和形状流向均会对视觉产生不同的冲击,从而对精神状态和情绪产生影响。再用诗词来举例:“日出江花红胜火”“金凤花残满地红”“一山红叶为谁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虽然写的都是红色,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这是文字描写的意境。画作的调色和用彩就是创造视觉的意境。

  心象艺术作品的颜色组合和运用构思新颖,调配独特,初期的画作以金色和红色为主,而后在变化融入墨韵。但主调以柔和玄幻,开阔灿烂的基调一以贯之。观众可以感受到画家天地玄和,禅意寻道的胸怀。心象艺术画作虽然时而表达了迷茫,表达了困惑。但更多地是表达了山川的壮丽,表达了思维的深远,表达了人类的憧憬,表达了人类的希望,表达了对美好的追求,表达了对明天的期盼。心象艺术作品的用彩完全荡涤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作品中常见的焦虑,颓废,愤怒以及玩世不恭,展现的是对明天灿烂的向往的基调和主题。画作具有生动的气度韵致。在给观众带来柔美幻化的视觉感的同时,也给观众以无限的想空间。达到了“视统万里,思接千载”的境界。为融合的力量诠释出兼容开放,交流融合,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也为人类的心象状态和思维的局限性提供了无穷的思考和研究的源泉。

  心象艺术是脱胎于传统艺术(Traditional art)和现代抽象艺术(Modern art)而创立的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她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块瑰宝。心象艺术的发展为亚洲当代艺术和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纵观亚洲当代艺术,例如日本当代艺术,基本上是波洛克,德库宁等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作品的翻版。而心象艺术则是中国文化和智慧与世界文化和智慧结合发展的创新艺术。心象艺术的多变形式,多样性,互动性和融合性可以极大地激发我们的思考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为人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供新的动力。促使我们认识和回归到人类生活的一致性,心象艺术将以她的独特艺术思维和艺术形式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为人类艺术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个华丽篇章。

  后记:

  鉴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飞速发展和对世界艺术发展的贡献。是时候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Modern Art).宏扬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责编:陈永和、李秀梅)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