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协网
首页时事政治协会要闻报业动态传媒聚焦报业人物专题报道文旅视界国际传媒视频直播中国报业网
党报头条网生态城市刊头故事摄影书画会员展厅无人机天下数字报业物流信息建设网
协会要闻 报业人物 生态城市 文旅视界 专题报道 特色小镇 摄影 中国报业网
即时新闻
559亿!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 银幕总数突破5万块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以智库化媒体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报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当选会长 中国报业协会发贺电并到会祝贺 宁夏报业协会2020年度理事会圆满结束
中国报协网传媒>>传媒聚焦

新媒体时代,看好你的注意力!

2018年01月25日10:07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纵论】新媒体时代,看好你的注意力!

  最近一款叫做“旅行青蛙”的游戏火了,朋友圈又被刷爆了一回。从标题党到灌水公号文章,再到最近不断刷屏的各种小程序、小游戏,有时不禁感叹:世界纷繁,越来越多的信息内容争夺着我们的时间与精力。这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该如何去应对无限的信息汪洋呢?

  媒体究竟在争夺什么?

  这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被海量信息包围了。连篇累牍的文章都在讨论媒体的融合发展、平台之争、渠道之争,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在不断博弈的过程中,始终都在“争夺”。但究其实,他们到底在争夺什么?鲜有人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媒体——无论新与旧,无论快与慢,无论他们穿着怎样的马甲,说着怎样动听的话语,其实他们你死我活争夺的不过是我们有限的注意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面对大量的信息,人要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就必须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的信息。在选择的过程中,人的动机、需要、情绪、情感等因素都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传播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动机和需要,并能够带来愉悦的心理和生理体验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会指向和集中到这些内容上来。但是当传播内容和数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实际需要,并且让人们无从选择时,人们就会不知所措。

  当我们醉心于新媒体技术给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人类所拥有的任何一项技术,都不能改变一天只有24小时,以及人类心智吸收信息的能力始终相对恒定的残酷现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认为真正的问题不是提供更多的信息,而是分配接受信息的注意力:“……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信息的丰富意味着其他东西的缺乏——信息消费的不足。现在,信息消费的对象是其接受者的注意力。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因此需要在过量的可供消费的信息资源中有效分配注意力。”

  我们的注意力究竟怎么了?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提出了“媒介依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环境存在的变动和冲突越多,个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多。不确定性促使人们搜寻多种信息,来了解社会生活正在发生些什么,而大众媒介系统拥有丰富的资讯,正是信息搜集活动的一种必要资源。”该理论认为,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而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也就越大。

  随着渠道和平台的增多,人们所面临和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尽管很多信息与人们的生活并非直接相关,但是这些信息依旧需要消耗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极大地增强了不确定性。正如老子所说,少则得,多则惑。人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搜索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最后就成了一个经典的悖论,“由技术引发的问题,只能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递的频率加大,度量信息传播节奏的不再是自然时间,也不再是钟表所代表的机械时间,而是信息时间。大量的、密集的信息让人们时刻在切换,时刻在中断,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也成为这个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普遍状态。与之相对应,人们开始缺乏对大块时间的处理能力,当人们没有手机的时候,他们反而会显得无所适从,因为他们习惯了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

  麦奎尔在分析“使用满足理论”理论时,曾把媒介分为两种,即“工具性”和“仪式性”。前者具有获得所需信息的实用性目的,适用于信息性媒体。而后者适用于娱乐性和想象性的媒体使用,提供的是一种文化体验,并能够帮助其受众获得逃避现实的快感。媒介的仪式性使用为受众提供了一种虚幻的参与感,“旁观者的灵魂从日常生活的直接制约和沉闷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沉浸在新的、除了想象之外并不存在的体验之中”。不难看出我们今天多数时候对媒体的使用,其实是一种仪式性的功能。与工具性媒介的使用相反,仪式性地使用媒介不仅不能有效地连接社会成员,反而为他们提供了与现实社会情境相隔离的“洞天福地”,他们通过迷失在媒介提供的虚幻世界中来逃避现实。

  作家张炜说,这是一个“全民性的精神恍惚”的时代。学者李彬说,这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时代。“心不在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一种常态。

  注意力缺失的时代,何去何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付费知识的学习当中,人们看到了时间碎片化,并且企图利用碎片化了的时间来对抗时间的碎片化。罗振宇说,内容生产者想着替我们节省时间,网络时代最大的悖论也许就在我们一直在做各种节省时间的事情,节省的结果却是时间越来越少。

  真正的问题是,时间是可以节省的吗?时间是一种弹性为零的资产,它的耗散性非常强,你能拥有和利用的只有当下的每分每秒。时间是一种“集中起来干大事”的资产,一分一秒无法成就什么,太多无用零散的信息导致时间被不断切割,最后成了无用资产。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今天的人们最先失去的就是“定”,浮躁、焦虑、无聊,太多的时间被眼前这块小屏幕占据,最终的结果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腾讯研究院在2016年底曾经做过一个“社交斋戒”的活动,有85名被试,他们被要求在15天的时间里尽量减少微信的使用,以观察离开社交网络后生活的变化。这个测试很有效地说明了日日浸淫社交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斋戒之后的被试变化明显,一是焦虑感明显下降,二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认识到这些并不是要我们远离新媒体,那是开历史的倒车。而是说应该努力做一个“聪明”的受众,知道媒体竞相争夺的正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注意力。同时,要好好珍惜自己的注意力,知道自己需要注意些什么,并且能够主动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人们常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来说明时不我待,要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无限的知识,但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海量信息等于没有信息,在有限的生命里想去追随无涯的信息,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珍惜我们的注意力,就是要慎重地“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足够喜欢一件事,并且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时候,时间会过得很快。其实时间的长度并不曾改变,只是它的深度和密度被拓宽了,而拓宽时间密度和深度的关键就是“专注”。在这个时代,专注是我们能够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煮酒话媒工作室李康乐)

(责编:戴靖、胡线勤)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