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

"一带一路"与中国影视创作

2017年09月11日10: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原标题:“一带一路”与中国影视创作

  千百年来,时光流转,岁月不居。古代丝绸之路的繁盛兴衰也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丝绸之路带来的东西方文明的交融碰撞,至今仍旧闪着耀眼的火花。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带一路”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从“一带一路”文学到“一带一路”影视,有关“一带一路”的艺术实践与日俱新。

  关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就目前中国影视的发展来看,艺术性的匮乏是大多数作品的通病。当下,我们的电影票房依旧以国内市场为主,我们的电影还没有真正走向世界。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速大幅下滑,追求噱头的电影不再受观众青睐,观众也在进步。今年是“电影质量促进年”,中国电影开始踏上了追求质量的道路。

  在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趋势下,如何形成自己的电影特色,使中国电影成为国际电影市场上的美味佳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大批国产商业电影中,导演大量启用“小鲜肉”,用青春的面孔、生涩的演技稳坐票房冠军。这种由“粉丝经济”引发的电影怪象,无疑促生了大量质量不过关的国产电影。

  一方面,观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创作什么,迎合资本、市场,是大部分制片人、导演的创作目的,这就导致了国产电影故事情节的套路化以及“每逢青春必堕胎”的文化导向,同时,也显示出中国电影导演文化修养与艺术气质的欠缺。

  电影导演作为一部影片的灵魂与核心,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是影片中的隐形主角,其思想高度决定着影片的主题能否升华。只有提升影视创作者的文化素质,才能真正激活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积淀,才能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顺利到达大洋彼岸,响彻全球。也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沉睡在“一带一路”上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另一方面,国产电影类型的单一化,对人性剖析的不够深入,使得国产电影难以进入国际主流社会。说到底,电影的创作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性上来,“人”永远是事件发生的主体。

  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深具文化修养的导演,身具文化修养的导演也需要好的题材与创意。“一带一路”的文化积淀,给我国的影视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题材和文化视角,也为新时代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对于这类题材影片的创作,需要影视从业者具有足够的文化素质,足够的独特修养,才能观照并激活这些尘封千年的文化遗存,让其在今日的影视中展现自己的伟大光芒。这些文化遗存,绝不亚于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之于西方影视的巨大影响。就说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串起天水、定西、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楼兰、罗布泊、乌鲁木齐、伊犁,以至中亚、欧洲,有多少文化的冲突,文化的交流,文化的激荡?那些伟大而丰满的历史故事,那些动人心魄的文化传奇,都静静地藏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后来人,用影视的方式呈现它们。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与欧美电影的交流,更需要影片创作者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人类视野。在国际化传播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是“拿来主义”,还要是“送去主义”,要不断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特色的品牌,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古有唐代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的真情抒写,今天,我们需要拥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中国的电影工业起步较晚,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电影与世界接轨。海德格尔说这是一个视觉图像时代,人们的观影方式以及对影片画面的需求都有很大的改观。在电影工业化大潮的席卷下,视觉冲击的震撼力和演员阵容的国际化已成为国际大片的最大亮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离不开工业技术的助力,只有将电影艺术与工业相结合,中国才能适应时代潮流,创作出撼动人心的影视作品。在“一带一路”影视作品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几乎成为影视画面的背景,大漠与落日成为丝绸之路风光的标志。但在“一带一路”上我们有的不只这些表面的东西,还有更多神奇、美丽、动人的景致和文化内涵,期待我们通过技术还原,呈现在世人的眼中。21世纪的中国已然步入技术时代,我们不可忽视技术哲学的强大磁场。其原创性和革命性,都将为“一带一路”影视创作提供不竭的动力。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向亚洲乃至全世界输出过灿烂的文明。但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国势衰微,文化影响力亦渐趋减少。曾经辉煌的古代丝绸之路也被时代的洪流所湮灭。在中国崛起的今天,重塑丝路经典,传承丝路文明,中华文化将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带一路”,作为一条世界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渠道,曾经何等显赫,何等辉煌,多少民族在这里驰骋、成长,在这里经历悲喜剧,在这里建构人类的伟大文化。李白诗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盛唐的文化,就在这里绽放,从这里输出去,又从这里走进来。那是一个文化的时代,一个诗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王国维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如今是视觉文化的时代,是图像的时代,这是这个时代的主导艺术形式之一。影视创作不仅要从“一带一路”上吸取营养,发展壮大,更要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成为人类的伟大的艺术作品。

(责编:申文秀、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