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

解放日报:“22楼”的热闹与“白鹿”大院的寂寞

2017年06月08日10:25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原标题:“22楼”的热闹与“白鹿”大院的寂寞

  ●既想要原著的精髓,又要让它符合电视剧的审美需求,就需要最大程度地转化,也就是“电视剧化”。在一定程度上,这种难度,似乎就注定了《白鹿原》的扩散面不会太广

  ●与《白鹿原》相对应的,是《欢乐颂2》口碑的“扑街”和在收视率上碾压前者。类似《白鹿原》的“慢工细活儿”影视剧其实还有不少,它们在电视剧快消品的千帆竞逐下,最容易被遮挡和视而不见

  ●电视剧无论演绎什么样的时代,归根结底都是披着一张皮,在演绎和投射当下众生。表面喧嚣后的沉寂平静,和作品背后所蕴蓄的思考和力量,才值得期待

  电视剧《白鹿原》正在播出,问了几个朋友,女生很少看,男生有的看了一两集,有的看了十几集。紧张的追剧心理,在这部戏里体会不到。问看过的朋友记住了什么,“细节好、演技在线”,这是回答得最多的。末了,一个南方朋友说:想吃一碗陕西的油泼面。

  网上关于该剧的讨论,溢美之词也都倾泻到了细节上。从衣裳到走姿和坐姿,从外景到内屋的布置摆设,没有一处不被认为是至臻完美的。电视剧关注细节,确实能够给观众营造一种进入剧中的氛围,能让人身临其境。然而对一部年代剧而言,即使有最一流的细节把控,实际上并不容易让观众有代入感。毕竟,观众所处时代,和电视剧演绎的时代已经不在一条轨道上了。

  《白鹿原》演绎的时代距今已七八十年,那是一个与当今生活似乎格格不入的“过去时”。人们看影视剧,如果是经历过的,会带着回忆;若是完全未曾经历的,更多会关注剧情,能不能被故事牵着走,而非完全依赖细节。“久远”的标签,使得大众并不会一直计较那些有疏离感的细节,如果观众年龄并不大,他们对“事无巨细”并不挑剔,更愿意看的,是剧情。比如,一些历史功底深厚的观众,经常会吐槽和挑刺古装剧细节处理上不严谨、老是出现张冠李戴的常识性错误。然而即使被挑刺,只要剧情整体上合乎逻辑、引人入胜,大多数观众仍旧看得不亦乐乎,因为人们对剧中的场景没有代入感,吸引人的除了复原的细节,更多的是精神内涵上的震撼与共鸣。

  男人的大裆裤、女人的黑老蓝对襟布衫、吃饭不上桌、蹲着大半天,在细节上,《白鹿原》没毛病。一处被活化了的几十年前的时间段,行走在荧屏上,刚开始,出彩的细节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若继续演下去的话,最应该被人记住和关注的,不应该是剧情吗?就如1987版电视剧《西游记》,在细节上有明显瑕疵,然而并不能挡住它成为现象级电视剧;循环播放的《神医喜来乐》,人们每看一遍,依然津津乐道于峰回路转的剧情。年代剧或古装剧在细节上兜住底不出错,情节上紧凑、曲折,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白鹿原》在细节上犹如一件崭新的衣裳,然而这衣衫再新,也是几十年前的旧物,现代人的注意力停留在这件衣裳上也就几秒钟,便不免会追问故事和人物。

  然而,这部剧的尴尬处境就在于,剧情推进了三分之一多,观众却依旧在谈论细节,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并不知道在哪里。当然,作为小说的《白鹿原》,其本身的经典之处本就不是一般的消遣性故事,它所表达和演绎的,是一个时代的内在张力,是现实和魔幻的复杂糅合。这对于缩格在荧屏上的流动表演而言,改编起来难度就更大。既想要原著的精髓,又要让它符合电视剧的审美需求,就需要最大程度地转化,也就是“电视剧化”。在一定程度上,这种难度,似乎就注定了该剧的扩散面不会太广。

  对习惯了快消品特质电视剧的多数观众而言,并不需要从一个旧老的精致画面里去咂摸意味。人们想要的是故事紧张曲折,人物迅速走心入眼,有没有话题性,有没有让人产生代入处境的猜想。前几年的热播古装剧,无论是《甄嬛传》还是《芈月传》,似乎都很好地契合了观众的这种心理。你得承认,电视剧承载关于一个时代的思考这样的大命题难度较大,但太适合表现人物——无论帝王还是平头百姓,角度微细而情节层层推进,充满戏剧性和一堆高颜值面孔、琐碎的“宫斗”或“家斗”,从这一点来说,情节沉重有余却推进缓慢的《白鹿原》,或许在展开的前几十集里无力把观众推回思索的轨道,毕竟关于那个年代的咂摸,电视剧的史学意义和地域文化意味慢条斯理地呈现于日常生活的铺陈,似乎还难以与更关注当下、更关注快读快看快感的大多数人的收视口味对位。有人说,《白鹿原》需要来一场暴发,其实,该剧播出到40集之后,果然节奏暴风骤雨般快了起来,然而,这种变化来得多少迟了些。

  与《白鹿原》相对应的,是《欢乐颂2》口碑的“扑街”。虽然后者被吐槽很多,却挡不住收视率上碾压前者。现代都市剧的讨巧之处就在于,场景和人物不需多做解释和解读,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话题性和现实感强烈一些,就更容易赢得瞩目,即便表达的质感和深度都存在瑕疵。

 一部什么样的电视剧,能折射一个时代里什么样的“看客”。《白鹿原》的史诗性,更多体现在反思和回顾,它是自带痛点的,它需要人们理解甚至完全融入各个时代的阵痛里。它所带来的历史痛感让人不适,但痛能让人保持清醒,可在习惯了“爽”“笑”“快感”“煽情”这种接受模式的当代观众面前,这种痛选择了慢慢地“剥开”,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类似《白鹿原》的“慢工细活儿”影视剧其实还有不少,它们在电视剧快消品的千帆竞逐下,最容易被遮挡和视而不见。

  多数人忙着工作忙着积累财富,忙着恋爱也忙着感情陪护,又有谁愿意重置自己杂乱的心灵,去沉静地回顾一段落满尘埃的历史呢?也许是生活的压力,已让很多都市人变得迷茫和不堪,财富和金钱魅惑着人们急速增长的致富欲望,于是透过电视剧反衬出来的,恰是一个时代的倒影。就像《欢乐颂2》的浮华与光鲜,多数人得不到那些东西,然而从荧屏里代入和臆想,还是能给人打入梦幻般的鸡血。类似的电视剧成了一面镜子,倒映出来的是对奢华或曰“多金”生活的迷恋与孜孜以求,是都市人沉迷在灯红酒绿里,追求成功、眩目与富有的共同心结。当然也一定有《白鹿原》的拥趸,他们愿意等待,愿意理解,愿意穿透历史的迷雾去思考大问题,而不是把电视剧作为纯粹的消遣和娱乐。

  电视剧无论演绎什么样的时代,归根结底都是披着一张皮,在演绎和投射当下众生。有的投射下欲望,有的投射下思索,有的投射下痛苦,有的投射下浅薄。一体多面,细节和情节的“皮毛”之争,无非是往社会和人群的湖里,多投了几块能掀起涟漪的石头。表面喧嚣后的沉寂平静和作品背后所蕴蓄的思考和力量,才值得期待。

(责编:李金霞、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