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协网
首页时事政治协会要闻报业动态传媒聚焦报业人物专题报道文旅视界国际传媒视频直播中国报业网
党报头条网生态城市刊头故事摄影书画报协组织机构会员展厅振兴东北数字中国物流信息建设网
协会要闻 报业人物 生态城市 文旅视界 专题报道 特色小镇 摄影 中国报业网
即时新闻
559亿!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 银幕总数突破5万块 《中国报业》9月(上)资讯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习近平谈抗战 习近平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城市党刊主编看信阳活动举行 我们为什么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正心学沉心思真心行 湖南娱乐组建全国广电MCN同盟会 携手并进抢占短视频赛道 华夏凝香荟传统香文化传承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第三场圆满成功 读与写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获批
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报业人物

“同心多圆”成就魅力靖江——访叶晓庆

2014年10月20日11:23    来源:中国报业

 

   

    观点摘要

   秉持"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大江精神,融合可以融合的各种资源优势,激情超越过去,聚力超越同行,坚韧超越自己。

  不被别人取代或击败的唯一法则,就是融合发展,以一个又一个"单打冠军"成就本区域内的"绝对第一"。

  纸媒的纸或许会"死",但县市区域报作为最基层一级的纸媒,有足够底气一直坚持下去,唯一的路径还是融合发展。

  多元化经营,必须"同心多圆",圆心只能是以新闻产品为核心的传媒载体。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传统媒体和媒体人而言,更是一次涉及观念、途径、机制、方法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靖江本是长江中下游的江中沙洲,由浩荡江水日积月累冲积而成,面临苏南、背倚苏北,南北交融的自然禀赋涵养了靖江人精致、包容、开放的气度。秉承靖江特有的地域文化,靖江报人以"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大江精神,成就了《靖江日报》的大气灵动,有效探索了县级报兴报强报的发展新路径。可以说,《靖江日报》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全国县市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样本。这个发展样本都有哪些特色,就此,我们采访了《靖江日报》总编辑叶晓庆。

  张扬县市区域报的精气神

  记者:在中国报业协会表彰的2013年度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名单中,您作为全国县市区域报中唯一一名获奖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叶晓庆:首先要感谢中国报协对县市区域报和《靖江日报》的关注和厚爱。领奖时我有个特别感受,我的身后站着两个群体,一个是我们靖江日报社的团队,一个是县市区域报的团队,我是代表这两个群体来领奖的。获奖本身也许并不重要,但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我们的理念、做法和成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得到了中国报界的肯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很珍惜这个奖。

  十年前,全国报刊清理整顿时的一个表述一直令我记忆深刻:今后,县市报的生死存亡要由市场来决定。如今,县市区域报不但以市场改变了命运,而且在报业"寒冬"论、"天花板"论的语境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和突破,成为中国报业之林中一道亮丽风景。我想,这是所有县市区域报人倍感自豪和欣慰的。

  记者:《靖江日报》脱颖而出的最主要原因或最大特色是什么?

  叶晓庆:率先发展、融合发展。我们在本区域率先实践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倾力打造多项"单打冠军",赢得在本地传媒市场"绝对第一"的位置。县市区域报的最大优势是有人气、接地气。这一优势,是在县市区域发行的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不被别人取代或击败的唯一方法,就是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

  《靖江日报》始终坚持"主流、贴近、服务"的办报理念,强化本土特色,打造"单打冠军"和"绝对第一"。第一,努力追求在"精、深、独、特、活"这五个维度上打造属于自己的新闻报道。报社旗下所有媒体平台融合成大平台,每天兼容发布新闻资讯80条,其中本土新闻占80%以上,以此占据本区域的媒体绝对"话语权"。第二,《靖江日报》在本区域发行量、覆盖率第一,以靖江68万户籍人口计算,每20人即拥有一份《靖江日报》,报纸的人均占有率在江苏省同类报纸中名列第一。而且,报社旗下各种新媒体平台吸引的网友、微友超过6万。第三,《靖江日报》强于策划组织各种融合度高的原创活动,频频创下诸多"绝对第一"。举办靖江历史上第一个新年音乐会并延续至今,举办第一个万人演唱会,建成当地第一个新媒体移动阅读客户端平台,第一个在城区建设大型户外显示屏……报社内部也将能不能成为"单打冠军"作为衡量部室、团队、个人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融合发展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拿来",而是理念的融合,以互联网思维融合报业各种资源,形成一种区别于传统报业的强大力量,推动报社的发展。

  记者:在与贵报员工交流中感到,您特别重视员工,注重团队精神。

  叶晓庆:靖江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70万,是一个小县级市。这张报纸怎么做大做强?怎么做出水平做出影响?我们强调一种不服气不服输的精神,强调"小报大气魄,小报大手笔,小报大气象"。十年来,《靖江日报》经营实现"十年连增、五年翻两番",靠的就是一股气:正气、豪气、灵气、勇气。想当初,当县市区域报的生存发展受到质疑时,我们不但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温饱,而且响亮地提出要以发展的显著成绩提振县市报的精气神。

  精气神,某种程度上是报业的灵魂,更是一个报社的核心竞争力。我时常想,我们将来留给后任的,是一座报业大厦?是账面上丰厚的资金?是,但不全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团队能够得以传承的内在精神品格。我们与央视联合举办《欢乐中国行》大型演唱会,现场吸引了3万观众,单场创收2000万元。之所以一气呵成、精彩绽放,靠的就是敢想、会干、能拼的精神气质和团队品格。

  记者:在纸媒"唱衰"的背景下,您如何定位《靖江日报》的发展新路径?

  叶晓庆:任何产业、行业都有其生命周期。如何延长生命周期?关键要看两个方面:

  其一,在其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尽情发挥。中国报业经济经历了十几年罕见的爆发式增长后出现一定回调,是正常的。我甚至以为,像房地产行业一样,报媒行业以前那种垄断式暴利才是不正常的。相对于各级大报,从去年开始县市区域报出现的回调微乎其微。所以,慌张和惧怕都抵不过做事,做我们自己能做的想做的和还没有做好的事。我经常给员工灌输这样的理念,经营报业其实也是"过日子",须以高人一筹、快人一步的前行姿态,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和积极态度,能快则尽量快,能好则尽量好。如果真的有一天纸媒面临"死亡",那就坦然而对,并有足够的"底气"坚持到最后。但我坚信,这种"死亡"只不过是报纸另一种形态的存在。

  当然,对来自新媒体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严峻挑战,纸媒决不能掉以轻心。这就说到了生命周期的第二个关键点,要给这个生命体输入新鲜血液或调整基因构成,让其得以延续。要将新媒体的体验性、互动性、交融性最大限度地"嫁接"到纸媒上。不管如何转型,扎实的本土化永远有生命力,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的本土独家报道和有态度、有温度、有气度的言论评论,肯定是纸媒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一旦与新媒体融合,其迸发的力量将促进县市报业的新一轮发展。我们要抓住中央精神的政策红利,在每一个关头都不掉队。

  坚定不移走"同心多圆"之路

  记者:您刚才说到大型演唱会。圈内人士每每高度评价你们的大型创意活动。一个县级市的平面媒体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奥秘在哪里?

  叶晓庆:借力发展。这是县市区域报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较早试水,数次与国家级媒体、团体合作,取得了创意活动的极大成功,被业内人士称作"小舢板"与"万吨轮"的合奏。这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靖江日报在本区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助推了经营业绩的飙升。我们与央视联办的《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过年七天乐》,均被央视誉为县级平面媒体与央视合作的开先河之作。此外,我们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江苏广电总台等合作的多场演艺活动,与央视电影频道合作的靖江首部城市形象微电影《香橼》,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种合作,最主要的是选准突破口和引爆点,做好"嫁接"。如果缺少生动主题,不接地气,认同感不强,就不可能得到本地政府、赞助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记者:这是不是多元化经营的一个有效手段?您所说的"同心多圆"具体指的是什么?

  叶晓庆:这几年,《靖江日报》多元化经营份额占经营总额的50%以上,不少经营项目还形成了品牌效应。

  但是,多元化怎么才能有章法,多而不乱、多而不散,我觉得一定要有个"圆心",做一个"同心多圆",这个圆心就是媒体。我们一直强调十九般武艺闯市场,强调"用机遇、抓机遇、抢机遇、造机遇",一月一个小策划,一季一个中策划,一年一个大策划,长年好戏连台不断线,但没有一个项目偏离传媒这个"圆心"。近年来,我们一直围绕提升靖江日报的传播力、影响力,充分激发自身的策划创意优势,向活动策划、会展、演艺等相关领域拓展,我认为这就是"同心多圆"。传媒界有跨界、跨行业拓展经营领域的,比如涉足房地产开发、三产服务业,甚至卖酒卖服装卖珠宝,也有成功者。但我总觉得偏离了媒体经营的方向,或许会以牺牲媒体公信力为代价,其可持续性是值得商榷的。

  记者:融合发展现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您刚才也说到,传统媒体要借鉴和借助新媒体求得发展。作为县市报业发展的一个样本,在融合发展方面,靖江日报是怎么做的?您对习总书记8月18日关于融合发展的讲话精神如何理解?

  叶晓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传统媒体和媒体人而言,更是一次涉及观念、途径、机制、方法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必须积极应对、主动融合。在发展和运用新兴媒体方面,靖江日报在江苏省内同级媒体中是属于"醒得早、起得早"的,近年来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建起了网站、户外显示终端、"掌上靖江"APP,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平台已成为靖江日报媒体矩阵的有机组成,并正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报业经营等方面发挥积极效用。

  目前,几乎所有报纸、所有社长总编都在思考新媒体状态下传统纸媒的发展。习总书记的讲话,给报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报业融合发展的信心。面对传媒发展格局的新架构、舆论生态的新变化,我觉得应该积极而务实地应对这个变局,探索和积累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经验。换个姿态,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

  当下最要紧的是按照中央的要求,给做惯了传统平面媒体的人们吹新风、洗脑子,既转变观念又创新体制机制,既强化内容又拓展渠道。我们将吃透用足中央精神,秉持"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大江精神,融合可以融合的各种资源优势,激情超越过去,聚力超越同行,坚韧超越自己,以深度融合的实际成果,不断强化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张主流舆论的覆盖面,不断壮大媒体实力。融合发展的道路很长,但是,传统纸媒的内容优势一旦嫁接上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并最终融合为一个全新的媒体形态,其后劲不可小觑。

  突破"瓶颈"的最好方式是打破瓶子

  记者:融合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瓶颈几乎是当前所有报社遇到的难题。复刊才十几年的《靖江日报》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请问你们是怎样突破这一瓶颈的?

  叶晓庆:是的,人才不仅决定当下,更决定媒体的未来。尤其是懂得互联网思维、懂得融合发展的人才。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个人才观的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人员进了报社怎样让他成才?许多大报、都市报渴求硕士博士。我认为,作为基层报社,我们需要实用型、实干型人才。复刊17年来,我们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多批次招录了新闻采编、经营策划、组版设计、新媒体技术方面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对他们,我们立足于自主培养,强调在项目中锻炼、在实战中提升。我们实施组织的每一个策划,都采用项目制形式,由社领导挂帅,骨干成员带领一批人员操作具体事务。

  比如,2009年我们与央视联办《欢乐中国行·魅力靖江》现场演唱会,从创意策划、阵容确定到票务管理、现场筹划等,主要工作事务都由报社员工承担。与同级报社相比,我们的员工数量并不多,但是报业经营的人均产出效益却在同行业名列前茅。可以说,我们拥有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团队,这是我们能够屡创奇迹的根本保障。当然,在事业发展的同时,报社员工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去年人均收入15万元左右,甚至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省级报纸。

  记者:江苏省县市报整体发展水平领先全国。您现在担任江苏省县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对这一报纸群体了解、思考较多,请您设计一下您心目中县市报的发展愿景?

  叶晓庆:事实上,目前,全国除了50余家持有统一刊号的县市报外,还有上千个县市报人在孜孜以求。如今办报的内外部环境较之十多年前变化很大。实践证明,无论对于当地党委政府还是民众,一个地区拥有一张报媒,即便是在当下的媒体格局下,其作用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在此,我恳请、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多多关注、关心县市报这个特殊群体。同时,我也想借助《中国报业》这个平台说一句,纸媒的纸或许会"死",但县市区域报作为最基层一级的纸媒,要有足够底气一直坚持下去,唯一的路径还是融合发展。

  本刊特约记者:钱鹏飞  萧青

  来源:2014年10月上《中国报业》杂志

 

(责编:刘芯邑、胡线勤)

新闻排行榜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APP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APP
电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17 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