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传媒聚焦

媒体融合插上"技术之翼" 

卞民德

2014年07月11日10: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提高对大数据资源的掌控、挖掘和分析能力,做到以用户为本,传统媒体或可借力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受众细分和提高传播精准度

  “媒介即讯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一经抛出,就被学界斥为彻头彻尾的“谬论”。然而,新技术的变革,尤其是近20年来的突飞猛进,却让后人不得不回过头去,重新审视这位“传播学怪杰”石破天惊般的预言。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技术无疑是把“双刃剑”。大数据、移动互联、微博微信……每一项新技术引发的风潮,既让传统媒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也让传统媒体获得可以脱胎换骨的机遇。而最关键的问题,则是在电光火石的变幻之中,传统媒体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融合发展,才能化茧成蝶。

  大数据里“淘金”,旧闻如何“翻新”?

  对大数据资源的掌控程度,以及对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力,或将是决定位次的关键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有一本新书的介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者是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可成,曾就职于报社。

  书中的主要资料,来源于《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此前,方可成曾经用同样的办法,写出一篇《不要再来伤害我——那些“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而且传播率颇高。

  曾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的徐泓教授,为自己学生的书写下荐语:“此书给媒体人的启示是,数据库里有价值重大的新闻,记者不仅是信息的采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研究者。”

  大数据对于现代生活的渗透,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无论是京东向淘宝的叫板,还是热闹非凡的打车补贴大战,先知先觉的电商们争抢的核心,恰恰是大数据中的“金矿”。

  应该说,传统媒体有自己的数据资源。但可惜的是,它的容量和伸展性远远不足。传统媒体的信息化,时间只有短短的20年。之前的海量信息,大多存于纸上,很难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更为致命的是,传统媒体的受众信息模糊而失准。网络媒体则从诞生之日起,所有的成长都寓于信息海洋,尤其在受众信息的明晰上更胜一筹。

  显然,传统媒体早已嗅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并已奋起直追。

  人民日报社自2002年开建的人民数据库,目前包括六大子库、30余个栏目,共150余万篇文章、近30万张图片、150段视频,堪称国内最大的权威党政时政数据平台。2014年初,央视新闻调用百度大数据,接连推出“据说春运”、“据说春节”特别节目,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播报新闻。这一颇具创新的实践,赢得了学界、业界与观众的一片叫好。

  有人说,2014年可能会成为数据新闻的元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或许也将是决定未来走向的一年。而对大数据资源的掌控程度,以及对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力,或将是决定位次的关键。

  在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新闻发布会上,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总经理李勇坦言,传统媒体按照目前的玩法还能玩一段时间,如果只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与阿里巴巴合作,现在付出的“这个钱就是我们换用户的钱,这个钱就是我们买未来的钱,这个钱就是我们打开窗户去看那个可能的美丽景色的钱”。

  移动新平台,怎样“弯道超车”?

  迫在眉睫的,是补齐技术能力的“短板”与完善用户体验

  繁忙的北京地铁一号线,每天早晚都挤满了上班下班的人流。列车运行或长或短的间隙,总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手里捧着大屏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翻看当日新闻及其他信息。

  这样的场景,令人唏嘘不已。

  就在五六年前,有人还颇为“大胆”地畅想:报纸很快将抛弃纸的形态,代之以可折叠、可携带的“电子报纸”。2006年,宁波日报集团更是付诸实践,在国内推出首份便携式电子报《宁波播报》。

  但短短数年,3G、4G技术从理念化为应用。移动互联新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工信部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其中有2.77亿是3G用户,占全部用户的24.20%;逾8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占全部用户的71.34%。

  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于所有媒体而言无疑是一道“盛宴”。而在这个大平台上,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做有品质的新闻!”6月12日,全新上线的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出这样的声音。尽管在业内算是“赶了个晚集”,但它却是人民日报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步。由此,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布局已现雏形。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致辞中表示,在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人民日报客户端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媒体的职责就是提供信息服务,人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理应跟到哪里。当前,各类移动终端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日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重要渠道,而客户端是其中的重要入口。”

  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迫在眉睫的,则是补齐技术能力的“短板”与完善用户体验。

  “现在各媒体都在做客户端,但背后的技术保障能力大相径庭,这并不是传统媒体的强项。”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汪霏霏认为,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生产,将其用新技术呈现出来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完善用户体验、做到以用户为本,改变过去一直沿用的无差别、粗糙的生产模式,这恐怕是下一步改进的重点。”

  渠道多样化,用户“忠诚”何来?

  “忠诚”缘于是否可以从这里获得想要的信息,媒体要证明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

  2005年,被称为博客大众化元年。它从精英向所有网民普及,当年就占到了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10%左右。但时至今日,随着微博、微信的强势崛起,博客的颓势已显。

  而这,便是技术迅速变革时代的生存法则,兴衰轮回或许不需要多少时间。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让传播渠道变得多样化,同时风险也不言而喻——今天付出的巨大投入,有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化为乌有。

  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在搭建自己的立体传播平台,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一应俱全。与此同时,拥有技术和数据资源优势的电商,也在不断地向传统媒体渗透。阿里巴巴将牵头财团携5亿人民币入股21世纪传媒,便是最新的一个例证。

  可以说,传统媒体过去追求的目标,即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每一个人,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在于,新技术为传播带来的种种便利,怎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影响更多的受众?传统媒体今天在新技术上的付出,如何换来同等的收益?

  在《“报”将永存,纸或有变》一文中,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谢国明有这样一段论述:“新闻人,无论是报人、广播人、电视人,还是网络人,做出最优秀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任务。至于利用什么介质来传播,是纸张、电波、视频,还是网络,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什么好使用什么。第一个使用新介质的是勇敢者,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成功的传播者,一定既是优秀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善于利用新型传播介质的高超融合者。”

  信息爆炸,使得受众更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急需一座可以指引方向的灯塔。在传播渠道极为丰富的今天,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尤其是设置议程的能力,或许仍将是市场竞争最有力的法宝。

  “归根到底,受众对媒体的‘忠诚’,缘于是否可以从这里获得想要的信息。所以媒体要证明,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在汪霏霏看来,现代媒体的传播渠道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能否形成“1+1>2”的效果。“以前只需用一种语气就可以对所有人说话,现在则需用好几种语气对不同的人群说话。所以更需要考量的,是新技术手段如何为生产不同群体所需的不同产品服务,以实现对受众的细分和提高传播的精准度。”

(责编:刘芯邑、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