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中国报业>>2013年10月

换个视角看小平

邱 夏 杨 茂

2013年10月17日10:18    来源:中国报业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 邱 夏 杨 茂

  近年来,以传记、纪实体裁等形式反映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作品非常多,而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抓住一个个点位上邓小平同志战斗、工作特点,从一个小角度引出一个大主题,反映一个大事件的这种报道方式还较为鲜见。广安日报社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精心策划并于今年8月1日开展的“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已经超越了活动本身的意义,在全国引起了不小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媒体予以高度关注。

  8月1日,广安日报特派采访组(第一组)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从邓小平故里出发,拉开了以记录小平同志丰功伟绩、展示小平同志革命情怀和风范、历时一年、跨越14个省市区大型采访活动的帷幕。至8月29日,第一组近一月的追寻采访,在贵州遵义,广西百色、崇左,江西赣州、瑞金、会昌、宁都、南昌、新建及湖北宜昌等地,大家用心去追寻小平同志的革命足迹,用笔去记录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用情去传递华夏儿女的深切缅怀。本次报道,有相当多的内容属于独家报道。

  一路走来,一路发稿。广安日报的这一大型采访活动,产生了较大反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新华网、人民网、网易等30余家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特别是小平同志亲自领创的《右江日报》,从8月15日起,对《广安日报》刊发的在百色市采访的所有稿件在一版予以连续转载,开创了《广安日报》宣传报道的一个新纪录,在广安日报社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老区干部群众对“追寻小平足迹”采访活动高度认同,他们认为《广安日报》“干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事实上,这个活动已经超越了活动本身的意义,或许,它在新闻宣传史上将留下厚重的一笔。

  “追寻小平足迹”第一组相关采访内容的时间节点和地域跨度大,涉及中国革命初期建立武装割剧政权,赣南苏区时期红军长征;涉及解放前后小平同志“二落二起”;涉及小平同志在建设时期关心经济社会发展及希望工程建设等,采访在不断变幻的时空、地域中“穿越”。

  行万里路、读万页书、写“万千”文、感万里情,是我们在追寻采访中最大的感受。

  万里路——

  从共和国的摇篮赣南苏区,从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遵义,从小平同志战斗过的左右江流域,从南昌新建那条意义非凡的小道,采访组万里逐梦,万里追寻。

  “追寻小平足迹”第一组采访活动跨越7个省市区,行程1.4万里,得到了所到之处各界的认同。特别是沿途各家报社的热情配合,让采访组的同志感到了“天下报社一家亲”的真诚。

  在贵州遵义市,遵义日报社分管业务的副总编辑全程陪同,协调相关事宜;在广西百色市,右江日报社派出情况熟悉的编委、新闻中心主任,配置一台采访车,协助采访;在崇左市,左江日报社派出情况熟悉的业务骨干,配备一辆采访车,全程跟踪采访,帮助协调采访对象;在赣州市,由于赣台会的报道,报社抽不出专人,但在赣南苏区的所有点位,赣州日报社的领导都逐一作好对接安排,使我们在中央苏区的采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南昌,在吉安,南昌日报社、井岗山报社的领导情谊厚重,给我们帮助支持都很大;在湖北宜昌市,在我们寻访(当事人)无果的情况下,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亲自接受采访,讲述小平同志与三峡工程的故事,派记者随同到三峡大坝去感受。

  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克服了情况不熟、地域不熟、语言不通、生活不适等具体困难,尽管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尽管饿了,累了,病了,但精神不垮,追寻不止。

  南方气候多变,有时室外温度高达48.5度,有时又是倾盆大雨。忽冷忽热的气温,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水土不服,全体组员都生病了。为了不影响采访行程,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吃上几片药,忍一忍,继续前行。一位年轻队员生病发高烧,他怕影响大家工作,在沿途停留的两个地方,独自到医院打吊针,硬是咬着牙扛了过来。他说,“这次采访活动意义重大,我们又是第一个出发的采访组,就是一面旗帜,要是我当了'逃兵'、拖了大家的后腿,我会终身遗憾的。”大家在写稿的间隙,都会不时地去探望他。这位队员现在回想起深夜里那轻轻的脚步声,带给他的是无限的温暖和感动。

  万页书——

  从书里,我们感受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和他崇高的人格风范;一个个“为什么”就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感受强大的精神力量。

  “追寻小平足迹采访活动”,主题重大,责任重大,时间地域跨度较大。如何完成采访任务,如何再现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如何把小平同志战斗、工作的场景生动展现给读者,从而激发起人们的缅怀和感恩之情,采访组肩上担子沉重。

  一个点位的采访完成,即将转入另一个采访点,采访组的同志都要“做功课”,以形成清晰的采访重点。在追寻过程中,通过读“万页书”,能让我们在采访中抓住主题、主动分析,采访到需要的素材;另外,还能体现采访人员较高的素质,使采访沟通到位,更能让采访组的同志通过学习研究,把握宣传尺度,务必保证不出政治差错。

  所以,“做功课”成了采访组必须的工作程序。每到一个新地方,我们对采访内容,都要设置一些为什么,通过翻阅相关书籍资料,通过网上查询,使全体采访人员对这些内容有一个详尽的了解。有时,赶到一个新的点位,已近子夜,也要打开书籍或上网学习,开展讨论,更多时候,是在行进的车上开展讨论,做好采访前的准备。行万里路,读万页书,是采访组的工作常态。采访组成员倪阔颇有感受:“一个月的采访活动,对每一位同志来说,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我们在追寻中,感受到了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和他崇高的人格风范,更重要的是,我们接受到了红色足迹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万千”文——

  事实上,记录、反映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史料、书籍很多,简单地重复过去,过度依赖史料,“克隆”似的报道就失去了追寻活动的意义。以新闻的视角,用历史的眼光,用现实的感悟,来寻找和把握异于史料的叙述,让细节演绎历史,使静态的事件动起来。

  写“万千”文是采访组追寻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形成的稿件超过了4万字,而且还有相当多的音像作品。本次追寻活动的稿件质量较高,影响较大,反响较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同行的称道。

  这次采访活动是寻史而不是记史,重要的是通过穿越历史,以新闻的视觉,用历史的眼光,用现实的感悟,来寻找和把握异于史料的叙述,力求用较为新鲜、抢人眼球、具有故事性的新闻报道来表现。所以,在追寻过程中,把握史实的前提下,特别注意抓点位上小平同志的战斗、工作特点,从一个小切口上引出一个大主题,反映小平同志人生经历中的大事件,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这是我们在追寻活动中,采访写稿最为注意把握的关键。

  另外,必须要让故事活起来,要找到当事人或知情者复原历史和真相,寻找能反映小平同志战斗、工作、生活的新闻故事由头,深度挖掘、广泛采访,尽可能从细节着力,让故事鲜活。严谨、客观地对待史实,也是在采访写稿过程中特别注意的。比如,《宁都:政治生涯“第一落”》这篇新闻稿,涉及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第一落,它是小平同志特别重大的人生经历,这个历史事件不太好写。而要反映小平同志的人生历程,这段历史又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我们的报道再现这个事件,肯定会引起读者较大的关注。于是我们抓住“第一落”这个看点,广泛采访,从瑞金、会昌、宁都等地就开始注意相关的情况,寻找相关知情人,同时,查阅相关材料,比较全面地把小平同志第一次步入人生低谷的情景以纪实的手法再现给读者。在这篇稿件中,我们突出了小平同志虽身处逆境,但坚持信仰、忠诚不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读性强,反响较好。

  万里情——

  最初踏上追寻之路,我们深感路途的迷茫和困难,追寻之路怎么走……然而,我们走下去了,走得如此的执着,走得如此的自豪。是老区人民把对小平同志的爱戴寄情于采访组,使得一路礼遇有加--因为我们是小平同志的老乡。

  在追寻的路途中,我们与老区干部群众有了直接的交往,老区干部群众对小平同志情深意切,热爱有加。特别在百色左右江流域,只要说到小平同志,老区人民都会由衷地说出“邓爷爷”、“邓政委”这样的称呼,他们都会给我们讲述小平同志的故事,或者主动为我们提供采访线索,希望我们能把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做下去。

  特别值得感谢的是,小平同志生前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党政部门和单位给我们的采访予以大力支持。他们把对小平同志的爱戴寄情于采访组,让我们感动万分。

  事实上,最初踏上追寻之路,我们内心深感寻访的迷茫和困难,心中无底,怎么将追寻之路走下去,心里很沉重,更莫说如何破解一个个具体的采访话题……但是,我们走下去了,走得如此的执着,走得如此的自豪,走得如此的骄傲!近1个月的追寻采访得以顺利开展,真的感谢小平同志,是他的大作为赢得了老区人民的厚爱,也正因为老区人民对小平同志的这种感恩情怀,我们才有了坚定的追寻决心和信心。同时,在不断的追寻中,一路礼遇有加的原因才渐渐释然--因为我们是小平同志的老乡!

  这自然成了另外一个视角看小平的内生情愫,它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追寻的足迹中,沉淀在追寻的字里行间。

  (作者单位:广安日报社)

  原载于2013年10月《中国报业》杂志                                              

(责编:陈晓、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