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中国报业>>2013年10月

报邮合作——顺势而为的明智抉择

陈碧芸

2013年10月17日09:57    来源:中国报业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 陈碧芸

  今年7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对历经26年之久的自办发行体制进行了较大动作的改革,通过报邮合作的方式,将县市站的农村报纸全部移交给邮政投递。在这次改革中,涉及到的报纸数量占集团发行中心总报量的35%,裁员人数达400余人,占投递员总数的45%。这是宁报集团顺应现实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自办发行摆脱困境的一次明智抉择。

  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打破报纸由邮局发行的统一模式,首创“自办发行”。迄今为止,全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社约800家,占报纸总数的40%,自办发行走过了28个年头。1988年,宁波日报在浙江省率先推出了自办发行。截至2013年上半年,宁报发行中心共有1065名员工,占集团总人数的近三成,其中投递员940人,平均年龄45岁,结构呈老龄化趋势。

  对于报社来说,自发模式与邮发模式相比,在扩大发行量、降低投递费用、及时回收报款、保证投递时效和提高投递质量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是,近年来随着报业经济的下滑以及人工成本和运营支出的不断攀升,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发行部门来说,收支不平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报业自办发行遭遇了历史拐点。

  改革顺势而为,合作水到渠成

  2012年下半年,浙江省作为全国试点推出的一项农村惠民工程--村邮站在各地建成并运转。所谓村邮站,就是在每个建制村设立一家邮政服务站,运营模式为“政府主导,财政投入,镇村实施,邮政主体”。村邮站是政府力推的一项公共服务体系,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了农村投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村邮站的出现,为报业加快发行模式变革提供了机遇。

  1. 村邮站:既是危机又是契机

  村邮站工程给报业发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同时也成为报邮再度合作的平台和契机。

  这几年,宁报集团农村发行站因工资待遇低等原因造成招工相当困难,村邮员出现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从实际收入看,由于村邮员的工资由财政支出,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基本保障是每月800-1500元,加上邮政扩展业务的收入,部分村邮员的工资更高,而且不少村邮员还是兼职的;从工作强度看,村邮员一人只负责一个村的投递任务,工作时间一般为0.5-2小时。而报纸投递员负责投递好几个村,工作时间一般在6小时左右;从工作风险看,因为村邮员基本上是当地村民,所以无论是每日出行的便利度,还是行驶工具的安全性,都更有优势,且完成工作的成本更低。

  2. 优势不再:报邮合作资源共享

  截至2012年底,2330个村邮站在宁波市农村遍地开花,基本实现一村一个“驿站”的规模,这是对邮政投递网络极其有利的补充。村邮站的服务功能分“基本服务功能”和“扩展服务功能”两个方面,最基本的功能是报刊、函件、普通包裹的投递和受理。而宁报集团发行的都是宁波市的党报或主流媒体报刊,理应纳入村邮站的投送网络。

  如今,邮政系统(含村邮站)有着庞大的农村投递网络,且不少村邮站的工作量并不饱和。所以,将县市站的投递业务从集团发行中心剥离,实行报邮合作,不仅有利于资源共享,还能充分发挥村邮站这项惠民工程的社会效益。

  3. 优化配置:农村队伍三合为一

  在此之前,宁报集团和邮政系统的两支投递队伍并行作业,互不影响,村邮站出现后,农村的投递网络又增加了一条。在业务密度较低的农村地区,保留三条不同的邮路,对社会资源是一种浪费。村邮站的业务是由邮政部门指导推进的,与发行中心相比,邮政在农村的工作效率更佳,投递队伍更强大。所以,撤离报社在农村的投递队伍,将这部分业务全数转移,更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社会效益。

  当然,农村地区的村邮站虽已普遍建成,但目前能够良好运营的只占50%左右,投递质量还有待提高,同时,邮政部门原先在农村的投递队伍还依然存在。如何让村邮站尽快走出磨合期,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同时村邮员的工作效率也需要不断提高。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村邮站一定能够发挥其强大的服务功能,让邮政队伍素质与其职责吻合,真正达成农村投递队伍“三合为一”的最终目标。

  现状弊病丛生,亟待壮士断腕

  发行模式的改革在宁报集团历史上尚属首次,在浙江省报业单位也是一次新的突破。对于这次改革,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这样会不会成本更大?是不是重回“老路”?其实并非如此。纸媒发展至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告收入逐年减少、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发行效益随之下滑……面对新的形势,报业自办发行必须变革,必须选择新的路径继续前行,因此也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1. 劳动效率:农村远远低于城区

  从宁报发行每年的财务数据分析来看,在同样的收入情况下,县市站的费用要远远高于市区站,这是因为农村地区投递线路长,订户分布广。据统计,相对于城区,农村平均以六成的劳动力完成四成的工作量,劳动效率较低。

  就自办发行来说,在城区,因为投递密度高,当发行量减少时,可以通过适当减人来达到收支相对持平。但在农村就不行,投递员的分配主要依据投递线路考量,与投递数量关系不大。所以,当发行数量减少时,农村的投递队伍依旧保持不变,收支平衡性越来越差。

  2. 人工成本:刚性支出年年增加

  宁报集团自办发行26年,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早几年,由于发行量增加,投递员数量也不断增加,截止2013年上半年,发行中心已达上千人,人工成本占运营费用的65%-70%。其中,刚性增加最快的是社保基数,过去三年,年平均增长比率为11%,2013年更是达到13.5%。按社保最低要求测算,单位支付费用与2012年相比,增幅为22%。也就是说,社保支出的增加部分,每年就是100多万元。最低工资也是年年上涨,每年按13-19%的比例增加,目前宁波市区最低工资为1470元。所谓水涨船高,随之引发的各类工资性支出也相应增加。

  3. 发行补贴:大幅上涨无法控制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报纸广告收入降幅为6.1%,并毫无逆转下跌趋势的迹象。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报业经济形势,宁报集团从去年开始控制各报的发行量,强调有效发行。

  对于发行中心来说,发行量减少造成收入骤减,而各报的费率仍维持不变,集团的补贴只能不断增加。如果不进行改革,且明后年发行量继续下跌的话,发行中心的压力会更大。最后,这笔无法控制的补贴漏洞要不由集团埋单,要不由各报分担,增加整体经营的压力。

  综上分析,在现今的自办发行体系中,收入在减少,费用在增加,这一增一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对农村投递队伍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报业发行改革迫在眉睫,报邮合作应时而生。

  逐步规范用工,解决遗留问题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自办发行在规范用工方面也存在不少弊端。通过这次发行体制改革,宁报集团果断担当起改变这一现状的社会责任,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规范用工,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

  1. 人员聘用:摆脱困境科学管理

  这几年,农村地区报站招聘难是一个突出问题。随着乡镇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希望能找到较好的工作机会,又苦又累且收入不高的投递工作再也不是香饽饽了。

  据统计,2012年度宁报发行中心投递员离职上百人,离职率超过10%,绝大多数为农村投递员,不少农村站站长每天为招人疲于奔命,严重影响了日常管理工作。这次报邮合作后,各县市发行站只剩下城区的投递业务,人数减少了2/3,更有利于精细化管理。

  2. 裁员工作:维稳第一充分准备

  裁员是一项相当有难度的工作,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如何平稳、合理、认真地做好裁员工作尤为重要。年初,在宁波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宁报集团党委果断推出发行体制改革举措,并成立了“发行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领导小组多次到劳动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及时到市总工会、信访局、维稳办备案,并多次召开协调会议。7月份,在劳动保障局批准裁员报告及维稳办通过重大事件风险评估方案后,集团上下齐心一致,认真研究补偿方案,做好解疑释惑各项工作。各县(市)区11名站长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起到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使裁员工作顺利完成。正如一位站长所说: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圆满的。

  3. 补偿方案:人性操作平稳过渡

  虽然裁员要承担一笔数目不小的补偿款,但从长远来看,对集团的发展是有利的。假设发行模式维持现状,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做到规范用工,投递员的工资性支出将增加30%以上,用工包袱越来越重。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改革势在必行,而农村地区的改革尤其迫切。

  在减员工作中,集团把维稳放在第一位,本着公正公平、合情合理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处理的方案。为使补偿方案更加人性化,推出了“特别关怀行动”,对家庭有困难、身体有伤病或夫妻是双职工等特殊情况,经细致调查核实后,或帮忙介绍工作,或给予困难补助,让大家能平稳过渡。同时,还积极向邮政部门推荐合适的投递人选,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

  (作者: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副总经理)

  原载于2013年10月《中国报业》杂志 

(责编:陈晓、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