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中国报业>>2013年8月

傅绍万:情到深处气自华

张晓燕

2013年09月13日15:32    来源:中国报业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 负责任的报纸,能成大器的报纸,从来都非常重视报格。报格是报纸的生命力之所在。

  ● 报社也有官,但这是新闻官、业务官。报社的官,应当是业务最强的人,应当以业务服人。评价一个人的水平,要看业务强弱,不看官位高低。

  ● 对新媒体的态度,我们坚持,让别人探路,我们谨慎跟进。这个探路者,恐怕中国人当不了,要由美国人干,日本人也是在看着美国人试错,错的他们不学,对的拿过来。

  ● 从产业的角度分析,报纸仍然掌握着社会主流人群,掌握着社会主流消费群体,掌握着最优质的经营资源。报纸经营是影响力经营。报纸依托产业,就能走得更远,就能更好地繁荣发展。

  ● 一个中国公民,要想在政治上进步,在经济界有大的发展,必须融入主流社会,就必须阅读报纸。

  ——傅绍万

  近几年,在报业的一片衰退声中,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逆势而上,显得分外抢眼,不仅是由于它的报业发展之路颇具特色,也还由于集团的“掌门人”颇有个性。这个特色之路是指,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环境下,大众却欣然屹立,加紧布局,加快发展步伐,有令同行刮目相看的业绩。他就是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他从最普通的一名记者做起,历任总编室编辑、副主任,机动记者组副组长,总编辑助理、理论评论部主任,党委常委、副总编辑,直到现在这一掌门人的角色。按他自己的话说“把一生的青春年华都洒在了大众报业集团。” 在全国报业界,作为掌门人至今仍一直担任总编辑一职的,傅绍万是“独此一人”。

  傅绍万大学学的是新闻,毕业后干的是新闻,从事这一行已30多年,亲眼目睹和体验了中国报业的变革历程。因此,他对报业的思考也不同于一般人,看问题非常理性,不会人云亦云,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听他的演讲,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装饰,却有实用的魅力。

  报纸必须拥有报格报品报风

  记者:这两年,都在讲“报纸产业”,之前更强调报纸的意识形态属性。在您看来,“报纸产业”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傅绍万:伴随改革开放,报纸的功能不断丰富。在意识形态属性的基础上,它的产业属性正在得到充分体现。发展报纸产业,必须正确理解,并把握正确方向。否则,会动摇根本,会出大的偏差。在我看来,报纸产业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报纸产业是发展文化产业,是把报纸的产业功能开发出来。报纸这个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这是由报业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报业发展梯次性推进特征所决定的,这个产业在中国还处于成长期;是由计划经济后遗症的影响所决定的,打破行业、地域分割,消除恶性竞争,进行资源重组之后,还有很大的利润增长空间;是由制度的制约所决定的,政策保护的壁垒,一方面影响了它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又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它免受行业外资本的冲击,国外资本进不来,行业外的资本也基本上难以进入。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报业影响是巨大的,但只是加快了这个产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到来。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发展报纸产业,报纸依托产业,就能走得更远,就能更好地繁荣发展。

  第二,报纸产业,必须围绕主业来发展。主业是优势之所在。有少数报社涉足其他行业,并取得了成功。但是,这不代表报业发展方向。其成功主要是依靠政策资源进行资本运营,依靠政治地位取得土地资源发展房地产业,这样的机遇能抢则抢。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后这种机会将越来越少。

  第三,报纸产业的发展,应当反哺主业。我们应当清醒,我们第一位的使命,是为省委坚守舆论阵地、巩固扩大这个舆论阵地。国家给予了我们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报业发展,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就要把报纸办得更好,使舆论影响力更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当前,应当高度关注新兴媒体发展,积极有效地进军这个领域,占领这个新的舆论阵地。

  记者:大众报业集团一直给人一种感觉,业务氛围很浓,人文气息也很浓,记者编辑们都说,您很重视塑造报纸的品格。

  傅绍万:负责任的报纸,能成大器的报纸,从来都非常重视报格。报格体现在报纸的社会责任,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体现在报人的采访和编辑作风。报格是报纸的生命力之所在。历史上的大报、名报,都极其重视维护报格,一些办报人甚至不惜以生命捍卫报格。

  记者:实践证明,能在史书上流传下来的报纸、报人,都是用生命追求报格的。

  傅绍万:报格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义利关系的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显得尤其突出。一方面,报纸这种产品和别的产品有很大不同,它是精神产品,具有影响社会、影响人的心灵的作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就要追求经济效益,是谋利。从本质上讲,两者是一致的。产业要繁荣,就要研究读者,研究市场,使产品受读者欢迎,就逼迫我们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深受读者欢迎、赢利能力强的报纸,无一不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高度重视报道的社会效果的品牌报纸。当然,在具体办报实践中,两者有时又会碰到矛盾。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决不能见利忘义。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报格不能丢,报风必须正,才能为社会、为大众所信赖,报纸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记者:据我们了解,大众报业集团的各层领导都要经常出现在报纸版面上,亲自改稿、编版,包括您也是如此。直到现在,您也一直担任总编辑,这在全国报业单位中是少有的。

  傅绍万:我认为,报纸是报人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写出更多精品佳作,把报纸办好,才能不断提高舆论影响力,才能为产业发展搭好平台,注入活力。所以,报社应当确立业务本位标准,业务立社、业务立报、业务立身。业务本位标准,应当作为报人的重要价值标准。要形成明确的业务导向,形成浓厚的业务氛围,鼓励成名成家,成为业务带头人。要为业务提升创造条件,要让业务强的人受到应有的尊重。业务强不强,要靠作品说话。要有大眼界,写出大作品,就是起引领作用的作品,引领经济政治文化走向;就是针对性强、追踪社会热点的作品,为读者解疑释惑;就是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

  报社也有官,但这是新闻官、业务官。总编辑在岗位是编辑的头,在外就是本报记者。主任、副主任,都是业务领头人。既要策划报道,又要带头写稿、编稿。我们每一个部门,摊子并不大,人马并不多。主任、副主任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作战方案(报道策划)做好了,任务安排妥当了,就要上前线,去做一个战士。主任的名字要经常出现在报纸上。

  报社的官,应当是业务最强的人,应当以业务服人。评价一个人的水平,要看业务强弱,不看官位高低。我们每个人,应当把乌纱帽看得轻一些,把名利看得淡一些,把业务能力的提高看得重一些。要回归业务本位,深入一线,创造更多精品佳作。

  报网关系的三个维度

  就是报网共存的依据

  记者:传统报业发展新媒体的赢利模式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您认为对于新媒体的巨大投入是一种浪费吗?“报人办网,十年不成”,对此,您怎么看?

  傅绍万:中国的报纸和报人没有西方的报纸和报人那么幸运。西方报业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才遇到了网络媒体。中国报业刚刚在市场学步,就遇到了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在这个冲击面前,报业理论界和实践者一直在探索对策,但基本的结论是:报纸将死亡,网络将取代报纸。报纸要加快转型,将纸变成网,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活的是报,死的是纸”。在实践中,报业集团纷纷触网,办网站,办电子版,办手机报,搞阅读终端。国际上,英美报业触网步子很大,日本报业触网比较谨慎,中国报业基本学欧美。现在的现实是,报业搞网络,全世界没有走出路子。

  记者:有些人对发展新媒体并没有把握,但一看大家都在搞,自己也坐不住了,怕再不搞,就会被淘汰。

  傅绍万:在这个问题上,大众报业集团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选择,走的是自己的路子。触网的风浪不断刮过来,我们的定力比较强。

  首先,我们提出必须坚守报业。我们的着眼点、立论的依据,主要是报业发展的阶段性、梯次性。阶段性指按照产业发展规律,一个产业有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中国报业必然经过从分散到集中、集聚,形成垄断,就进入成熟期了,目前第二个阶段还没有到来。梯次性是说,一个产业在美国早就衰退了甚至消灭了,在中国可能还在成长期呢!所以,报业还有发展空间。

  第二,对新媒体的态度,我们坚持,让别人探路,我们谨慎跟进。这个探路者,恐怕中国人当不了,要由美国人干,日本人也是在看着美国人试错,错的他们不学,对的拿过来。

  第三,我们形成自己的认识,真正对网络媒体明白起来。别人都说,报纸会死,我们也说不清楚是死是活,问了很多懂行的,讲的道理很难让人信服,我们觉得它可能会死吧。反正多少年以后的事,我们解决不了。跟人家抬杠,地球还要毁灭呢,难道我们的日子就不过了吗?

  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考虑这样的问题,就是只从报业这一面论证报业,毕竟不全面。能不能从网络这一面,来论证要坚守报业?从两个方面都说明白了,说服力就更强了。

  记者:那这个论证的结果怎么样?

  傅绍万:报纸有报纸的优势,网络有网络的优势,报纸和网络互相不可取代,而是可以共存共荣。报纸转型,要利用网络巩固、壮大报纸,而不是削弱报纸,是利用网络巩固壮大报纸的发行和经营阵地,而不是削弱它。作为报业集团,要“坚定不移干报业,风吹浪打不动摇”。

  记者:您这句话很出名很实在。那大众报业集团找到报网共存的依据了吗?

  傅绍万: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必须转型。转型,必须把握正确方向,从政治、经济、媒体三个维度,正确认识三个关系,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防止片面性。

  从政治维度看报网,认清网络和媒体的关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有一套法律法规管理媒体。在中国,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特殊,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就是说,网络如果具有媒体功能,就必须纳入媒体管理,不能任其话语权无边无际,也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办法,而是纳入我国的新闻管理制度。如果它不想纳入媒体的管理体系,那它就要取消媒体功能。

  有一种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提升网民素质,逐步实现网上舆论的理性和成熟。这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本质上,放开了网络,类似于开放了报禁,开放了一个威力比报纸更大的媒体。你把报纸管死,却把网络完全放开,道理上说不通,其后果也将极其可怕。随着理论上的清醒,网络管理必然走上正轨。因此,网络特殊宽松的环境将完全改变,对报纸的冲击将逐步减弱。

  从经济维度看报网,认清报业和一般产业的关系。从产业的角度分析,报纸仍然掌握着社会主流人群,掌握着社会主流消费群体,掌握着最优质的经营资源。报纸经营是影响力经营。报纸形成影响力,广告商购买这个影响力,报纸获得效益。影响力包括发行量、发行密度、发行人群构成。一个产业,如果市场分割已经基本完成,并出现了垄断寡头,后来者要想挤进这个市场,没有巨额资金投入,或者重大技术突破,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新媒体领域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今天,发展新媒体之艰难,投资取得效益之不易,就不言自明了。因此,报业如果不坚守好自己的阵地,就会失去自己的容身之地。

  从传媒维度看报网,认清报纸和网络的关系。网络是无边界的平台,人人都可以传播,形成信息的汪洋大海,价值反而弱化了,选择就显得重要了,没有选择就没有价值。媒体传播的生命在于新闻的真实性、导向的正确性。这是报纸的强项。虽然网络新闻内容,部分来自传统媒体,但是,由于它的趋利性,往往采用标题党的方式进行加工,效果依然是失真和误导。人们需要了解新闻事件,更需要正确认识新闻事件,报纸专业队伍的加工、解读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这些方面,都决定了网络代替不了报纸。

  记者:这三个维度也可以说是三个依据吧。很多说明报纸没有明天的论据是,现在的青少年很少读报,报纸读者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一趋势?

  傅绍万:这个问题确实让报业困惑。对于青少年读者群体的减少,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报纸传播的是主流价值,在我们这种国情的国家,党委、政府靠报纸等权威、主流媒体传播自己的主张,传播主流价值观。一个中国公民,要想在政治上进步,在经济界有大的发展,必须融入主流社会,就必须阅读报纸。否则,在政界,他连“老板”想的是什么都不了解,想进步是不可能的。在商界,他也难以和政府与管理部门有效地进行沟通。所以,青少年进入社会以后,随着角色的变化、作用的提升,一定会拿起报纸。

  大众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

  报业生存还是死亡

  记者:党报一路走来,其发展经历了不少曲折,定位也几经波折。请问您认为党报的定位应该定在哪?是和市场类报纸一起抢市场,还是另有新途?

  傅绍万:对于党报的定位,我有深切的体会。大众日报的定位发展基本与全国省级党报相类似。在1992年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之前,党报一报独大,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1992年之后,市场类报纸风生水起,迅猛发展,党报受到冲击,开始探索自己应该走怎么样的发展之路。

  记者:现在回头看,当初党报探索自己的定位也走了不少弯路。

  傅绍万:从1992年到2000年前后,党报学习和模仿市场类报纸,加厚版面,版面设置和内容向市场类报纸看齐。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口号是,党报要“既走进机关,又走进家庭”。结果是,家庭没走进去,机关阵地也在丢失。

  2000年以后,一些党报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党报要生存发展,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走自己的路子。模仿市场报,是死路一条。报纸多了,报竞人择。在一个广大的报业市场上,一张报纸不可能一网打尽所有读者,只能适应一部分读者群的需求。所以,党报必须接受市场的选择,要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读者群,满足主导读者群的需求。党报提出的“既走进机关,又走进家庭”,显然极不现实。广泛的适应,导致广泛的不适应。

  对于党报的定位,过去业界一般按区域、行业、人群划分。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也是定位理念的新发展,就是按人群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来划分。这样的划分,更能触及到定位的本质。因为报纸吸引读者,最关键的原因是报纸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读者合拍。如果不合拍,读者就不会订这张报纸,更不会读这张报纸。定位就是选择,准确定位关系报纸方向,非常重要。

  记者:定好了位,报纸才能不随波逐流,不迷失前途。您对报业的发展前景一直都满怀信心,在当下的衰退氛围里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啊。

  傅绍万:我这个信心不是盲目地相信报业有前景,而是基于对报业发展环境的认识。在我国,目前是报业发展最坏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所谓最坏,就是竞争已经发展到各报业集团支柱报纸的竞争,进入集团与集团对决阶段。体现为成本加大,利润锐减。这是全国多数报业集团面临的处境。所谓最好时期,是在一些区域市场上,强势报业集团形成了很强的掌控力,开始由竞争转向竞合,通过竞合实现对区域市场的控制甚至垄断,打开了未来报业发展巨大的利润空间。像大众报业集团,整合青岛、潍坊、临沂、菏泽报业集团的市场类报纸,在烟台、淄博、东营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基本控制了山东报业市场。整合后的报纸,利润增长3-4倍。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手段,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整合,最终走向区域市场的有效控制和规范发展,将是未来报业的基本走势。

  记者:您觉得报业的转型之路到底在哪里?

  傅绍万:这是大家都在探索的。但有一点一定要认清:报业的转型必须准确把握方向,这事关报业前景,关系报业的生死存亡。近几年大众报业集团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就是因为选择了正确方向。而一些报业集团快速衰退,就是因为犯了方向性错误。我们集团报纸主业稳固,舆论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集团利润由2004年的3750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7.02亿元。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大众日报三大支柱报纸去年利润分别达到2.1亿元、1亿元和5000万元。我们不能从理论到理论,推论事物应当是什么样子,而是应当认真地去研究现实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结论立得住脚,就回答了报纸是生存还是死亡这个根本问题。而接下来就是操作性、技术性问题了。报纸有效应对网络冲击,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还要学习网络的长处,用好网络的优势。

  记者:可否预测一下未来报业发展前景?大众报业的发展前景是怎么规划的?

  傅绍万:我想,未来报业乃至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以资本为支撑,跨地域、跨媒体兼并、重组、扩张。以资本为支撑,条件是媒体通过改革成为企业,关键是推进媒体上市。社会上的新兴媒体之所以形成强劲发展势头,并不是它们的赢利模式多么先进,经济效益多么高,而是因为在资本市场上占了先机,靠上市圈钱形成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具体到我们大众报业,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半岛传媒的上市步伐,同时谋划把大众网培育成上市题材,把握趋势,抓好机遇,使大众报业集团进入强势传媒集团行列。

    原载于2013年8月总第328期《中国报业》

(责编:陈晓、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