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中国报业>>2013年7月

跋涉在播种希望的沃野上

——北大荒日报社“记者在一线”采访活动回眸

韩志营

2013年09月09日10:24    来源:中国报业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 韩志营

  基层是新闻的源泉,行走是记者的本色。3月18日,北大荒日报社“记者在一线”采访团队再次出发。红色“猎豹”采访车似一团火,又一次将新闻人的激情与汗水、希望与梦想播撒在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

  身入,还需心入

  老记者遇到了新问题

  春节刚过,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徐广耀就开始对采访活动进行构思和设计--传播形式上,发挥“一报一刊一网”的全媒体优势;队伍搭建上,由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带队;采访对象选择上,重点关注偏远地区。

  动员会后,徐广耀将一张新出版的《黑龙江垦区公路交通图》郑重地交给采访组长尹少峰,并和领导班子成员亲自为采访组送行。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沉寂了一冬的北大荒重现生机。采访组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依次走过位于“金上京会宁府”的阿城原种场、张广才岭下的山市种奶牛场、威虎山下的省重点旅游名镇海林农场等地,进园区、到工厂、入农家……每天都传回最新鲜的“成果”,开局看上去很顺利。

  但每天在编辑部指挥“作战”的徐广耀却从发回来的文字稿件、新闻图片、视频资料里发现了问题。记者虽然到了基层,但深入不够。

  看来光沉下去还不行,还得接地气。由于“一线”记者住的房间里没有固定电话,徐广耀就让尹少峰把手机置于免提状态,开起了“电话会议”,和采访组的记者们一起“会诊”。

  “我看是老记者遇到了新问题。少峰你以前当记者,靠听听介绍、拿点材料,照样能完成任务。现在我们转作风,要带着感情真正沉下去,身到,心也要到,不能只是闷头记,还要和被采访对象面对面地交流,仔细观察现场。这样写出的东西才能生动活泼,有可读性。”

  “到了一个地方,采访现场不要太多,贪多嚼不烂。涉及内容要少而精,要深抠细挖,深入再深入。写的时候,口子开得小一点,要学会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记者不能简单地当'翻译员'、'复读机',要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融进去。”

  ……

  从3月末到4月初的10多天里,几乎每天半夜处理完稿件后,徐广耀都要通过电话和“一线”的记者们开个“诸葛亮会”,交流一下体会,谈谈自己的想法。

  对历经多年实践已形成固定采写习惯的老记者而言,“转作风、改文风”无疑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但阵痛过后,就是“脱胎换骨”,更贴近的作风、更朴实的文风,铸就了一批更抓眼球的高质量作品。

  在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农场,尹少峰站在雪后的大街上,与几位清洁女工唠起了家常,写出了《小城因你而美丽》,展现“城镇美容师”的情怀;在黑龙江边的延军农场,记者付明走进个体农机修理厂的车间,了解厂长李佳贵自主创业的故事,写出了《李佳贵的农机情结》。

  虽然关注的是小人物、小故事、小片段,但反映的主题并不小,真正体现了小中见大。《雪中架线》写的是电业工人迎风冒雪架设电线的现场,却折射出农场加快水田开发的大背景;《白桦林的守护者》再现护林员的工作场景,却反映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大主题;《街道管家》写了几位普通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故事,却反映了城镇社区管理创新的新课题。

  对司机兼摄像记者的夏天来说,在40多天的采访活动中,最令他难忘的是从红色边疆农场到逊克农场的那次“历险”。

  4月23日早晨,采访组从红色边疆农场出发,奔向下一个采访地点--逊克农场。由于前几天高温,四周山上的雪水融化,大量雪水使通往逊克农场的多条道路被冲垮。要想到达目的地,只能绕行200多公里。怎么办?采访组马上向徐广耀请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办法尽快赶到逊克农场。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前往现场!”领导的要求坚定了采访组的决心。离逊克农场场部还差20公里时,惟一的一条道路被雪水冲塌了三分之二。夏天让其他人下车步行过去,决定试着把车开过去。他摇下了车窗,一方面将头探出来看着路的边缘,另一方面万一有危险可以随时跳车。将车开到坍塌处,夏天探出头看了一下轮胎的位置,按照尹少峰和付明的指挥,小心翼翼地把车开过了危险路面,左右车轮正好压在了那点路的边缘上。

  下车后,记者们立即对农场抢修公路的情况进行采访,及时写就了《紧急抢修》一文,连同照片一起发回编辑部。对这组报道,徐广耀十分重视,连夜撤下已经排好的版,用半个版的篇幅刊发。

  行动,还需互动

  用情做有温度的新闻

  一路奔波,一路实践,一路思考,记者对新闻理念也有了新认识。客观报道是记者的天职和准则,但客观不等于没有情感。记者的体会是,和被采访者互动,把自己融入新闻现场,真切体验被采访者的感受,用真情、热情和激情做有温度的新闻。

  在饶河农场,为了体验养路工人的辛苦,记者付明和赵阳与工人们一起扫雪。“20分钟不到,记者已疲惫不堪、浑身是汗,可身边的养路女工依然平静地重复着铲雪、扬雪这样简单的动作,哈气在她的面庞和帽子上结满了冰霜。”在《人在路上 路在心上》一文中,由于感触真实而深刻,记者流露真情的文字像自然流淌的溪水,润泽着读者的心田。

   4月19日,“记者在一线”团队来到位于科洛河畔的嫩北农场,正赶上几位职工在地里排水,记者们顾不上休息,下了车换上水靴,就加入到排水队伍中。他们一边挥锹清沟,一边与职工聊着,深入了解当地抗灾情况。不知不觉中,排水沟越清越宽,从田野奔向水渠的水越流越快,记者掌握的素材也越来越丰富。虽然没用笔和本,没记一个字,尹少峰却顺利地完成了《抢排积水》的写作。此稿由于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紧扣抗春涝大主题,受到报社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互动、体验、融入,和锅炉工人一起往炉内加煤,和农机修理厂工人一起搬运配件,和健身中心的退休职工打一场乒乓球……在零距离接触中,记者不仅体验到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光荣,更全面展现了北大荒日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本色与追求。

  秉持,还需坚持

  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

  秉持“三贴近”的原则,北大荒日报社已经连续四年开展“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

  2010年4月16日至5月9日,报社编委、摄影部主任王亚光和摄影记者孟繁俊,驾驶“猎豹”越野车,横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越过松花江、嫩江,完成了“走进春播一线”大型采访活动,从22个农(牧)场发回23篇文字稿、24幅图片。

  为了贯彻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对垦区110多个小城镇进行全方位宣传的精神,2010年5月19日至9月10日,报社“走进百场百城”,以113期精彩报道,在省内各媒体中率先完成了省委布置的任务,并通过一个个火热的场面,反映了北大荒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决心与力度。

  2011年4月22日至5月29日,报社再次启动“走进春播一线”大型采访活动,派出4名记者,38天行程1.25万公里,从36个农(牧)场发回36篇文字稿件、37幅图片和36条视频新闻。这也是报社首次派视频记者参与“走基层”活动。

  2012年4月10日至5月25日,北大荒日报社开展“记者在一线”大型采访活动。这次活动由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徐广耀亲自带队,行程2万余公里,到了50个农(牧)场,共发文字稿90篇、图片78幅、视频新闻29条。在八五三农场,徐广耀不仅完成了《雁乡四月大写意》的采写任务,还代表报社与低收入职工王金库、段秀丽夫妇结成了帮扶对子。

  2013年的“记者在一线”采访活动一直持续到4月29日,共采访了39个农(牧)场和1家工厂,发文字稿80篇、图片近百幅。

  四年来,被装饰成红色的“猎豹”越野车载着记者走遍垦区各地。像一股红色的旋风,像一道靓丽的风景,北大荒日报记者以“白加黑”、“五加二”和“豁出去”的精神,以及一系列高质量的新闻作品,赢得了同行和受众的认同。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就像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赛跑,需要新闻工作者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此,北大荒日报社把“走基层”作为“规定动作”,明确提出要建立“走基层”的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

  (作者单位:北大荒日报社)

  原载于2013年7月总第326期《中国报业》  

(责编:陈晓、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