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中国报业>>2013年7月

【意见领袖】传统媒体被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

2013年09月09日10:19    来源:中国报业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阅读提示

  当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之时,传统媒体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如果传统媒体消失,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所谓的“新媒体”“自媒体”能担当起媒体的所有功能吗?

  假如没有传统媒体

  □ 于洋

  当今,传统媒体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其核心业务受到巨大冲击。媒体的光环弱了,媒体人的热情少了,连新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不愿再做媒体了。

  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报纸快要消失了,广播只剩交通台了,电视变成娱乐场了。再看看世界上的媒体大亨们,新闻周刊停刊了,论坛报业集团申请破产了,纽约时报卖楼了。一时间,整个传统媒体行业大有泰山将倾之势,仿佛未来注定是新媒体、自媒体的天下。

  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了传统媒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有人会说,没有了传统媒体我们还有网络啊,网络传播更快,信息更多,互动更便利,能看微博为什么要读报纸,更何况现在传统媒体的大部分新闻素材也是来源于新媒体。

  但事实是,并不是传统媒体离不开新媒体,而是新媒体无法离开传统媒体。今天,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专业的新闻网站,无论是微博上的媒体账号还是意见名流,最核心的内容无外乎两大部分:用醒目的标题转载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用更醒目的标题质疑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

  传统媒体之于新媒体,并不是指内容或理念上的传统,而是媒介上的区别。报纸有近400年的历史,广播和电视也有百年的历史,它们在自己所依赖的媒介上,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形成了各自的制作流程、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也造就了一批星光熠熠的作品和名字,影响了时代,推动了进步。虽然产品的内容和形态一直在发生变化,但在其严肃性和规范性基础上形成的媒体公信力仍是其最核心的资产,也塑造着传播业的价值取向。

  新媒体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媒介更新换代快,信息生产量大,很难由一个媒介自发地形成约定俗成的规则,很多信息的发布者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来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互联网是一个产业,是一笔生意,一些网站对利润的追求远大于对社会责任的坚守。而且网络传播有自己的受众,快阅读和浅阅读仍是互联网阅读的特色,严肃新闻很难成为网络新闻的主流。

  传统媒体如果不复存在,新媒体也无法健康发展。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求证和制衡,网络谣言在舆论场中会更加泛滥猖狂;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整合和梳理,碎片化的信息可能永远不能拼凑出事实的真相;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严肃和坚守,花边八卦和低俗信息会迅速充斥整个网络空间。

  舆论环境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每天嘈杂不休的信息洪流永远是时代的表象,在表象下面流动的才是一个时代的真相。我们需要随时的信息更新,也需要严肃的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就像两个轮子,厚此薄彼或非此即彼都无法支撑起当下的时代。(人民日报供稿)

  “自媒体”是个被夸大的概念

  □ 曹林

  与“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句话一样,“自媒体”这个词在当下很是火热,因为它迎合了公众在传播中的中心感和主体意识,满足了网友摆脱被动的受众身份、自立门户“成为信息发布中心”的想象。但在公众欢欣鼓舞地自诩为“通讯社”、“电视台”,自以为可以“逆袭”甚至取代传统媒体而登堂入室时,我不得不泼一盆冷水:自媒体其实是一个被夸大的概念。微博再万能,网络再强大,社交平台再热闹,个人的账户也只是人际交流的空间,无法担当起媒体的功能。

  先从媒体的概念来说,最简单的描述是“传播信息的媒介”--依此来看,个人微博似乎可以担当这一功能,因为我们接收到的很多信息,都源于微博。但是,我们只是“接收”到这些信息,最终确证这些信息的真假,多数还得依靠传统媒体。“自媒体”无法真正承载起“媒体”的功能,因为作为个人,无法跨越“公信力”这道门槛。

  媒体的功能,不仅在于传播信息,更在于它有一套制度安排和系统设置,对信息进行把关,保障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以一个单位的形象和声誉为担保,塑造自身的公信力。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但要成为“媒体”,必须拥有采集、核实、发布信息并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而这些,所谓的“自媒体”都不具备。

  个人微博的影响力再大,再有公共精神和公益追求,也只是私人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不具备公共属性。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功能在于娱乐、交流和制造零碎的话题。每天所生产的数亿条微博,并没有多少是原发,更算不上新闻。微博上的多数新闻信息,都转发自传统媒体,或者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虽然时常也会曝出一些新闻线索,但仅仅只是“线索”,最终还需要传统媒体的“介入”才能成为新闻。

  不可否认,随着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兴起,大众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革命性的。所谓的“自媒体”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着新闻的时态和语态,但到目前为止它还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不可能替代传统媒体。

  当下,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在某些问题上承担了太多“报道”的功能,这是不正常的,既导致了假新闻的泛滥,也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一个健康的社会,专业有分工,新闻报道的任务应交给媒体,而不要让社交平台发挥其无力发挥的功能。(中国青年报供稿)

  从未对媒体责任丧失信心

  □ 陈峰

  传统媒体的一个特征,是内容生产的精英化和传播渠道的控制。在传统媒体,编辑部是内容生产的把关人,而渠道,不管是平面媒体的发行渠道,还是广电媒体的频道落地,都是在媒体及媒体管理部门的控制之下。

  互联网的出现,首先是从渠道上打破了这种垄断。从门户时代的新闻跟帖,到论坛与博客用户生产内容,再到今天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民众可以不再借助媒体就直接对社会发声。

  传播渠道的全面变革,必然带来内容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应该说,全世界的传媒业界,都没有做好迎接这种挑战的准备,中国尤甚。

  以前一条新闻线索,要经过记者的采访、编辑的把关,最后才能见诸报纸这样的媒体。而现在网民直接上网发声,如果能够得到意见领袖的关注,则这种发声就会被迅速传播,其力量之大,是传统媒体很难想象的。雷政富案,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这时候,传统媒体会发现以前自己所依靠的独家新闻、时效性等都面临挑战;所谓的自媒体,也不再讲求任何中立客观的要求,没有任何采访,甚至看不出任何消息源的消息,就可以被放出来,平衡更无从谈起。很多长篇大论,看来看去只有一个匿名的消息源,对其中涉及到的任何一方,都没有采访和求证。包括一些传统媒体人创办的自媒体,也大都是这种操作手段。

  十年来,互联网成为传媒中最大的一块增量,这个增量极大地稀释了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努力,人们开始怀疑的不仅仅是新闻专业主义,甚至开始怀疑记者存在的价值。很多人会问,如果微博上什么都有,要记者何用?

  一方面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上,媒体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爆炸式传播;另一方面,传媒自身的存在价值都受到了挑战,更不用说价值观和新闻专业主义了。

  传媒在各种新技术的冲击下,会有很多变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内容发布形式的变化,渠道的变化,终端的变化,但新闻价值永远不会变。民众对媒体价值的质疑,更多是媒体自身做得不够好,他们看到媒体因为各种原因,能够提供的内容并不比自媒体的内容更专业更深入。

  只要世界在转,新闻就永远不会停,新闻媒体的价值就永远存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真正的新闻专业主义,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新闻作品。( 南方传媒研究供稿 )

  原载于2013年7月总第326期《中国报业》

(责编:陈晓、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