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中国报业>>2013年7月

“屏媒”给报业带来新机遇

王 楠

2013年09月09日10:05    来源:中国报业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

    □ 王 楠

  2012年,中国受众深度接触媒体频率排名显示,手机超越报纸、杂志,与电视、PC成为三大媒体,与此同时,以Pad、LED大屏等各类屏幕终端为载体的媒体蓬勃发展,中国全面进入“屏媒”时代。

  “屏媒”对社会的全覆盖,给报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以手机、Pad为代表的新兴移动互联网,正成为报业发展“屏媒”的蓝海。

  首先,大屏占据人群密集场所的关键位置,有利于信息主动传播

  大屏往往设于政府机关、高校、园区、机场、高铁、商场、医院、银行、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占据当地不可再生的关键位置资源,有利于信息与服务的定向发布,直达目标用户群,且不易被替代。

  其次,媒体在公共场所部署大屏比广告商更容易

  毋庸置疑,由于位置资源的稀缺,主管部门对公共场所的大屏经营者会提出更高要求,同步提供内容与服务的传统媒体在参与文化惠民建设方面比广告商业机构更具优势,介入几率大、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第三,大屏对报纸的版面艺术承接最好

  版面是报媒区别于网媒条目式信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如果说在手机屏幕上条目式信息更占优势,那么在大尺寸LED屏上呈现报刊版面,效果则最好。这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报媒特色最佳的传承。

  第四,广告与内容绑定的业务模式可以在大屏上延续

  互联网对纸媒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读者流失、新闻价值下降,最终导致广告模式的衰退。大屏物理网点与互联网融合的特性,可以最大程度延续并提升内容与广告绑定的业务模式。而这种模式是纸媒最擅长的,且只有这种模式继续发挥效益,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屏媒”。

  第五,手机与大屏可以跨屏交互,形成地空立体网络

  大屏属于公共媒介,具有公开化、落地性等特点,但它不适合做一些私人化的操作,互动性不如手机。引入AR等技术,可以建立手机与大屏多态互动机制,辐射带动针对手机用户的信息与服务,实现更多业务的落地。

  (作者:联著实业董事长、闻道网报平台创始人)

     原载于2013年7月总第326期《中国报业》

(责编:陈晓、胡线勤)

传媒产业更多

经 营

投 资

广 告

发 行

媒企互动

图说天下更多>

访谈﹒直播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向网络强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友情链接

| 信息产业部 | 文化部 | 国家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总署 | 国家版权局 | 新华传媒 | 中国记者网 | CNNIC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上海报网 | 传媒 | 中国广告网 | 北京大学新媒体 | 新闻记者 | 中国记者 | 青年记者 | 中国网联网 | 今传媒 | 新闻与写作 | 湖北传媒 |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 传媒培训网 | 中国出版网 | 华夏记者网 | 新闻实践 | 国务院新闻办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文明网 | 中国记协 | 中广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东方网 | 千龙网 | 浙江报业网 | 龙源期刊网 | 传媒网论坛 | 新民网 | 新华月报网 | 艾瑞咨询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新华网互联网频道 |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 中国产业网 | 中国电视批评论坛 | 中广互联 | 山西出版传媒网 | 广播电视信息 | 新浪传媒| 网易传媒 | 龙新网 | 搜狐传媒 | 天津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摄影报摄影大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