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前夕,中國政府發表了《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新的國防白皮書庄嚴宣示了新時代中國防御性國防政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內涵,對於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和國防意識,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國防政策的正確認識,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憂慮,有力駁斥和嚴正回擊“中國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等謬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時代中國防御性國防政策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經歷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無論是在貧窮落后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改革開放時期,還是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都是一以貫之、毫不動搖地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新時代中國防御性國防政策更是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
以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根本目標。中國是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堅決懾止和抵抗侵略,保衛國家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社會穩定,反對和遏制“台獨”、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打擊“藏獨”“東突”等分裂勢力,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重大安全領域利益和國家海外利益,支撐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首要職能使命和防御性國防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以堅持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為鮮明特征。中國的國防建設和發展,始終以滿足國家安全的正當需要為基本原則,堅持結伴不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堅決反對侵略擴張的帝國主義,堅決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霸權主義。中國不走一些西方國家追逐霸權、“國強必霸”的老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富國與強軍相統一、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協調的和平發展之路。中國國力和軍力無論怎麼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都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以貫徹落實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為戰略指導。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基本精神是實行積極防御,堅持防御、自衛、后發制人,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堅持全民國防,創新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強調遏制戰爭與打贏戰爭相統一,強調戰略上防御與戰役戰斗上進攻相結合,強調有效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
以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為發展路徑。建設同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指明了前進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為全面推進新時代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安排。到本世紀中葉,當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時候,人民軍隊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中國的國防將全面增強、堅如磐石。
以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意義。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已被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和接受,也為中國國防建設賦予了更加廣泛的國際意義,為中國軍事力量發展和運用提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任務要求。中國是忠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負責任大國,中國軍隊積極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積極服務和可靠保障。
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是中國國情決定的
中國始終不渝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不是權宜之計,而主要是基於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國家的內政與外交、國防的目的與手段等基本國情作出的必然選擇。
社會主義中國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國家與帝國主義國家、霸權主義國家的對外政策、國防政策,有著本質的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還明確規定,中國武裝力量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等。從中可以看出,防御性國防政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使然,是中國武裝力量使命任務的應有之義。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政治決定軍事,政略決定戰略。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必須走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國防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根本目的是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因此需要且必須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而不是其他。
近代以來國家飽受欺凌侵略的深刻反思。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110年間,中國備受西方列強侵略和欺凌。新中國成立,讓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飽受侵略和戰亂之苦的中國人民,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熱切期盼繁榮安定的幸福生活,深深懂得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中國絕不會把自己曾經受過的戰爭和災難強加給其他國家,也絕不允許任何國家再侵略我們的國家,欺凌我們的人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繼承。中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智慧、善良和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張“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不戰而屈人之兵”視為戰略指導的最高境界,兩國相爭時把“伐謀”“伐交”作為上策,“伐兵”和“攻城”當成下策,等等。這種“和合”“止戈”的傳統文化深深根植於中國人的思想深處。
始終不渝為捍衛國家利益和維護世界和平作貢獻
事實勝於雄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是講誠信、守信用的。中國防御性國防政策不僅寫在法律中,更落實在行動上。
中國從未主動挑起過戰爭和武裝沖突。中國是熱愛和平的國家。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日益強大。盡管如此,中國卻從沒有侵略過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佔領過別國一寸領土。與個別鄰國發生的為數很少的邊境武裝沖突,都是在國家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侵害,和平手段全部用盡的情況下,迫不得已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堅決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中國一貫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爭端。中國領土陸海兼備,是世界上鄰國最多、陸地邊界最長、周邊安全環境最復雜的國家之一。中國始終致力於用談判協商、和平方式解決與一些國家存在的領土糾紛和海洋劃界爭端,目前已與14個陸地鄰國的12個解決了邊界問題,與有關國家在海洋劃界問題上取得了一些共識,總體上是陸地邊界基本穩定,海上爭端趨穩向好。
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實現完全統一的國家。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直到現在,仍然以最大耐心,期待著與台灣同胞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
中國積極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與義務。中國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把自身安全與世界和平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中國軍隊積極推進新時代國際軍事合作,努力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貢獻。多年來,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主要出資國之一。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近4萬人次,13名中國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中國積極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2012年以來,中國軍隊組織或參加馬航失聯航班搜救、菲律賓“海燕”台風救援等多項行動,受到當事國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繁榮富強、安全穩定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新時代中國國防將順應浩浩蕩蕩的世界大勢,立足中國國情軍情,始終不渝地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全面建設鞏固國防和世界一流軍隊,堅決有效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特聘首席專家、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