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時事政治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

鄭師渠

2019年04月30日10: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五四運動之所以成為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是因為它一方面標志著鴉片戰爭后,無數志士仁人的奮斗都無法挽救民族危亡,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經走到盡頭﹔另一方面則標志著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由此拉開了帷幕。

  ■五四運動后,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蓬勃興起,馬克思主義在知識界迅速傳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便在思想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五四運動是鴉片戰爭后頻遭侵略與蹂躪之害的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發起的一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今天,紀念五四運動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努力推動當下歷史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我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既因這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而壯懷激烈,又深感可以告慰先輩——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紀念五四運動的最好方式,就是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一

  習近平同志強調,100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即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五四運動創造的寶貴財富。

  五四運動之所以成為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是因為它一方面標志著鴉片戰爭后,無數志士仁人的奮斗仍然無法挽救民族危亡,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經走到盡頭﹔另一方面則標志著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由此拉開了帷幕。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與干部上的准備。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以后,中國改換了方向。”

  五四運動既是中國人民愛國主義高漲的產物,同時也是新文化運動促進國人思想解放的產物,還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產物。梁啟超對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關系說得很明確:“此次政治運動,實以文化運動為其原動力,故機緣發於此,而效果乃現於彼,此實因果律必至之符。”毛澤東精辟地指出了五四運動的社會基礎:由於那個時期新的社會力量的生長和發展,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一個壯大了的陣營,這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所組成的陣營。

  五四運動所彰顯的偉大歷史意義表明,學生運動要融入民族復興的歷史洪流中、接受正確的領導,才能有光明的前途。五四運動之所以能成就自身的價值,歸根結底在於它超越了單純的學生運動,獲得工人階級與工商各界的廣泛支持,工人階級積極參與了這場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后的歷史也表明,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自覺投身於中國革命的洪流,學生運動才有正確的方向和遠大的前途。中國共產黨一直注重引導青年學生、依靠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20周年時,毛澤東發表《青年運動的方向》,號召青年將全國人民組織起來,為打倒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國而奮斗。這既體現了我們黨對青年運動之期許,同時也體現了我們黨對青年運動的堅強領導。

  二

  五四運動從廣義上說也是一場新文化運動,但以1919年5月4日為界,這場新文化運動的前后期又不可同日而語。前期主要是“以西學反對中學”,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反省﹔而后期則同時對西方文化進行反省,開始追求發展民族新文化。五四運動后,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蓬勃興起,馬克思主義在知識界迅速傳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便在思想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20世紀初,正當一些國人熱衷於“以西學反對中學”之時,卻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的西方文化也出現了危機。“歐洲文化既陷於危機,則中國今后新文化之方針應該如何呢?”這是當時人們的疑惑。從總體上看,當時人們的回應主要有兩個取向:一是以梁啟超等人為代表,他們歸趨西方以尼採、柏格森為代表的反省現代性思潮,認為中國近代學習西方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所效法的西方文化長期以來便是處在一種“病的狀態中”,故當提倡“中國人之自覺”,要在重新審視中西文化的基礎上發展民族新文化。二是以李大釗為代表,主張馬克思主義。正如毛澤東曾論述過的,“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麼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於是中國人轉而“以俄為師”,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便煥然一新。這兩個取向存在重要的共同點:對西方資本主義都持批判態度。在李大釗等人的影響和當時形勢的推動下,中國掀起了一場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馬克思主義開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領域發揮指導作用。拋棄資本主義的救國方案,走馬克思主義指引的道路,是當時相當多的中國先進分子共同作出的歷史性選擇。這是五四運動之后的新文化運動最基本的特征。

  在五四運動之后的新文化運動中,國人已超越了前期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開始了追求發展民族新文化的新階段。這即是說,當時人們已經站在文化自覺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堅持把唯物主義作為思考國家與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武器,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科學的評價與態度。在抗戰初期,毛澤東就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我們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觀點,其后又提出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的主張。不難看出,新文化運動后期出現的復興民族文化的自覺,最終經由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努力,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

  五四運動是鴉片戰爭后頻遭侵略與蹂躪之害的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發起的一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今天,紀念五四運動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努力推動當下歷史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同志指出:“觀察歷史的中國是觀察當代的中國的一個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五四運動后,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100年前的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奔走呼喊,今天的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砥礪奮進。百年來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昭示我們: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始終堅持正確的歷史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今天弘揚五四精神的根本所在。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內含著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要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消極落后的東西。新文化運動時期,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批判自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簡單否定、一味抹殺的民族虛無主義非理性傾向。近代中國國衰民窮,長期處於落后挨打的境地,從而造成近代國人對中華傳統文化自信心不足。五四運動百年后的今天,物換星移,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中華文化的振興方興未艾。我們要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以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復興。

  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五四運動后一代又一代青年之所以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屢建功勛,歸根結底在於廣大青年在不同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自覺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習近平同志強調:“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史學會原副會長)

  《人民日報》(2019年04月30日10版)

(責編:戴靖、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