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傳媒聚焦

沈國榮:擎創新之旗 守護“科技報國”初心

沈崢嶸

2019年04月24日08:59    來源:中國報協網

原標題:與共和國同齡的院士沈國榮——擎創新之旗,守護“科技報國”初心

   4月19日下午,在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瑞繼保”),我們見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瑞繼保董事長沈國榮。一件白色襯衣、一雙平底布鞋、一口蘇南口音普通話,他看起來嚴肅而親和。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瑞繼保董事長沈國榮

  “我在電力技術科研一線工作了40余年,見証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全過程,深深地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與共和國同齡的沈國榮不僅成就了自己在電力系統控制保護領域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的人生,更推動了我國電力控制保護行業發展、國家電力科技進步的大跨越。

沈國榮院士指導科研人員

  志向高遠——

  “比肩世界一流,掌握繼電保護核心技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使我們祖國由弱到強,不斷壯大﹔持之以恆、鍥而不舍使我們南瑞繼保實現自主創新,躋身世界行業前列。”沈國榮簡明並充滿自信地詮釋了南瑞繼保持續創新的務實精神。

  “我們必須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這個報國初心,沈國榮進入南京電力學校學習就埋下了種子。1970年,沈國榮從南京電力專科學校畢業后分配到水電部南京水利電力儀表廠(后來更名為南京電力自動化設備廠)。幾年下來,他積累了很多電力裝配、調試及設備維修實踐經驗。此后,他揣著理想進入華北電力學院深造,后又分別於1979年、1982考入南京自動化研究所(南瑞前身)的研究生班、電力部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自動化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

  他原創性地提出了“工頻變化量繼電保護原理”、“振蕩閉鎖開放原理”和“循序阻抗判別原理”,解決了繼電保護安全可靠和快速動作難以兼顧,以及電網失步和系統振蕩難以區分的歷史性難題,奠定了我國繼電保護理論的國際領先地位,基於以上理論體系研制的繼電保護為世界上動作速度最快、准確率最高。

  鍥而不舍的創新精神使沈國榮在此后的職業生涯中迎來了豐收的一年。1999年,根據他的原創系列發明專利開發的繼電保護產品獲得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同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提出並組織構建了以“三道防線”為基礎的電網安全穩定架構,為保証我國二十多年未發生因故障引起的大面積停電事故起到關鍵作用。他帶領團隊開發的系列化電力控制保護,以及柔性直流輸電、統一潮流控制系統(UPFC)等高端智能電力裝備,搶佔世界電力前沿技術制高點,為實現電力裝備制造行業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做出了積極貢獻。

 

南瑞繼保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系統

  務實創新——

  “做精主業、外延發展,創新產業之路”

  “創新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創造價值﹔創新是積累的過程,是持續改進提高的過程﹔做到最好就是創新。”這是沈國榮的創新理念,他說到做到,創建企業帶領員工將學術理論變成了一項項“首次”、“首個”具有重要價值的現實技術及先進裝備。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科研院所產業化大潮中,從事繼保保護研究的沈國榮深感我國在該領域產業化與國際上的差距,帶領一批技術骨干創業,以其原創的“工頻變化量原理”發明專利為核心系列繼電保護及自動化產品的成功應用,為我國重大裝備國產化作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繼電保護技術居國際領先地位奠定了基礎。

  作為南瑞繼保的創始人,沈院士堅信“做精主業、外延發展”企業產業化之路。實踐証明,南瑞繼保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堅持優勢領域的做深做透做精,並在豐富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向相關領域拓展,每拓展一個領域均能迅速成為行業翹楚。從高壓、超高壓線路保護到電力系統主設備保護﹔從變電站自動化、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系統、超高壓直流輸電保護與控制系統的體系化發展,到國內電力保護和控制領域最大的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每一個階梯,都讓沈國榮感到:隻有在務實中創新,才能確保企業發展穩中求進。

  為支撐“西電東送”國家能源戰略,從2001年起,沈國榮領導技術團隊,承擔了直流輸電控制和保護系統技術引進及設備國產化任務。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研制了國內首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力控制保護平台,在此平台上自主開發了直流控制保護系統,打破了ABB和SIEMENS在該領域的壟斷,整體性能優於國外產品。

  “科學組織起來的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財富。”沈國榮院士的人才理念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他認為公司最有價值的是人才,南瑞繼保著力為人才提供良好的事業平台和發展空間,注重解決員工住房等生活問題,為員工創造了和諧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解決了員工的后顧之憂。

  2011年,南瑞繼保完成股權重組,探索並走出一條混合所有制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之路,新動能更加強勁。他們堅持務實高效的運行機制、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和長遠發展的戰略方向不改變,如今,南瑞繼保已成為電力自動化領域國內最大的科研和產業化基地,擁有業界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科研和產業化團隊,形成了核心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得到各界高度認可,走在了世界前列。

  正是基於這一系列關鍵理念,南瑞繼保一次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顯著提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推動電力重大裝備國產化。三峽輸變電工程、大亞灣核電、神舟航天發射基地、舟山多端柔性直流工程、蘇南500KV統一潮流控制系統(UPFC)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無不凝聚著南瑞繼保人才團隊的智慧和心血……

 

南瑞繼保高壓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成果鑒定留影

  不忘初心——

  “不敢懈怠於片刻,未曾棄功於寸陰”

  2009年4月22日,習近平同志視察南瑞繼保時給予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十年間,南瑞繼保人一直牢記使命,擎創新之旗,完成了一次次完美蛻變,向著公司成為全球電氣控制領域最具競爭企業、成就百年民族高科技企業的目標奮斗。

  “我們始終牢記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於南瑞繼保‘再接再厲,不斷攀登電力自動化領域的科技最高峰,為國家的科技創新、科技興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重托,不敢懈怠於片刻,未曾棄功於寸陰。”沈國榮院士表示。

  十年來,南瑞繼保一以貫之將技術創新放在首位,以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柔性交直流輸電等電力領域最前沿技術難題為切入點,持續奮力攻堅,先后成功研制世界首個五端柔性直流輸電系統,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的±1100千伏特高壓換流閥和控制保護系統,世界最高電壓等級、最大容量的500千伏統一潮流控制系統,世界首台535千伏高壓直流斷路器等高端智能電力裝備,並成功實現工程應用,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我們取得的技術成果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真正做到了把核心關鍵技術掌握在中國企業自己手中。”沈國榮院士欣慰地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並強調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作為典型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南瑞繼保的科研和產業結合最為緊密,實現了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化促進科技發展的良性循環。

  2018年,南瑞繼保年產值突破百億元,近十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6%,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均保持同步增長。當前,南瑞繼保的核心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已成功進入全球6個大洲的10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了絕大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電力自動化產品在海外入網國家最多的中國企業,成為電工技術領域“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名片。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令沈國榮印象深刻。“當前,我國仍有部分關鍵技術領域相比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深感肩負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沈國榮院士說,“我們將牢記重托,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堅持務實創新和科學發展不動搖,努力推動我國電力和其他自動化領域技術進步,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多作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再立新功。”

(責編:金春妮、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