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文旅視界

“樹木傳奇”公益傳播活動啟動 綠色時報面向全國征稿

2019年03月12日16:25    來源:中國報協網

  3月12日,植樹節到來之際,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亞太森林組織聯合啟動“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向樹致敬,感恩那些賜福中國的樹木。

  每一種樹木,都是一本活的史書、一部美的傳奇。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風情、社會經濟、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進、國家發展中,樹木的影響總是無處不在。

  “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益傳播活動,通過專家、媒體與公眾互動,從生態、經濟、社會、歷史、審美、人文等方面,揭示一種或一類樹木的獨特價值,及其對中國和中國人產生的深遠影響,向公眾傳播樹木知識,弘揚森林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綠色時報》特開辟《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大型專題欄目,首篇推出《銀杏:穿越時間的永恆》。

銀杏——穿越時間的永恆

  專欄全年面向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科普作者和熱心公眾特約征稿,並將適時推出“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公眾排行榜網絡投票活動,結集出版面向公眾的樹木科學與森林文化讀本。

  了解“樹木傳奇·深度影響中國的樹木”專題文章約稿相關事項,可關注生態話題微信公眾號,查詢歷史消息,也可致電編輯部咨詢,電話:010-84238477、84238571,樹木傳奇投稿郵箱:smcqmlzg@126.com

天目山野生狀五世同堂銀杏

  郭起榮、於釗妍、胡亞平、趙琳瑩、米月穎、李佳佳

  【推薦詞】

  銀杏,是一種有故事的樹。關於她的故事,包含了她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及植物“活化石”的牢固地位,包含了她挺拔姿態、落葉翩躚的灼灼芳華,包含了她抵御逆境、存活千年的堅忍頑強,包含了她與千年佛法、四海文化的紛若淵源,更包含了她產學研多用途融合的無限價值。歲月悠悠,千年銀杏穿行其上,留下了一道道的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絕美景致。

  【樹木檔案】

  銀杏(GinkgobilobaL.)是我國特有珍貴樹種,迄今已有3億多年生活史,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又稱白果、鴨腳子、靈眼、佛指甲、佛指柑等。銀杏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悠久,范圍廣泛,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銀杏渾身是寶,具有觀賞、經濟、藥用等諸多價值。千百年來中國人對銀杏樹情有獨鐘,在中華大地形成了崇拜銀杏的文化現象。

  2017年7月23日,6年一次的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首次落戶發展中國家,在中國深圳召開。會徽是一枚銀杏葉,志願者人稱“小銀杏”,深圳一度成為銀杏的世界。

  一眼萬年

  洪荒年代,遠古人類隻見銀杏,不見恐龍。銀杏在3.4億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就已生長在原始莽荒的土地上。雖然我們無法穿越回億年之前,但是我們可以從化石中窺斑見豹。

  銀杏樹體壽命長。山東浮萊山定林寺仍存春秋時期種植的近4000年的神樹。陝西“上林院”裡有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植的銀杏,每年秋季都成為“網紅”。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尊其為“枰”。浙江天目山仍存“野生狀”分布五代同堂的古銀杏,據說重慶金佛山也有。

  我國著名銀杏專家邢世岩經過實測和統計,告訴我們說:“中國有銀杏古樹名木49120株,分布在全國23個省(區、市)。”

  銀杏比恐龍老,比恐龍活得久,擁有150多個屬,歷經2億年容貌未改。

  二八年華

  1771年,偉大的植物學家卡爾·馮·林奈根據坎普夫的“鐵線蕨樹”正名為Ginkgobiloba。這幾乎是每一個植物學專業學生習得的第一個拉丁學名。銀杏隨著歌德寫給他女神的那首《二裂銀杏葉》抒情詩而廣為流傳。

  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銀杏因為很高的價值、優良的功效、多元的文化而又被稱為金秋聖果、白果、平仲、靈眼、鴨腳、公孫樹、菩提樹、千扇樹。

  從我國新疆克拉瑪依市、黑龍江黑河一線以南,都栽培有銀杏。

  銀杏實生樹“二八年華”15、16年就可開花結果。銀杏雌株、雄株各異,稀有雌雄同體。李時珍也沿襲舊人“二棱為雌,三棱為雄”,其實不足為據。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每年三月初開始,銀杏樹液流動、生根發葉、萌芽展枝、開花傳粉、果實生長、夏蔭濃濃、秋色斑駁、碩果累累,福祉昌延。

  銀杏曾經被安身在紅豆杉科,1896年,發現其有具鞭毛的游動精子,而獨立成科。

  2016年,我國基因組學家發現銀杏的超大基因組,達11G,4萬個基因,是生物脅迫、雌雄異株的理想模式。

  銀杏經受了原子彈的“洗禮”,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心五公裡夷為平地,所有植物被毀滅,那棵離核爆中心1公裡的銀杏樹“劫后余生”,依然郁郁蔥蔥,傲然挺立。

  在長期的歷史演化中,銀杏產生了豐富的遺傳變異。有金葉銀杏、斑葉銀杏、針葉銀杏、蝴蝶葉銀杏、葉籽銀杏等特殊資源。

  因為銀杏研究的卓越貢獻,成就了中國科學院周志炎院士、中國工程院曹福亮院士等一大批科技人才。

  從銀杏中鑒定出170多種化合物,廣泛用於海爾默茨症、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銀杏的外果皮用於誘捕鯉魚,也發現了一些致敏物。

  銀杏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網調顯示,73%以上的網民推崇銀杏作為“國樹”。

  三生有“杏”

  銀杏渾身都是寶,正如兒歌所唱:

  銀杏樹,傘真大,多少娃娃長樹下。

  銀杏花,開中華,長江母親養育她。

  銀杏果,寶疙瘩,成熟落地獻國家。

  銀杏葉,鴨腳巴,撒遍金銀不自夸。

  我國目前銀杏栽培總面積超過20萬公頃,可以分為5大產區,從業人數超過十萬,年總產值超過60億元,形成了一、二、三全產業鏈產業體系。

  銀杏開發的產品豐富,可達1500多種,主要有銀杏藥品、果品、茶、酒、油、保健品、護膚品、化妝品、工藝品、農藥等。最近,有個美國紐約的公司總是通過電子郵件向我推銷奢侈品。

  藥王孫思邈的一道名菜——白果燉雞也成為青城四絕之一。

  我國的銀杏產業已從單純的出口原料,轉型升級為生產中間產品(提取物)和部分終端產品,企業模式正逐漸由單一化模式,走向種植、養殖、加工、制藥、科研、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體系。

  銀杏的一年四季都展示著她不同的美,春的翠綠,夏的繁茂、秋的金黃、冬的滄桑,這些都組成了其獨特的觀賞價值。

  近年來,我國開發了一系列銀杏特色發展區,包括旅游度假小鎮、風情甜蜜小鎮、健康養老小鎮、商貿物流小鎮、文創智造小鎮、科研孵化小鎮等。銀杏在雲南騰沖、廣西桂林、廣東南雄、湖北安陸、江蘇邳州、山東郯城、遼寧丹東等表現出優良的旅游效益。

  銀杏產業在韓國僅次於高麗參﹔德國的銀杏GBE已列入其公共醫療體系﹔日本漢方大量採用銀杏治療疑難雜症。

  四海承風

  銀杏是中國植物學會的會徽,還是中國綠色飯店的等級標志。國內外很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都喜歡用銀杏作為logo元素。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大量的銀杏。《詩經·爾雅》謂其“杜”。畫卷《洛神賦圖》描繪曹植與洛神相遇在皇家園林銀杏樹林下的情景。畫中200多株銀杏樹大小各異,活靈活現,令人嘆為觀止。

  歐陽修以銀杏葉題詩贈友人:“鵝毛贈千裡,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

  南京江寧出土的“竹林七賢”磚畫,有5棵銀杏樹,阮咸在銀杏樹下彈琵琶。

  銀杏與儒、墨、道、佛教都有淵源。孔子聖壇教學、老子手植銀杏樹。墨家提出的“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自強不息”、“赴湯蹈火”的人格精神與銀杏所體現出的濟世利人精神同為近代思想家和革命者所推崇。

  五洲神韻

  郭沫若稱銀杏為“東方的聖者”,出使多國。公元8世紀,銀杏被引種到日本。如今在日本,生長著很多的銀杏,有些城市選擇作為都樹、縣樹、府樹。日本相扑運動員的發束稱為銀杏結。

  18世紀后半葉,銀杏從日本引入荷蘭、意大利、英國等歐洲國家,常引雄株作為行道樹﹔第一株雌株於1814年才在瑞士日內瓦發現。

  2016年,習近平主席與捷克總統澤曼在布拉格拉尼庄園共種銀杏友誼樹。

  銀杏曾遍及北半球,如今,在英國皇家植物園、美國紐約植物園、阿洛德樹木園、德國漢堡大學植物園等都有高大健碩的銀杏植株。

  尾音

  銀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產生過巨大的效益。如今,當年的小樹苗已經長大成林,正獻身於祖國青山綠水的事業,開發資源,發展經濟,傳承精神,弘揚文化。

  參天一樹仰古今,更著東風與日新。

  【作者簡介】

  郭起榮,曾在江西農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國際竹藤中心工作,現為南京林業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林木種質資源學、經濟林學、竹學。國家林草局林木品種評審委員會委員,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中國林學會銀杏分會秘書長,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分會副秘書長。

  於釗妍,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從事森林景觀環境利用與森林康養研究。

  胡亞平,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博士研究生,致力於經濟林種質資源研究(銀杏)。

  趙琳瑩,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銀杏經濟林研究。

  米月穎,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銀杏倍性研究。

  李佳佳,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現從事枸杞經濟林資源研究。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2019年3月12日04版)

(責編:戴靖、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