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龍 舞起來”系列報道:

雲南:向東融入“長三角” 向南擁抱東南亞

潘健 祝鴻偉 劉陽 李彤 李璐穎 程浩 李發興

2018年12月24日17:07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編者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走進新時代,共繪長江美,沿江各省市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人民網適時推出“長江龍·舞起來”大型主題調研採訪報道,走訪長江沿線省份,用記者的視頻、圖片、文字,講述生態長江、經濟長江、文化長江、民生長江的美麗故事。

金沙江畔柳林帶已見規模(人民網記者 李璐穎攝)

  站在雲南麗江市的石鼓小鎮遠眺,金沙江繞著山體兜了一個大圈,劃出一道優美的曲線,留下一片寬闊的沖積河谷。湍流的江水在這裡歇了歇腳,然后掉轉頭來一瀉千裡,注入東海完成了“灣育華夏”的使命。如今,金沙江兩岸繁花似錦、百果飄香,更為長江經濟帶下游省市提供了珍貴水源。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要求雲南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給雲南出了一道考題。“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引導群眾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人居環境整治主動性,善於科學地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關鍵需要增強開放型經濟實力”,雲南省委書記陳豪如是說。

  保護不誤發展:理念先行聚木成林

曾經的煤山現在果樹滿滿。(人民網 李發興 攝)

  初冬時節,金沙江石鼓鎮的江岸上,飄帶般的柳林把“長江第一灣”打扮婀娜多姿。金沙江流經麗江有615公裡,佔金沙江長度1/4,是長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保障。

  石鼓鎮林工站站長和朝明介紹,以前老百姓窮,為了生產生活,經常上山砍樹,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由此帶來的后果是,每逢汛期沿江農田就會被洶涌上漲的水勢沖毀,趕上揚沙天氣,周邊昏天黑地。從村民自發,到鎮上組織,大家開始逐漸種植適合生長的柳樹。

  11月14日,上游堰塞湖泄流,洪水到達石鼓鎮區域后,雖淹沒了部分田地,由於這些年種下的柳樹阻隔,沒讓群眾受更大的損失。村民楊麗英說:“我家種了50畝蒜,洪水淹了三分之一,還能收三分之二。要不是有柳林擋著,還不全淹了。”

  保護金沙江,是玉龍縣各族群眾慢慢樹立和強化的綠色發展理念。如今,柳林遍布巨甸、黎明、石鼓、龍蟠等金沙江沿線地勢相對平緩的地帶,有效保護了堤外荒灘地,為改善生態環境奠定了基礎。

  樹立起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理念的,還有麗江市華坪縣石龍壩鎮。鎮上距金沙江僅幾公裡,過去是產煤大鎮,一眼眼煤炭礦井不分晝夜開採,鎮上居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隨著煤炭產業經濟效益的下滑,華坪縣開始轉變發展思路。大家發現,除了擁有煤礦資源,當地還擁有光熱資源,非常適宜芒果種植。多番論証后,當地政府開始動員群眾大規模種植芒果,努力打造全國名優晚熟芒果基地。

  目前,石龍壩鎮芒果種植面積達9.17萬畝,佔全縣總種植面積的41%,總產值為2.4億元,較去年增長44.5%。

  昭通市綏江縣位於雲南最北,為支持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全縣整體搬遷移民6萬人,是雲南省第一移民大縣。搬遷后山上空出來的土地,縣裡鼓勵村民種上“半邊紅”李子,一方面保護生態,一方面助民增收。

  經過幾年發展,村裡果農戶均兩畝,“做好的話,每畝收入超萬元。”村黨總支書記王強說,每年7月“半邊紅”李子成熟時,村裡數千畝李子地裡碩果累累。

  “我們的‘半邊紅’李子已通過雲南省非農作物品種鑒定,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証,並且注冊了綏江‘半邊紅’李子網絡域名。‘半邊紅’李子成為了綏江的亮眼名片。”王強說,紅彤彤的果子也是果農幸福生活的寫照。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入民眾心裡。

  “在東巴古籍記載中,多項祭祀活動的目的都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麗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木崇根介紹,近年來市裡通過加快實施鄉村振興,建設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壓實環境保護責任,層層抓落實。“保護的主體是老百姓,政府來做扶持,通過綠色經濟帶動區域發展,最終要達到改善民生、提高百姓幸福感。”木崇根說。

  開放正當其時:全方位擁抱東南亞

第五屆南博會期間,共有80萬人次進館參展觀展。(楊崢 攝)

  2015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把離京考察選在雲南,指出雲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輻射中心的內涵是什麼,如何構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是雲南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雲南經濟要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雲南省委書記陳豪表示,要把自身發展放在主動服務和融入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去思考、去謀劃。對外面向南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周邊經濟圈,積極主動參與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瀾湄合作機制建設,切實抓好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設,以“五通”為抓手,扎實推進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不斷豐富完善會展平台、公共事務平台、“走出去”平台和開放型經濟載體。

  雲南與國際國內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市場聯系日趨緊密、合作交往日益密切、利益融合不斷深化。在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開遠車務段山腰站,國際聯運手續辦理完后,靠站不久的列車再次啟動,沿滇越鐵路駛向越南境內。“工作越來越忙了”,這是交接員翟宏利最直觀的感受。在瑞麗市弄島鎮西南管道瑞麗輸油氣站,這是離國境線隻有2.5公裡的中緬管道國門首站。中緬管道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工程,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通道……

  建成輻射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要先行。數據顯示,近年來雲南開通至南亞東南亞航線69條,客運航線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全覆蓋﹔“七出省、四出境”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絡基本形成,通往越南、老撾、緬甸干線公路境內段全程實現高速化﹔“八出省、五出境”的鐵路網不斷完善和延伸,中緬國際通道昆楚大鐵路順利建成通車﹔建成越南、老撾、緬甸3國9條電力通道,電力貿易成為雲南對外貿易重要商品﹔國際通信服務范圍覆蓋越南、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國等南亞東南亞國家,成為3大基礎運營企業布局國際網絡的重要節點。

  建成輻射中心,還要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位於中國老撾邊境的磨憨口岸,剛剛落成的國際快件監管中心開始試運營,這是全國首個陸路口岸跨境國際快件中轉中心。中心投資方負責人楊兆忠信心滿滿地說,中心大幅降低了商家國際物流費用,為企業投資、百姓境外購物提供便利。

  目前,雲南經國家、省批准開放的口岸建有25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4個,省級邊境經濟合作區5個,紅河綜合保稅區、昆明綜合保稅區和兩個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運行。

  在推動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上,雲南啟動了一批在全國具有創新意義的試點工作,人民幣在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逐步增強,擴大金融機構跨境合作,銀行櫃台挂牌幣種不斷豐富。

  搭建公共平台正成為輻射區發展的合作機遇。中國—南亞博覽會連續舉辦了五屆,參展參會的國家和地區從42個增加至87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在這裡交流觀點、啟發思路,南博會正成為大家尋找國際合作和開拓市場的機遇。

  “Friendlycountry!”來自斯裡蘭卡的Sammy,已連續參加了五屆南博會,通過這個平台結交了很多生意伙伴。緬甸參展商寸守旭說,“在很多緬甸商人眼裡,南博會就是一個展示產品、尋找合作渠道的好機會。”

  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打基礎,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拓市場,最終落腳點在深化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

  據介紹,雲南與9個國家建立了11個雙邊合作機制。積極參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建設,推動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和滇緬、滇泰、滇老、滇越、滇馬、滇以等雙邊合作機制務實發展﹔設立雲南駐外商務代表處30個,實現南亞東南亞全覆蓋。

  此外,雲南積極在越老緬邊境地區開展傳染病聯防、聯控國際合作。實施“國門文化”建設工程,在柬埔寨、緬甸合作共建海外中國文化中心。

  俯瞰中國地圖,雲南地處中國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交集處,是中國連接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擁有面向三亞(東南亞、南亞、西亞)、肩挑兩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達海沿邊的獨特區位優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等實施,雲南正從對外開放的邊緣地區和末梢變為開放前沿和輻射中心。

  雲南,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自信熱情地擁抱世界。

  協調發展再思考:下好經濟帶“一盤棋”

貨船在水富港裝載貨物。(人民網 李發興攝)

  作為流域經濟,怎樣將散落在長江經濟帶上的省市,像一條珍珠項鏈一樣穿起來,實現錯位發展、形成整體合力?如何提升國家戰略在市縣層面的執行效力?

  站在華坪縣石龍壩鎮的坡地上,一望無際的芒果樹扮靚了昔日“黑黝黝”的礦山。剛剛經歷過採果時節,每位果農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如今的華坪芒果暢銷我國東北三省和華北五省,並返銷海南等地,最遠銷售到阿聯酋迪拜城,深受消費者青睞。。

  掙到錢本是件開心事,但言談間果農們也透露出一絲擔憂。“金沙江對面就是攀枝花,一江之隔的競爭如何成為良性發展動力?”“缺少深加工能力,更高的利潤被渠道商賺走了”“芒果被貼牌,不被消費者熟知,大家少了些成就感”“銷售渠道零散,產品溯源較難”……

  華坪芒果遇到的問題絕非孤例,由於地理位置相鄰、自然環境相似,在一縣一品農特產品布局上,不少市縣存在區域中的內耗現象。

  對於農特產品區域內統籌、跨區域合作,華坪縣委書記余麗軍正在思考創建“金沙芒”品牌。他也坦言,知難行更難,但這是一條合作發展的出路。“既然金沙江沿岸的地理氣候相似,都適合種植芒果,為什麼不能聯合培育一個品牌打市場,不僅能增加競爭力,還可以為產業穩增長、果農穩收入打基礎。讓農戶僅承受種植過程中的壓力,將營銷的不確定性由專業市場機構承擔。”

  水電基地是人們熟知雲南的一張名片,獨特的自然稟賦為西電東送,支持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保障。

  金沙江上的四顆璀璨“明珠”,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梯級水電站,都是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總裝機容量約4000萬千瓦,發電量相當於兩個三峽工程。站在向家壩的觀覽平台上,大國重器帶來的震撼與自豪,感染著每一位參觀者。

  向家壩與溪洛渡工程建設部主任王毅華介紹說,水電站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改善通航條件、灌溉,工程在上游、獲益在下游。他具體說道,興建向家壩和溪洛渡水電站,可使川江沿岸宜賓、瀘州、重慶等城市的防洪能力由目前的5—20年一遇逐步達到50—100年一遇,還可配合三峽水庫提高荊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減少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分洪損失。

  “水電站建設離不開庫區移民的支持,通過后期扶持基金的對接,對上游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幫扶。”王毅華介紹說,因向家壩水電站建設,綏江縣整體搬遷后移,是雲南省唯一一座從規劃到建設零起步的縣城。綏江這座剛搬遷幾年的“年輕”縣城,入圍了中國最美縣城50強,提升了綏江百姓的幸福感。

  毗鄰向家壩,有“萬裡長江第一港”之稱的水富港正在進行擴能改造,運輸車輛進進出出,機器設備轟鳴。從這裡起航出滇入川,沿金沙江順長江行駛,即可抵達上海,是通江達海、飲馬長江的水運樞紐。在工程現場,“建好水富港,融入長三角”的標語牌格外醒目,旨在提升港口效能,增強航運能力,實現水融長江、富集一方。

  “我們要將水富港打造成物流分發、倉儲加工、臨港服務等多功能的現代化內陸港口,進而實現以港興市。”在水富市副市長向東看來,服務“兩帶”(長江經濟帶、金沙江經濟帶)連接“三亞”(東亞、南亞、東南亞)溝通“兩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現代化陸水聯運樞紐和物流中心,是水富港未來發展的方向。

  但值得思考的是,近年來隨著基礎建設的進一步投入,各地港口碼頭建設熱潮再起,僅在川滇地區就有水富港、宜賓港、瀘州港、樂山港等。如何實現差異化定位、合力發展,而非出現航運市場“僧多粥少”此消彼長的局面。

  向東認為,港口間通過資本合作、業務互補,能夠降本提效,實現協同調度裝卸、共享對接項目。近期,水富港、新沂港、南京港進行合作,發揮股東資源優勢,圍繞港口運營、航線開通、內河港轉型升級,以物流集聚帶動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聚,共同打造多式聯運樞紐港。

  “‘融入長三角’不僅是船隻、貨物的融入,更是在思想理念上向東部地區學習,把現代化運營模式引進水富幫助發展。”向東說。

  同樣在思考協同發展、合力共贏的還有華坪縣。在2018年8月份,華坪縣舉辦了“同護一江水·共建綠長廊”為主題的長江上游綠色產業發展論壇。作為資源轉型城市,煤炭產業一度站到區域經濟產值的70%,華坪縣趕上了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也遭遇了關停並轉的轉型痛楚。

  “我們希望借助外腦的智慧,為華坪發展拓展思路、聯合臨近市縣,甚至跨省與攀枝花對接共謀發展。”縣委書記余麗軍如是說。論壇圍繞長江流域綠色產業聯動、長江沿線落實鄉村振興、綠色農產品新媒體營銷等話題充分交流、凝聚共識。受邀嘉賓既有中國社科院、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等智庫學者和高校教授,也有來自湖南、安徽、貴州、雲南等地的各領域專家。

  下好長江經濟帶“一盤棋”形成合力,市縣層面正在通過實際行動落實國家戰略。在頂層設計上,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正式公布,更為精准高效的制度框架為“一張藍圖干到底”提供了四梁八柱。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副主任王小廣認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跨區域間的競爭、學習、趕超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隨著改革發展進一步深入,區域合作正成為發展的趨勢。

  “不同行政區域間的合作,存在客觀上的難度,這也是國家在頂層設計上出台政策的原因,為跨行政區域合作創造了空間。”王小廣認為,除了制度層面出台政策外,還要注重市場選優的過程,助力跨區域的合作更加持續。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董棣表示,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雲南要平衡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綠色發展。具體實踐上,雲南要抓好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發展機遇,立足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運用市場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讓更多發展要素向雲南匯聚。

  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的囑托與要求﹔努力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雲南找准目標定位、推動跨越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突出優勢特色發展,為雲南承擔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歷史使命提供了支點。

  一江清水向東流,美麗雲南正在開創綠色發展新天地!

(責編:戴靖、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