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傳媒聚焦

全國百名社長總編暢談新聞扶貧,點贊黔東南發展成果

2018年11月15日09: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報業

  新聞扶貧大有可為

中國報業協會副秘書長胡線勤

  黔東南的新聞扶貧工作做得好,經驗也總結得很好。身處脫貧攻堅主戰場的黔東南日報社,主動作為,創新新聞扶貧路徑,拓寬脫貧攻堅新聞傳播平台,在新聞扶貧上作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參與扶貧,新聞媒體擁有先天優勢,大有可為。因為我們手裡有資源,心裡有想法,肩上有責任。新聞媒體能以黨報黨媒的新聞傳播力、社會影響力,輿論引導力、社會公信力為利器,做好脫貧攻堅的積極推動者、參與者,體現新聞宣傳戰線服務大局的政治擔當。

  扶貧工作,首先要精准,再則重點是抓住人的問題。一切事物,人是關鍵,扶貧重在扶人,主要還是扶人的思想、理念、作風,隻有改變了人的觀念,讓他團結合作,跟著新時代走,這樣他才能有新作為。同時,扶貧還要扶智,鼓勵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在發揮我們民族特色的同時,接受有利於脫貧致富的新事物、新科技、新產業,對自己從思想到行動有個脫胎換骨的改造,從而真正拔掉窮根,實現創新創富。實現這一切,離不開新聞扶貧精准發力。

  開展新聞扶貧工作,一定要堅守的新聞職責,牢記新聞抱負。立足新聞社會實踐活動本身,堅定“主心骨”筑牢“主陣地”,唱響“主旋律”堅定“主戰場”,通過搭建平台,引進各界資源助推脫貧攻堅,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才能更好地督促扶貧工作的推進與落實。

  為黔東南精美的畫風點贊

貴州省報業協會會長劉慶鷹

  我們常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積澱,造就了黔東南各族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特質,尤其是造就了黔東南人民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堅持創新的高貴品質和輝煌業績,這是可歌可泣、可圈可點,十分了不起的!其做法值得學習、推廣,其經驗值得舉一反三、多方借鑒。

  作為一位40多年來,曾經數百次到黔東南採訪的老新聞工作者,我很興奮地為黔東南在社會、經濟等各項事業發展中精美的畫風點贊,並賦詩一首,敬獻給黔東南勤勞、勇敢、誓為天下先的各族人民。

  詩歌全文如下:

  目光,永遠向著前方

  祖國的崇山峻嶺似浩瀚的海洋,

  黔東南自治州,

  像一艘戰艦,

  正在破浪遠航。

  你啊,風塵仆仆,

  經歷幾度滄桑﹔

  您啊,昂首巍巍,

  托起火紅的朝陽。

  你跨嶺越谷,

  笑迎萬裡風浪﹔

  你飛馳在新時代的長河,

  目光,永遠向著前方!

 

  點贊新聞扶貧的“黔東南樣板”

湖北省荊州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代志武

  貴州是全國扶貧的主戰場之一,《黔東南日報》作為地方黨報,新聞扶貧責任之巨,不言而喻。放眼全國報業,能專門開辟扶貧專刊、扶貧周刊的地方黨報並不多見,《黔東南日報》“新聞扶貧、專欄扶貧、廣告扶貧、黨建扶貧”四方面齊抓共進,五大媒體融合傳播扶貧工作,新聞扶貧內容翔實。可以看出,重壓之下,《黔東南日報》勇於擔當,站位很高,可謂打造了新聞扶貧的黔東南樣板,值得全國地市黨報學習。開幕式上,黔東南日報社簽訂了大數據終端合作協議,並發布了游視界app,這都是融媒體時代,新聞扶貧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面對嶄新的傳媒形勢與繁重的扶貧重任,新聞扶貧還要繼續創新。

  黔東南作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朴,地域特色強的民族地區,多彩文化對外界有很大吸引力。地方黨媒還可以進一步創新扶貧方式,利用媒體整合資源,用品牌扶貧包裝當地優質特色產品,講好扶貧故事。即發揮媒體資源,深挖當地生態、文化資源,通過品牌包裝將其變成高附加值產品,進入互聯網分銷全國。既要跟上時代,又要接上地氣。創新新聞扶方式,這是現實情況下,考驗著所有媒體人新思維、新創新的新擔當。期待“黔東南樣板”越做越好,不斷彰顯地方黨媒的時代活力與責任擔當。

  把生態資源轉變為美麗經濟

吉林延邊日報社社長安國賢

  參加此次的中國地市報研究會地方黨報新聞扶貧經驗交流暨全國百名社長總編輯“改革開放40周年看大美黔東南”主題採訪活動非常有意義,讓我們黨報媒體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通過這次活動我也會把好的經驗帶回去學習。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民族的靈魂。特定的民族文化,又隨著這個民族時代的進步和實踐深化而不斷發展。生態環境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前提。它的變遷,直接影響著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並最終對民族文化的發展繁榮產生深遠的影響。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雖然表面上看有距離,但卻是根脈相連。兩相促進,兩相發展,才能帶動區域經濟社會整體實力的提升和活力的增強。

  黔東南依山而建的千萬畝良田,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最珍貴的財產。生態優勢是黔東南實現后發趕超的重要優勢,把這個“寶貝”用足,黔東南的綠色發展、生態脫貧可以說是大有可為。在民族文化方面,黔東南各縣市可謂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可以說步入黔東南,就猶如走入了民族文化的大觀園,十步之內必有美景,百步之遙可賞歌舞。黔東南在守住兩條底線上貫徹得十分好,不僅守住了青山綠水,也發揚了傳統民族文化優勢。

  當好宣傳員勇做生力軍深入實施新聞扶貧行動

貴陽日報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戴建偉

  近年來,貴陽日報傳媒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扶貧思想,結合集團工作實際,充分發揮黨報集團自身優勢,當好宣傳員、勇做生力軍,深入實施新聞扶貧行動。

  發揮宣傳優勢,集中力量做好脫貧攻堅這一重大主題宣傳報道工作。我們集團旗下各媒體相繼開設了“高一格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等20余個專題專欄,全方位、集中式地報道了貴州省各級黨委政府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具體舉措,大力宣傳貴州省脫貧攻堅、產業轉型升級新進展、新成效﹔同時還開展了記者駐村蹲點調研活動,挖掘脫貧攻堅先進典型人物和事跡,營造強大的輿論氛圍受到各界好評。其中“筑邊行”獲得貴州省新聞獎一等獎。

  創新宣傳形式,提高脫貧攻堅工作面向互聯網的輿論引導力。近年來,貴陽日報傳媒集團新引進了表情包、VR、直播、微視頻等符合互聯網媒體發展趨勢的網絡內容形式,對貴州省脫貧工作開展立體式、多角度的宣傳,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推出免費公益廣告,據不完全統計,集團旗下媒體每年刊發扶貧公益廣告資源不少於500萬。今年,集團還專門制定出台激勵機制,鼓勵集團的干部隊伍到貧困地區認真開展好對口幫扶工作。

  書寫好新聞扶貧的歷史答卷

山西省忻州日報社社長馮振玉

  黔東南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原生態的民俗風情、原生態的文化積澱,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如果說黔東南是多彩貴州的一方聖土,那麼“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則是鑲嵌在這方聖土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依托特有的資源稟賦,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做出轉型發展、脫貧攻堅、生態保護的大文章,也必將收獲更加美麗誘人的新希望。

  會議期間,多位領導和同仁對新聞扶貧作了主旨演講,分享了成功的經驗,令人深思,催人奮進。忻州是山西脫貧攻堅最大的主戰場。牢記領袖囑托,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是忻州全市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務。忻州日報作為市級黨報,在這場攻堅戰中,必須要定目標,發揮優勢,書寫好新聞扶貧這一歷史答卷。回去以后,忻州日報要借助這次會議的東風,借鑒兄弟報社的經驗,結合實際,全力推進新聞扶貧工作。一是要抓好主業,在新聞扶貧宣傳上再加力。不斷創新新聞報道內容和方式,真正形成凝心聚力、同奔小康的濃厚輿論氛圍。二是要拓寬思路,在新聞扶貧手段上出實招,加快媒體深度融合。三是要橫向聯系,形成多元化新聞扶貧合力。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願景、共同的責任,唱好新聞扶貧“大合唱”,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共同的智慧和力量。

  黔東南有特別的美

廣東省茂名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車永強

  我是從魅力中國城認識黔東南的,黔東南的鐮刀剃頭、高山流水、酸湯魚在電視上已經看到了。201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的演出,美輪美奐也令人十分震撼。電視上認識到的和現實畢竟還是很不一樣,此次走進黔東南,才真正的體驗到黔東南文化底蘊源遠流長,黔東南有特別的美,令人十分驚奇。

  廣東茂名和黔東南旅游資源差異很大,黔東南旅游資源讓人感覺很厚重新鮮。雷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結合得很好,走進雷山西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街,可以見人、見物、見生活,可以看到煙火味道,這樣的生活環境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

  在黎平侗寨,鼓樓代表在木結構建筑技藝上的最高水平,茂名人可以乘坐高鐵動車前到肇興,參觀木結構鼓樓,看看木房子。侗鄉人民熱情好客,品一品攔門酒,看看古老的織布染布技藝,看看古老的鄉村、小橋流水,也可以看從江岜沙鐮刀剃頭等地方民風民情。

  茂名也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嶺南文化十分獨特,茂名可以學習黔東南在創造中傳承,在創新中發展,保護好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用好“兩個寶貝”助推脫貧攻堅

四川省涼山日報社黨委書記蘭年爾軌

  黔東南是一個生態良好、資源富集、歷史文化厚重的地方……

  貴州有兩樣東西特別寶貴:一個是生態環境,另一個是民族文化。這兩個“寶貝”在黔東南最具代表,資源也最豐富。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也是黔東南必須面對的一道考題。

  如何利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才能讓百姓日子越來越甜?在發展中首先要打好生態牌。注重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對生態的保護,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的方式來獲取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百姓的願望,也是發展的基礎。黔東南應該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真正走出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在民族文化方面,還需要搞好傳承保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開發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沖擊著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為此,要突出抓好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大力實施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最后可以把“兩個寶貝”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做成擁有黔東南特色的旅游產業,以此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群眾脫貧能力,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強力保障。

  文化立魂生態騰飛

湖北省孝感日報社總編輯胡光輝

  此次來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參加“中國地市報研究會地方黨報新聞扶貧經驗交流會暨全國百名社長總編輯改革開放40周年看大美黔東南”主題採訪活動,可謂感觸多多、收獲滿滿。

  大美黔東南兩個寶貝一是文化二是生態,這是未來發展的兩個輪子。靠文化立魂,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伴生態騰飛,為發展打開持續空間。這是很多地方不具備的優勢,用好這兩個優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指示精神。

  在實踐中建議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保護與開發結合。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保護是前提,保持好兩大優勢,才能真正立魂。開發才是最好的保護,才能把優勢放大,打造獨具魅力的黔東南特色品牌。

  二是政府與市場結合。政府營造好環境,解決好旅游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同時,發揮市場作用,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培育多種市場主體,形成全域旅游產業鏈,注重線上線下聯動,以互聯網思維促進旅游+發展。

  三是發展與富民結合。在抓發展的同時,引導引領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參與旅游開發,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帶領群眾致富,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的力量當中,必有一份來自新聞媒體

河南省濮陽日報社總編輯張光

  在開幕式上,我就已經了解到黔東南日報社在新聞扶貧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比如“苗鄉侗寨行”“訪兩山話脫貧”“傳承非遺技藝·助力脫貧攻堅”等一批重點品牌欄目,特別是策劃創辦了《大扶貧》周刊,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黔東南日報社在深度與廣度上相得益彰、綻放異彩、極大提振了廣大干部群眾脫貧攻堅的信心與決心。

  在活動當中,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黔東南的變化。近年來,濮陽日報社緊緊抓住精准扶貧工作重點主動作為,策劃了系列報道,開辟了專欄主題、組織專家企業獻愛心、上項目,尤其是針對報社聯系幫扶點張沙窩村實際情況,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富民產業培育,逐戶逐項制訂落實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同時將繼續發動愛心企業、公益組織、愛心人士參與到精准扶貧行動中來,讓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促進生態與文化融合發展打造高端旅游目的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日報社總編輯楊合

  民族文化、生態環境“兩大寶貝”,是黔東南的寶貴資源,也是目前支撐黔東南州發展的兩大支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蜚聲中外,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領跑全國地州市,高達66.68%的森林覆蓋率,這些成就都可以看得出,黔東南在保護“兩個寶貝”方面措施得力,力度強勁,讓人敬佩,值得學習。

  作為一個媒體人,我很期待黔東南州利用突出的民族文化與良好生態優勢,做出更豐富、更絢麗的文章給其他地市州做榜樣。在此淺談自己的三點建議:一是推動民族文化與良好生態的有效融合。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相生相伴,相互促進,因此在保護開發上,要有一體思維,不斷促進二者融合,才能最好促進二者的發展。二是強化民族文化與良好生態的有效保護。科學規劃旅游發展模式,避免過度開發利用。譬如黔東南提出的“大健康”戰略,就是很有前瞻性的戰略定位。走中高端康體旅游發展線路,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資源,打造世界級的旅游線路和高端的康體旅游產品,這樣能促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取得“雙贏”。三是做民族文化與良好生態的有效推介。作為媒體,黨報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對文化生態進行進一步挖掘整理和推介,以此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形成強有力的支柱產業,讓當地群眾和政府享受到文化和生態的成果。

  講好扶貧故事助力脫貧攻堅

湖南省郴州日報社總編輯龍小旻

  通過這次新聞扶貧交流會的學習,我認為新聞扶貧大有可為,你們黔東南日報社做得很好,思路新、措施實、效果好。就像黔東南日報社高俊華社長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的,《黔東南日報》作為中共黔東南州委機關報,把新聞扶貧當作重要的坐標定位,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推進新聞扶貧行動。整合報社各部室、報紙各版面、新媒體各平台刊登各方面資源,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圍繞新聞扶貧大主題,形成免費廣告扶貧、主題宣傳扶貧、周刊宣傳扶貧、公益活動扶貧、黨建扶貧等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新聞扶貧格局。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也讓我有了一些思考。

  我們郴州是革命老區,並且有著四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迫在眉睫,全市上下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度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我將把黔東南日報社開展新聞扶貧的優秀經驗帶回去,並結合郴州實際,發揮出新聞人的責任,讓我們的記者走下基層,看到廣大群眾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和通過精准扶貧他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策劃出好欄目,寫出好故事,爭取在新聞扶貧工作上有所作為。

  感覺黔東南走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子確實走對了

廣東省深圳日報社副總編輯汪海洋

  在黔東南,我們來自全國各省的社長總編們討論最多的,最有共識的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黔東南有的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這是很了不起的。在黔東南我們感受到了天藍地青水潔氣清,這是獨特的優勢。

  我們感受到了黔東南發展方向正確、措施得力、效果顯著。雲谷田園的生態,西江的文化,肇興的民風民俗都十分有特點,吸引力很強,確實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深圳等地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黔東南節奏慢,人們生活很閑適,深圳退休的老人可以到黔東南來走一走,感受田園風光和生活。

  黔東南2015年就實現了縣縣通高速,使得州內四通八達,而且州內還加密公路網,實施組組通,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大山的深處得到落實。

  人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黔東南通過鄉村旅游發展帶動農戶致富,確實是非常有成效的路徑,增強群眾的造血功能,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在美麗的黔東南,你能感受到強烈的民風民俗扑面而來,幾千年流傳至今的民風民俗,耀眼奪目,民族服飾雍容典雅,不可多見。我打算把所見所聞通過報紙和新媒體等途徑傳播出去,讓親戚朋友們也都來黔東南游玩觀賞。

  “講好故事”“傳好聲音”離不開“真功夫”

湖北省十堰日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編輯胡慶東

  參加完交流大會,我意猶未盡。有兩句話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裡,一句是“沒有花架子,都是真功夫”﹔另一句是“隻有講好故事,才能傳好聲音”。這兩點,黔東南日報社已經走在了前列,做得遠比我們好。因為在會議間隙,我認真翻看並閱讀了11月11日、12日兩天的《黔東南日報》,頭版、二版的顯著版位幾乎都是扶貧相關報道。我粗略地數了一下,兩天的報紙,除了《扶貧特刊》以外,正刊的扶貧新聞報道竟有54篇之多,消息、綜述、專訪、評論、圖片、專欄、專版、廣告應有盡有,圖文並茂,做得也很精彩。比如《果品“百家姓”會奏“脫貧曲”》這篇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報道,首先這個標題就很棒,生動形象,抓人眼球。這在我們報社,是能評為“好標題”的,我們要“講好故事”、“傳好聲音”,離不開這樣的“真功夫”。

  習總書記的那一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已經印刻在我們每一位新聞人的心頭,那是我們行動的無限動力。通過這次交流大會,我們將用行動踐行新聞人的使命,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非常感謝《黔東南日報》為大家辦了這樣一個好活動,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河南省許昌日報社黨委委員、許昌晨報總編輯鄧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在黔東南得到了最好的體現。放眼黔東南大地青山綠水養眼,民族文化養心,傳統美食養身。黔東南植被覆蓋率很高,無論走進雷公山腹地還是走進台江、鎮遠,高速路上就看到一路的風景。

  黔東南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有很大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在雷山縣西江苗寨古巷道看到保護傳統文化的成效,不少非遺傳承人傳承古老技藝實現了脫貧,許多年邁的婦女還可以有一份收入,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非遺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

  黎平肇興鼓樓聳立,侗族大歌聲聲沁人心脾,這些都是寶貴的寶貝,應對其保護發展好。

  黔東南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在發展中堅持綠色發展的道路,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必將使得青山更青,綠水更綠。

  黔東南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刷新我們對黔東南的認識。

  黔東南日報社派遣記者深入“兩山”地區採訪脫貧感人事跡,發出脫貧好聲音。《黔東南日報》還開辟專欄採訪報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帶動脫貧的事跡,體現《黔東南日報》黨報的責任和擔當,體現《黔東南日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工作的特色和亮點。

  “解讀”與“定制”讓“寶貝”大放異彩

廣東省梅州日報社委委員、記者部主任李錦讓

  《黔東南日報》用版內、版外和線上、線下的大量資源,以特刊、周刊,再加主題活動,全媒體鋪開開展新聞扶貧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黔東南的“兩個寶貝”——民族文化、生態環境兩方面資源之豐富,讓我感受深刻。“兩個寶貝”可以說是黔東南、乃至貴州省最寶貴的資源。

  “寶貝”秘不示人便無法為地方發展產生效益。推介寶貝,就是我們媒體人責無旁貸的使命和擔當。可以看到,黔東南日報社在這方面已邁出可喜的一步,與大數據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旅游公司合作推出游視界app,這些是媒體人向外界推介本地“寶貝”的有益嘗試。

  媒體人該怎樣向外界推介寶貝?在我看來,需要“解讀”與“定制”。

  先說“解讀”。豐富的民族文化、良好的生態環境都有其強大的內涵,需要我們本地媒體來做一系列精當的“解讀”工作,用游客喜聞樂見、簡潔明了的方式,為他們解讀黔東南“兩個寶貝”的精絕之處,釋其魅力,揚其風採,引客東來,刺激旅游經濟發展。再講“定制”。這要媒體搭建平台,圍繞用戶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務,這方面,黔東南日報社新推出的“游視界”已初具模型。

  強化“解讀”向外界推介寶貝,提供“定制”服務吸引中高端旅游市場,這樣讓“寶貝”大放異彩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責編:戴靖、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