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書畫

融彩鑄夢,奇幻靈動

謝家葉

2018年08月20日15:32    來源:中國報協網

左謝家葉 右俞建文

  謝家葉(博士美國紐約兒童言語病理專家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美國紐約收藏家藝術評論家

  藝術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變革而發展。上世紀80年代前,中國尚無現代藝術的。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中逐漸產生了現代藝術。受到了世界的矚目。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中國現代藝術中,柴祖舜先生的現代藝術作品以精湛的現代繪畫技藝以及奇特的畫風獨具一格。近年來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被稱為心象藝術。

  柴教授創作的心象藝術畫作,畫面氣勢恢宏,絢麗柔美﹔意境如夢似幻,廣闊深邃。心象藝術作品不但在視覺上能給予觀者巨大的視覺藝術沖擊力和美學感染力。而且同時也能給觀者以哲理思索的啟迪。心象藝術的藝術成就除了在現代繪畫藝術技巧上通過突破與創新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之外,還將人類的抽象思維和潛意識中的概念流動有機地揉和進了繪畫的意境中,從而更加豐富了藝術表達,在藝術表達上開創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般現代藝術作品都會專注於給觀者帶來夸張強烈的視覺沖擊。以此引導觀眾對某一社會主題的關注。心象藝術則是以其獨特的內在藝術張力使觀眾產生共鳴,從而浮想聯翩。

  心象藝術的藝術特點和成就

  柴教授的現代藝術作品在材料上獨辟蹊徑,採用泥金紙作畫。柴教授在現代繪畫藝術創作上對於色彩的運用有獨特的技藝。他善於用彩,精於用彩,他在創作心象作品的用彩作畫上,不落巢臼,推陳出新,繪畫構圖上創造獨特的用彩技法,使多種色彩與泥金紙上的金色互相融合,有機地融為一體。寓畫作結構骨架的點與線於生動的彩舞之中。柴教授的心象藝術作品給觀者的感覺是畫面鎏金溢彩,奇幻靈動。

  很多作品畫面雖以金色為主調,輔以重彩,但決不媚俗。畫面和色彩的融合清麗高雅,構圖繁復,而不瑣碎。無論河漢星流,火樹銀花,重巒疊嶂,虎嘯龍吟,均大氣磅礡,瑰麗壯闊。心象作品畫作布圖新奇柔雅,錯落有致,行雲流水,詩意盎然。無論山水,花鳥,人物創作皆在視覺藝術上達到了新的高度,視覺所至,心象自成,觀者百看不厭。心象藝術作品在畫面整體構造上既有整體美感的表達又有局部細節的細膩表現,無論遠眺近觀,觀者都可以感受到豐富有層次感。

  進一步的藝術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層次上,心象藝術畫作可產生不同的意象。觀者在欣賞整體畫作的重彩融合時亦能看到局部點線縱橫的內在結構。畫面整體上可感受到氣象萬千的宇宙和自然的變化,經緯儀象,天高地遠,氣象萬千。細微處則可欣賞到似真似幻的自然景象,山水,動物以及人物形影,時而鶯出柳煙,秋空飛鴻,時而雪擁藍山,風雲變幻。時而玉蓮佛指,古剎佛影。

  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柴教授的心象作品時,由於顏色和光線的結合產生的效果,觀者又會感受到畫面產生不同意象。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有時於正面觀賞,可看到雲蒸霞蔚,晨雲噴薄,換一個角度和光線角度時,由於不同的光感在畫面色彩上的作用,觀者又可看到清溪潺潺,波光瀲漪。“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景象在柴教授筆端的色彩凝練中可融於一個畫面。

  柴教授現代藝術作品的另一的對立統一特點是其內在。畫面既絢麗奪目而又不失淡泊寧靜,其畫作常寓月淡星稀於彩霞炫麗,藏遠山古寺於萬紫千紅。時而風舞千帆托孤鹜落霞,時而金猊銀鳳引白猿青鳥。有心象作品中,柴教授將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融合在西洋油畫的色彩表達中。以水墨的沉靜調和隱現於彩色的張揚。視覺上使人耳目一新。除了在視覺上對觀眾的巨大藝術美學的沖擊外,心象藝術作品還可在心理上引導人們對當代喧囂的社會現實進行深入的思考。觀者在觀賞心象作品之時,不但能賞心悅目,同時會感覺畫作寓意廣闊,感意味深長。

  心象藝術的形成和發展

  在深入探討心象繪畫技藝時,簡單地回顧現代藝術的發展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認識心象藝術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其獨特之處。

  進入美國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脈絡。現代藝術從變形的體態和自然景象開始,到點與線的各種幾何構圖,再到各種色彩的疊加與拼合,都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和人類思維邏輯的發展而變化的。簡而言之,這種變化是藝術思維從最初表現和刻畫客觀外在實體,到表現和刻畫主觀內在抽象的一個變化過程。

  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法是通過人們對人體和自然的美學映象的心理感受綜合出美的典型,再加以藝術創作,並以細膩的現實主義手法成象,投射到人們的美學欣賞心理而引起美學共鳴。引導人們從藝術上對人,自然和社會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傳統藝術思維的基礎是人類的經典邏輯思維(classiclogic)。也就是以典型推導普遍的推理綜合思維。傳統藝術表現方法是經典邏輯的反映.柴教授的早期畫作的成就主要是人物畫。在傳統人物畫創作中,他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大量揉合了西方油畫繪畫技法,油畫技法長於人物刻畫,尤其是臉部描寫。但與西方油畫不同的是,柴教授用水墨刻畫人物。

  與傳統中國畫相比,他的墨線勾畫人物寫實,更加描畫精准,生動有力。所以他的國畫人物無論工,農,兵,學,商都栩栩如生,臉部表情細膩豐富,人物形態生動真實。顯示出他在東西方傳統藝術上的深厚功力。在當時的藝術作品中獨樹一幟,得到廣泛的贊揚。這種深厚的藝術積累成為他日后發展現代心象藝術的堅實基礎。

  20世紀初,科技的發展使人類對事物的內部結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促使社會產生了劇烈的動蕩發展。這些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催生了現代藝術。在思維邏輯研究上上非經典邏輯思維(Non-classic logic)即形式邏輯(Modal logic)開始發展。在對傳統藝術思維的反思的基礎上,藝術家們開始在藝術的形式與內涵結構上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創新。藝術家們開始從事物的外在美的欣賞轉而集中對事物的內在結構美的進行深入地探索。藝術開始從對人和自然的外部經典表現和刻畫轉而開始對人類的主觀心理映像,也就是主觀心理對外在的客觀存在的折射,進行表現和刻畫。以點和線為基本構圖元素和色彩結合,構成多變的幾何圖形的現代主義繪畫出現了。現代藝術作品不但表現了人類對外在世界復雜多變的主觀心理折射結構,也表達了人類對社會發展的感受,表達了在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急劇變動時,人類靈魂在現代生活和社會動蕩重壓下的困惑與吶喊,同時也表達了人類對未來的憧憬與期望。

  與西方現代藝術相比,中國現代藝術在中國啟蒙發展較晚。但是中國藝術家們一直在關注和思索著現代藝術的發展。所以現代藝術能量在中國已有數十年的積聚。當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時,中國開始打開國門,面向世界。這種已經集聚多年的藝術能量便開始爆發。各種形式的中國現代藝術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地快速發展起來。在中國現代藝術的快速發展中,柴教授的心象藝術作品的藝術創新令人耳目一新,自成一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受到藝術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從整體來看,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的。尤其是在現代油畫的發展上,幾乎所有中國現代油畫作品都是脫胎於某一西方現代藝術的畫派。例如,在拍賣上屢屢被拍出高價的張曉剛的現代藝術畫作和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巴黎畫派(Ecolede Paris)的畫法和表現形式基本相同。他的家庭系列油畫和巴黎畫派的莫迪裡亞尼(Amedeo Modigliani)的女人系列完全相同,都以變形夸張而拉長的臉部和頭頸,獨立清晰的五官表達現代中國社會動蕩中人的內在變化。而王廣義的畫作基本上就是波普藝術在中國的翻版。

  即使是在中國傳統國畫藝術中發展出來的現代水墨藝術畫作在基本結構上仍然是採用了西方現代藝術中主要元素,點與線。只是在色彩的運用上採用了中國傳統水墨和一些簡單色彩,形成與西方現代油畫的滴彩和潑彩極其相似,而只是色彩有所不同的滴墨(彩墨)和潑墨(彩墨)藝術。現代水墨藝術家們以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主要元素“水墨”或“彩墨”進行抽象的現代藝術創作。他們有的嘗試以冷峻高傲的筆觸和風格描寫和表達“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外雲卷雲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恬淡心懷。也有的嘗試以突兀夸張的抽象潑墨構圖來表現現代社會中的喧囂與憤怒。這種以抽象水墨作品引導人們的藝術思維和美學欣賞嘗試基本上和西方現代抽象美術作品一樣是不具象的。同時也有一批國畫藝術家試圖在移植西方現代油畫表達手法的同時,依然保持中國畫傳統花鳥和山水的具象。他們使用點,線和幾何圖形來創作工筆和寫意花鳥畫和山水畫。這些中國藝術家們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新實踐,努力建立起中國的獨特現代藝術風格。但他們的創作在形式和表達上基本上並沒有脫離西方現代藝術的窠臼。可以說是西方現代藝術的水墨版或彩墨版。也就是西方現代藝術風格在東方藝術中的衍生。

  柴教授后期變法創作的心象藝術作品是屬於現代藝術的范疇的繪畫作品。但是心象藝術作品和以上談到中國現代藝術作品的截然不同。心象藝術是將西方現代藝術的要素和中國傳統藝術要素融合之后創造出的一種形式和內容都具有獨特性的創新型當代藝術。心象藝術在形式和表達上既不完全照搬同於西方現代藝術風格,也不等同於東方現代藝術風格。卻又兩者兼而有之。是畫家在消化整合了兩者的創作技術,創作思維和創作風格之后成功一次全面的創新。所以心象藝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從柴教授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西方油畫技法和國畫技法上都有數十年的研究和實踐,積累深厚,功力非凡。他一生致力於將油畫的技法和中國畫技法相結合進行藝術創作,成就斐然。所以他在晚年變法發展現代藝術時,還是遵循他一貫的風格,在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表達上既借鑒了西方現代藝術技法,也結合了中國畫傳統的繪畫技術,例如,皴法,沒骨畫法,重彩工筆,寫意潑墨。他同時吸收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們的現代抽象潑墨藝術技法。但在創作時,他決不是照搬照抄或者是移植,而是在技法上不斷探索,將各種技法融於一體,進行獨立的創新,在現代藝術表達形式上自成體系。在畫作內容上獨辟蹊徑。

  心象藝術的創作技法

  在創作現代藝術作品時,柴教授首先在繪畫技藝上借鑒了西方現代畫作中的抽象表達(Abstract Expressionism)和色域(Color field)等概念。但他的畫法決不和西方抽象藝術的畫法雷同。西方現代藝術代表畫家,杰克遜.波洛克的繪畫技術開創了與傳統繪畫藝術絕然不同繪畫技術。他的創作方法被稱為動態畫法(Action Painting)。波洛克的動態作畫方法運用滴彩,(dribbling colors),甩彩和潑彩(splashing colors)抹彩(smearing colors)等技法來進行創作,創作的畫具也不一定是畫筆,可以用手指,樹枝,棍子或者刀具來作畫。波洛克的畫作畫面具有動感。但是在顏色的運用上基本上是色彩層層疊加的。西方現代藝術的另一位代表畫家威廉姆,德庫寧(Williemde  Kooning)在創作上繼承和發展了波洛克的疊彩畫法。和波洛克不同的是德庫寧不常用動態繪畫技術。畫具也還是用畫筆和畫刷為主。用筆刷來進行彩色的疊加。波洛克作畫的色彩多採用黑色,咖啡,灰色等暗色。用動態繪畫技法作畫的作品,點線交錯,滿幅作畫。有時在點線之中也有具象,畫面復雜多變。德庫寧則主要採用紅,黃,綠等亮色,色塊疊加,適當留白,畫面明亮生動,一目了然。波洛克和德庫寧是西方現代抽象藝術二位領軍人物。他們的畫作在國際藝術品拍賣中屢創新高價。尤其是德庫寧,他的現代抽象畫作在這兩年的拍賣中動輒以幾千萬美金的高價拍出,在2016年已經成為全年世界藝術作品拍賣中第二高價的畫家。

  柴教授創作心象作品時在抽象表達和色域處理上主要是借鑒了波洛克和德庫寧二位畫家的一些技術和風格。但是他沒有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在作畫的畫具上他仍然使用各種尺寸的畫筆。在作畫時,也沒有採用夸張的動態作畫技法。仍然是凝神靜氣,成竹在胸,想定后沉著運筆,一氣呵成。在色彩上,他對波洛克和德庫寧的用彩有所借鑒。他首先把兩人各自用彩的長處有機地結合起來。冷色,暗色,暖色,明色結合使用。同時,他再把西方現代藝術的用彩和中國傳統國畫的用彩同時運用。在色彩組合運用上匠心獨運。將多種顏色生動悅目地融合成一體。他還在作畫的紙質上有所創新,不用傳統的宣紙而採用一些經過處理的特殊畫紙,例如泥金紙。使用這些紙張,便於他在色彩上創新。使畫作上的色彩更好地融合而產生更佳的視覺效果。這些色彩和畫紙上的創新使心象藝術作品呈現出特殊色域風格。他的畫作在色彩表達上時而輝煌奪目,時而寧靜恬淡,濃妝淡抹總相宜。他作畫時的色彩融合畫法不同於西方抽象主義畫作單純的色彩疊加。

  在借鑒西方抽象藝術的多彩畫作技法的同時,柴教授還使用了中國畫的水墨技藝的暈散畫法。使各種色彩在畫面上相互滲透融合,流動幻化,創作出視覺上各種如夢如幻的意境(illusions)。使人有地老天荒,宇宙乾坤的感覺,例如,作品“中華魂”。亦有自然景色的千變萬化的感受,如作品“艷秋”,“融雪”。在很多作品中柴教授畫還運用了中國畫的皴法和水墨技法,再將水墨巧妙地融合在多種色彩中,他自己稱之為“墨彩”(ink in colors)。墨彩畫不僅產生國畫寫意山水氣勢恢宏的意境,例如,作品“峽谷絕唱”“日照千峰“。也產生了寫意花鳥秀麗清新的意景,如作品“桃園深處”“曉露”。

  相對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的滴彩,潑彩等繪畫方法,可以把柴教授的現代藝術繪畫技藝稱為“融彩”技法(melting colors)。中國傳統繪畫文化中對於用彩是很有研究的。這種融彩技法也不同於中國畫的潑彩大寫意。融彩畫法使多種彩色和水墨巧妙地互相滲透融合,沖擊發散,使畫面在視覺上產生流動感,例如他寫“春雨”,寫“騰飛”。

  這種流動感是是融彩技法在畫作的畫面上產生的藝術效應。和波洛克的“運動繪畫”(action painting)是不同的概念。“運動繪畫”只是得名於畫家在作畫時的肢體有不斷動作。“運動繪畫”創作出的抽象畫的作品在視覺卻是靜止的,凝固的,並沒有流動感。所以柴教授的作畫技巧亦可以稱之為“流彩作畫”(color flowing painting)。彩色和水墨在流動中融合,創造出引人入勝的畫面。

  由於大膽地,藝術性地大量運用金色和水墨,心象畫作的畫面還具有金屬感和聲感,例如在他的“峽谷”系列畫中,觀者看到了奇峰突起,怪石崚峋,也聽到了空谷足音,山峽回響,瀑布飛流,流水潺潺。心象畫作中的這些畫面效應和藝術效果是西方抽象畫的畫作無法達到的。與西方抽象畫的疊彩而靜止的畫面和單一的思考方向相比,這種在流動中融合色彩的作畫技法對於表現人類思維心象的整體而非一個簡單的抽象片段極為重要。心象畫作的畫面以及聲感更能給觀者以多重意象和寓意,更大更自由的想象空間。融彩技法是心象藝術的核心技術。在中國的文藝批評中,這種訴諸於多種感官的藝術創作被稱為“通感.”中國的古代的藝術創作尤其是古詩詞創作中,“通感”比較常見。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藝術創作中的“通感”使作品從視覺向聽覺,嗅覺完成了感覺挪移。心象藝術創作也揉入了這一中國藝術創作手法。這種藝術創作的思維和技巧與西方現代抽象藝術技法僅僅注重於視覺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柴教授晚年變法時在繪畫技藝方面的創新對建立心象藝術體系至關重要。這種藝術技法上的創新立足於中華文化藝術傳統,借鑒了西方現代藝術的一些手法,在用筆和用彩上都別開生面,自成一體。心象藝術的筆法風骨可以被形容為“有天骨而少細美”《顧愷之評(漢本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劉勰(文心雕龍。物色)》在用彩上心象藝術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色象類,曲得其情”《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中國傳統的藝術創作和評論中對於用筆和用彩非常重視。有“氣關筆力,韻關墨彩”的說法《黃賓虹(論書畫簡)》說明一幅畫的氣韻和筆力和用彩密切相關。《謝赫。畫論》中對“骨法用筆”和“隨類賦彩”都有專門的論述。認為隻有出神入化的筆力筆法和賦彩才能使畫作富有靈氣而氣韻遒邁。更能豐富准確地表達畫家的創作意圖和藝術思維。

  心象藝術的藝術內涵

  除了在藝術表達形式上自成創作體系,和西方現代抽象藝術表達形式有所不同之外,心象藝術繪畫作品的表達的藝術內容也具有獨立創新的特點,與西方抽象主義繪畫作品表達的藝術內容有很大的不同。心象藝術由於在繪畫技術,顏色應用以及紙質方面的多樣化,在表達內容方面更為豐富。心象藝術作品畫面上的具有流動感和質感,可以使觀者在感覺上產生三維空間的視覺效果。

  而一般西方現代抽象主義畫家都注重兩維作品。美國抽象畫家羅斯可(Mark Rothko)認為畫作應該只是二維的。不應該有三維的視覺意象。他認為平面的二維畫作更能讓觀者有真實感。這種藝術思維方式來自於人類思維的形式邏輯(modal logic)。注重形式和內涵的一致。任何藝術創造如與人類思維邏輯相悖,便不可能引起觀者的共鳴,作品也不會成功。古典主義的畫作立足於古典邏輯,通過描寫真實具象,引起觀者的精神共鳴。抽象主義立足於形式邏輯,通過描寫不具象的精神情緒,使觀者對客觀存在進行反思。同時抽象藝術也符合當時的哲學潮流“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超現實主義認為藝術創作應該直截了當地表達潛意識當中的感覺和思維狀態。但這種潛意識的直接表達往往是一種感覺或思維狀態,那是不具象的。

  所以抽象藝術作品基本是靜止的,表達內容也比較單一,其引發的藝術思考方向也是單一的。雖然在波洛克和德庫寧等人的后期作品中也結合了一定的具象。但他們所做的是把具象的先畫完,再畫上抽象的畫作,是兩種以上的畫面的疊加。而柴教授的心象藝術則是一次成畫。也就是說具象和不具象是同時完成並且有機地融合在一張畫作之中。表達的藝術內容比西方抽象藝術畫作更為豐富。

  在藝術思維的邏輯基礎和哲學思辨方面,心象主義和西方抽象藝術基於形式邏輯不同的是,柴教授心象主義畫作的藝術思維的基礎是於人類思維中模糊邏輯(fuzzy logic),模糊邏輯是一種多價邏輯(Multi-valued logic).在這種思維模式中有多種價值同時作用。自然的具象和精神的狀態互相作用。“事以形兆。應以象懸。”《古詩源》。在人類思維中客觀存在是具象的,精神情緒是不具象的。但它們都是共存於思維中的心象。

  用中國古典文學藝術中作品舉例來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具象的,但讀者在這詩句描寫的自然景象中得到的感受是不具象的。同樣,描寫晨景“一唱雄雞天下白”的自然景象又能引起不同的精神感受。在中國古典藝術中這種以模糊邏輯為基礎的藝術作品比比皆是。例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模糊思維是人類的形象和邏輯思維的一種思維常態。

  柴教授晚年變法創作的藝術思維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努力把人類思維中的這種多價的,具象與不具象思維混合一體的,自然和精神互相作用的整體思維心理過程用藝術完整地表現出來。畫家在作畫時棌用滿畫不留白的布圖藝術以及將具象表達於不具象內的表現手法就是為了能更豐滿,更生動地表達這種整體的思維意境。表達一個抽象典型固然可以引起觀者的共鳴,表達一個整體的自然和心理折射對流的過程更能在不同的頻率和價值上引起不同觀眾的共鳴和思索。這就是為何觀者能在心象畫作中能在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光線看到不同意象的原因。

  心象藝術作品也是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歸朴返真”“和諧”等傳統思辨概念的結晶。對於繪畫中的“象”,中國歷代都有論述。《謝赫,畫論》中六法中的第三法便是“應物象形”這就是說人對於相應的客觀事物所採取的應答和應和的態度。“應物”的概念在戰國時期就以經出現:“與時遷移,應物變化”《史記.太史公自序》。對畫家而言,“應物”就是給予繪畫的對象以相應的形態。就是“以行寫行,以色貌色”《宗炳(畫山水序)》。對於具象和不具象的關系,東晉的僧肇也有論述“法身無象,應物變化”。意思是佛無具體形象,但可以化作任何形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中心就是“和諧”。和諧即是包容而相諧調於一體。天,地,人融為一體。此中有彼。比中由此。亦此亦彼。彼此互相轉換。

  柴教授晚年身雖殘而對藝術之追求之志不墜。傾其數十年對人生的感悟,對藝術的感悟,對中華藝術思維的感悟和積累。掌握了事物變化的本質。使其轉化為融合的基礎思維。同時綜合吸收了西方現代藝術的一些表達形式和技巧。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藝術體系--心象藝術。在心象藝術體系中,柴教授以精湛的繪畫技藝將現代藝術的藝術思維和心象概念表達得淋漓盡致。畫作鑄造的意境展現了心象藝術的靈魂。在心象藝術的畫作中,觀眾可從顏色和線條中感悟到畫家的藝術思維中的萬千心象。正如元稹在《元氏長慶集>中所言“美綿綿而不絕,狀累累以相成……仿佛成像,玲瓏虛構。清而且圓,直而不散”。畫家時而鑄夢於九天之上。雲水間,山河秀麗,壯志凌雲。時而發凡於萬仞之間,日照千峰,佛音回蕩。又時而雪擁藍關,時而繁花似錦。更有猿啼青山,虎嘯山林。“日月疊壁,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文心雕龍》。

  畫家在靈動奇幻的畫面中。寫出了人類的多樣化多價值的模糊心理思維程序中的多變心理的映象組成。例如:對自然的欣賞和依戀,對天地事物的思索和探討,對生命的禮贊和愛惜,對超自然的敬畏和禮拜,對過往的回憶,對將來的追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從心象藝術體系整體來說,心象藝術的表達基礎的核心是混合了具象和不具象的模糊思維以及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和諧哲學。心象藝術畫作的核心技術是“融彩技藝”。畫家用這一創新技藝來表達豐富的心象藝術內涵。不同顏色的組合搭配,調和運用,和形狀流向均會對視覺產生不同的沖擊,從而對精神狀態和情緒產生影響。再用詩詞來舉例:“日出江花紅勝火”“金鳳花殘滿地紅”“一山紅葉為誰愁”“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雖然寫的都是紅色,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和對讀者產生的影響完全不同。這是文字描寫的意境。畫作的調色和用彩就是創造視覺的意境。

  心象藝術作品的顏色組合和運用構思新穎,調配獨特,初期的畫作以金色和紅色為主,而后在變化融入墨韻。但主調以柔和玄幻,開闊燦爛的基調一以貫之。觀眾可以感受到畫家天地玄和,禪意尋道的胸懷。心象藝術畫作雖然時而表達了迷茫,表達了困惑。但更多地是表達了山川的壯麗,表達了思維的深遠,表達了人類的憧憬,表達了人類的希望,表達了對美好的追求,表達了對明天的期盼。心象藝術作品的用彩完全蕩滌西方現代抽象藝術作品中常見的焦慮,頹廢,憤怒以及玩世不恭,展現的是對明天燦爛的向往的基調和主題。畫作具有生動的氣度韻致。在給觀眾帶來柔美幻化的視覺感的同時,也給觀眾以無限的想空間。達到了“視統萬裡,思接千載”的境界。為融合的力量詮釋出兼容開放,交流融合,合作共享的發展理念。同時也為人類的心象狀態和思維的局限性提供了無窮的思考和研究的源泉。

  心象藝術是脫胎於傳統藝術(Traditional art)和現代抽象藝術(Modern art)而創立的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她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塊瑰寶。心象藝術的發展為亞洲當代藝術和世界當代藝術的發展都做出了貢獻。縱觀亞洲當代藝術,例如日本當代藝術,基本上是波洛克,德庫寧等西方現代抽象藝術作品的翻版。而心象藝術則是中國文化和智慧與世界文化和智慧結合發展的創新藝術。心象藝術的多變形式,多樣性,互動性和融合性可以極大地激發我們的思考力,聯想力和想象力。為人類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提供新的動力。促使我們認識和回歸到人類生活的一致性,心象藝術將以她的獨特藝術思維和藝術形式在人類藝術發展史上具有其獨特的地位,為人類藝術發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個華麗篇章。

  后記:

  鑒於中國當代藝術的飛速發展和對世界藝術發展的貢獻。是時候建立中國自己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Modern Art).宏揚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發展的貢獻。

(責編:陳永和、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