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報業人物

70年裡的40年

李德金

2018年08月13日09:07    來源:中國報業

李德金

  在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我掐指一算,時至今日,我到人民日報社工作整整40年。其中,在人民日報和人民日報海外版干了35年,退休后被人民日報社子報子刊聘用了5年。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說明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要珍惜,不能虛度年華。我回首在人民日報走過的40年,與人民日報光輝燦爛的70年、轟轟烈烈的70年共生共榮,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因為,在這70年裡,是人民日報讓我走上了新聞崗位﹔是時間把我培養成了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在人民日報這個高度講政治的地方,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黨報是黨是人民的耳目和喉舌,要充分發揮輿論正能量作用。經過幾十年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提高,現在擺在我面前的新聞工作已經屬於熟練工種,對辦報對編採業務已經積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本人認為,在當今世界要辦好一張報紙,尤其是人民日報也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關鍵在於是否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編採隊伍。這是辦報的第一要素。

  基於以上認識,自1978年8月從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被分配到人民日報當編輯記者,我一直是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去奮斗的。為了當好一名記者,做一個合格的記者,1979年,我曾趁3年援藏之機,深入西藏最艱苦的地方——那曲地區頂著高寒缺氧採訪地熱建設情況,並和同事合寫成長篇通訊報道在西藏日報刊登。在拉薩市,我還經常騎著自行車去機關學校和附近農村採訪。那時,雖然身在高原,採訪條件十分艱苦,但初當記者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非常高。后來,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踏著改革開放的熱浪,經過援藏,通過隨遠望測量船赴南太平洋實地採訪衛星發射測控工作以及深入廠礦農村、機關學校和國內外重大事項的採訪,不但掌握了當記者的要領秘訣,也寫了不少值得一讀的通訊報道。

  在這裡,我認為當記者除了遵紀守法講職業道德和懂得了解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以外,最重要的是廣交朋友,掌握新聞信息來源。隻有掌握大量新聞信息,才能有稿可寫,才能寫好稿,多寫稿。如果你所掌握的新聞信息具有新聞性強、宣傳價值高特點,又有可讀性,再加上現場描寫,文字推敲,寫出來的通訊報道一定會成為深受讀者歡迎的好文章。例如,我採訪的《大篆文化傳承者——竇德盛》通訊報道,在人民日報海外版見報后有幾十家網站轉載,這是為什麼?主要是選題重大,符合文化發展軟實力形勢,符合讀者需要。我在採寫陝西西安書畫家竇德盛時,有人建議寫他的書法藝術,以書法藝術作為切入點,寫他怎樣酷愛書法藝術尤其是大篆書法藝術,寫他大篆書法藝術水平有多高超。但我在寫稿時未採納這個建議。而是從傳承大篆文化這個角度去選材,去構思,去寫竇德盛這個人,就找到了新聞賣點,引起了廣大讀者的關注。大篆文化是以大篆字體符號為代表的,現在幾乎失傳,是竇德盛經過50年的探索實踐才逐步被人再認知,其功大也,理應得到社會認可,當然具有可讀性。在35年的新聞生涯中,我每年所寫的各類見報新聞、特寫、專訪、通訊等約10萬字。我採訪過多年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民政部、中國殘聯、公安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國婦聯、團中央、宋慶齡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以及“兩會”,寫過不少政治新聞類通訊報道,也寫有很多充滿生活氣息的通訊報道。在我的記憶裡,像《協商議事天地寬》《天津農行改革凸顯四大亮點》《“三法”構成維權體系——寫在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兩岸退役將軍的世博情懷》《寄希望於明天——寫在為了孩子三八首都女畫家名作義展之際》《皮埃爾:無愧於“反邪教斗士”稱號》《伊拉克在爆炸聲中度過四年》《“天天筆會扮靚琉璃廠》《方紹武:速寫四十年成就一代畫風》《詩韻紫砂留香壺——鮑志強紫砂藝術館參觀記》《用真情實感寫成的書——讀留英大學生陳廣頤創作的〈無處可逃〉有感》《邢台中草藥走向世界》《名茶軼事多》《河豚好吃捕捉難》《小乘教在老撾》《明治神宮故事多》《日本建筑面面觀》等上百篇情感十足的文章見報后,頗受讀者的歡迎,也受到同行的稱贊。我先后獲得過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以及人民日報等省部級好新聞獎一、二、三等獎有35次。

  一個人能夠在人民日報前后工作40年,今天看來這是我的榮幸。不過,那時,我大部分時間是為人民日報海外版效力的。當時,由於海外版編輯部門編制一直不足,實行的又是編採合一,因此,在海外版各個編輯部門編輯記者是不分家的。在家是編輯,出去就是記者。所以,多年來,我除了飽嘗當記者的苦衷和得失以外,還領略了當編輯的辛勞和付出。因為編輯是為他人做嫁衣的,其所作所為都是默默奉獻,既沒有名更無利可圖。在海外版工作20幾年裡,我上過20多年的夜班,主要是從事編輯工作。1985年至1993年,在海外版靠相紙出報期間,經常晚上上夜班拼4版即政法版是我一個人編稿送車間,然后出相紙再打蠟剪貼在板樣紙上,送車間照排制版付印。編輯工作量很重。晚上8時上夜班,一般要到第二天凌晨3時左右才能下班,第二天白天還要出去採訪。正是在這樣緊張獨當一面的工作環境中,才使我的編輯水平提高很快。每天晚上,我不僅要看新華社和中新社的稿件,還要看記者採寫的稿件和通訊員來稿。從選稿編稿中,我常常把文章寫得好的一個細節的描述技巧、一種寫作方法的巧妙構思移植到另一篇可見報的文章上,使經過編輯的稿件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有可讀性。在版面安排上,在組版工作中,我能做到圖文並茂,讓版面亮起來——既突出重點,有好主題、有好稿好圖、有好設計好創意,又不忘編用一些有可讀性的社會新聞和珍聞軼事。在這一方面主要是通過設專欄來實現。其中《華夏之光》《參政議政在中國》《愛心無國界》等專欄都為當天報紙內容和版面安排增色不少。有不少版面還被評為好版面。

  總之,在人民日報和人民日報海外版工作35年裡,我不但學會了當記者,也學會了當編輯。辦報需要這樣的人。1997年,我被任命和聘任為海外版要聞與社會部、國際與體育部副主任期間,能夠把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團結同志,調動大家積極性,共同出主意想辦法,把報紙辦好。2000年底,我被抽調到中央有關部門調查批判禍國殃民的“法輪功”,歷時3個月,寫有《解心靈之惑  治思想之疾───山東省濰坊市為“法輪功”痴迷者轉化營造寬鬆環境》《渴望·懺悔·請求——山東省教育轉化“法輪功”練習者剪影(上)(下)》等多篇“法輪功”受害者痛批“法輪功”的文章﹔2007年夏天,我被抽調到中央外宣辦和國務院新聞辦寫“中國對外文化發展戰略”文件長達半年時間。工作結束時對方給報社寫了感謝信,對我個人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也給予了表揚。2009年8月,我參加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百名名編輯名記者江西老區行活動,一共7天。我通過參觀革命遺址,向老區人民學習,與老區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寫了《老區河山壯哉美哉》等5篇通訊1篇內參1首詩,還拍了幾張照片,均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人民網刊發了。由於此行工作勞動表現突出,江西省贛州市林業局還專門給人民日報寫了一封感謝信,對我進行了表揚。上世紀九十年代,我還連續兩年被評為人民日報社先進工作者。在中國殘聯、中國記協組織的首屆奮發文明進步新聞獎評選時,我還獲得了一座“維納斯雕像金獎”。

  2012年,我退休后在報社子報子刊新聞崗位上繼續獻余熱。幾年來,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社內生活、金台通訊、中國報業雜志、中國報協網、中國報業網等新老媒體撰寫了諸如《草原上的“農家樂”》等眾多充滿生活氣息的稿件。今年6月,楊振武社長在高升就職前夕,在報社東北門崗亭處與我碰面告別后,他還特地調過頭來對我說,你時不時寫一些小文,寫得不錯,有可讀性,挺好的。我聽著感到特別高興特別爽——因為由時間催生又呵護我的那些尚未污染讀者眼球的休閑小文,如果有人願意瀏覽一眼,我就感到很滿足——因為這是我在與時間賽跑過程中留下的人生軌跡。

(責編:戴靖、李秀梅)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