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進動真碰硬 三個轉變合力治本

雲南:九湖治理算大賬看長遠(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2018年05月11日09: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昆明5月10日電(記者張帆、徐元鋒、楊文明)“不下雨,排水溝就‘下崗’了。”雲南大理永興村如今連蚊蠅都少見,村民段品吉領著記者四處查看,一條白色的PVC管連接起院壩、廚房、衛生間,洗碗水、洗澡水等流進沉澱池,再接進剛修好的排污管網。“現在才叫‘不讓一滴污水進洱海’。”

  雲南高原湖泊眾多,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湖泊治理成為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重中重、難中難。2016年底,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明確列出系列問題,指出雲南高原湖泊治理與保護的力度仍需加大。

  把問題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民生工程來抓!雲南壓實責任,促進湖泊治理邁向“三個轉變”:責任上“九龍治水”向“合力治水”轉變﹔管控上“末端治理”向“流域治理”轉變﹔系統性上“污染防治”向“生態治理”轉變。

  “‘合力治水’就是從部門之治到主要領導挂帥出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管理局負責同志表示。雲南省委和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別擔任治理任務最重的撫仙湖、洱海的河長﹔全省六大水系、牛欄江和九大高原湖泊的河長全由省級領導擔任﹔省級環保督察覆蓋所有州市。高位推進動真碰硬,許多老大難問題得到破解。撫仙湖展開治理“雷霆行動”,沿湖所有中央省市縣企事業單位全部退出。洱海開啟“搶救模式”,暫時關停海邊近2500家客棧餐飲。滇池流域569個自然村全部安裝了污水處理設施。

  洱海治理已從近水的客棧、村落,輻射到包括“洱海之源”的全流域。今年6月30日前,洱海周邊城鎮農村污水將全部收集處理。在著名旅游勝地雙廊,密密麻麻的房子“擠成一鍋粥”。“旅游聚集區隻有0.96平方公裡,背后山區則有218平方公裡,”雙廊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施國東介紹,雙廊正“以海為弓、以山為弦、以路為箭”,引導旅游業“從海邊上山”,“客棧聚集區是雙廊的‘臥室’,放開視野把旅游引入背后的‘客廳’,既帶動山區扶貧還減輕洱海壓力。”

  超常舉措要凝心聚力才能最終落實,雲南舉起生態考核“指揮棒”,把縣級生態環境質量考核所佔權重由5分提到9分,實行“一票否決”,引導干部、群眾算大賬、看長遠。昆明市官渡區水務局局長姚啟說:“以一個每天3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設施為例,月運行成本約12萬元,但若舍不得這投入,污水直排的后果難以估量!”大理喜洲鎮桃源村王柏家的客棧至今已關閉近一年,損失不小,他說:“現在少掙點錢不打緊,洱海水質改善,能賺長遠錢。”

  九湖清,雲南興。截至2017年底,九大高原湖泊“十二五”規劃治理項目完工率過九成。“十三五”期間,雲南每年安排6億元資金治理滇池﹔2017至2021年,每年分別籌措6億元資金治理洱海、撫仙湖。今年一季度,滇池全湖總體水質企穩向好,已由去年同期的Ⅴ類上升為Ⅳ類。

  《人民日報》(2018年05月11日01版)

(責編:戴靖、胡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