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協網
首頁時事政治協會要聞報業動態傳媒聚焦報業人物專題報道文旅視界國際傳媒視頻直播中國報業網
黨報頭條網生態城市刊頭故事攝影書畫會員展廳無人機天下數字報業物流信息建設網
協會要聞 報業人物 生態城市 文旅視界 專題報道 特色小鎮 攝影 中國報業網
即時新聞
559億!中國電影邁上新台階 銀幕總數突破5萬塊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報業協會舉行換屆選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當選會長 中國報業協會發賀電並到會祝賀 寧夏報業協會2020年度理事會圓滿結束
中國報協網傳媒>>傳媒產業>>媒企互動

第十屆全國體育收藏博覽會在滬舉行

郭鑫龍、張威威

2017年10月23日12:24    來源:中國報業

  第十屆全國體育收藏博覽會10月20日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體育館開幕。

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央文史委主任龔心瀚,上海現代聯合會會長、上海市委原常務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禹鵬,原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中國第一位奧林匹克勛章女性獲得者張彩珍,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李偉聽,中國收藏家協會體育紀念品收藏委員會主席、中國體育文化與收藏協會副主席李祥,博覽會組委會副主任富志勇,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胡保國,華東理工大學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躍,第一任國家體操隊隊長陸恩淳,奧運冠軍陶璐娜、陸春龍,世界冠軍丁鬆,亞洲冠軍蘆婷、唐薇依等嘉賓以及來自全國的兩百余位體育藏友參加了本屆全國體育收藏博覽會開幕式。

原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中國第一位奧林匹克勛章女性獲得者張彩珍與她的奧林匹克勛章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已經步入全面小康的決勝階段"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體育文化作為"全民健康"的精神內涵之一,使得我國體育文化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體育收藏作為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體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証,更是體育文化永續傳承與弘揚光大的重要載體,推動著我國體育文化事業"直挂雲帆濟滄海"。

博覽會中國體育集郵展區

  本屆全國體育收藏博覽會以"體育強、中國強"為主題,集中展示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海南、河北、江蘇、山東等全國各地百余位體育收藏家、八家體育博物館的萬余件體育文物、體育收藏品及體育藝術品等,展現了中華民族體育的奮斗歷程以及奧林匹克的無盡魅力。旨在,向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獻禮,展示體育強國筑夢之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挖掘體育文化內涵,激勵更多的人從熱愛體育到參與體育,使體育精神、體育文化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使人們感受體育文化帶來的精神愉悅,並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健康體魄。

  早在1997年,"第三屆中國體育收藏展"曾在上海舉辦,時隔二十年,"第十屆全國體育收藏博覽會"雲集了國內中國體育收藏家及藏品,重返上海進行公益展示。與往屆"體藏會"相比,本屆"體藏會"是展出規模最大、藏品品質最好、參展人數最多,涵蓋體育內容最豐富的一次。包括一個特別展覽:中國近現代體育文化發源地--上海體育珍藏品展﹔兩個綜合展覽:中國近現代體育收藏展、中國體育書畫展﹔以及七個專題展覽:中國籃球收藏文化展、中國體育集郵展、中國乒乓球收藏文化展、中國足球收藏文化展、中國國際馬拉鬆收藏展、中國國際奧林匹克徽章展、亞運會收藏文化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體藏會"上展示了由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張彩珍女士親授的奧林匹克勛章。張彩珍女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奧林匹克勛章的女性,也是共和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在國家體委擔任副主任的女性。更為難得的是,她與先仲虞、陸恩淳、藍翔平均年齡在90歲以上的四位體育老前輩,一起攜藏品親臨了本屆"體藏會"現場,在有生之年繼續為建設中國體育收藏事業貢獻力量,譜寫中國體育文化的壯麗詩篇。

國家體操隊首任隊長陸恩淳(左)與老奧運收藏家藍翔先生(右)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正是在張彩珍等老一輩體育人精神的指引和傳承下,"體育收藏博覽會"才得以發展至今、方興未艾﹔更是在黨的十九大召開這一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時期,"體藏會"以公益回報社會,用行動獻禮十九大。知行合一,擴大中國體育收藏影響力和輻射力,助力我國體育文化的宣傳普及,讓中國體育文化響徹國際,努力打造一扇彰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櫥窗。

  萬余件體育藏品如數家珍,不論是藏品質量還是規模都足以成立數個體育博物館,大放異彩,震撼人心。其中珍貴藏品不勝枚舉,包括:山東齊文化博物院足球博物館展出的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北宋蹴鞠畫磚、清代體育圖書﹔上海體育博物館展陳的清代上海賽艇比賽冠軍銀杯﹔天津體育博物館的民國體育史料﹔廣州體育文化博物館帶來的《綠道之春》百米長卷以及潘鶴、余暢等藝術大師的體育雕塑創作﹔蘇州體育博物館的50余幅體育碑拓﹔以及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海南天福體育博物館的珍藏品﹔中國第一本"體育"圖書(清代)﹔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上發表的"體育之研究"原版雜志﹔1889年廣東保齡球比賽《會昌九老圖》浮雕冠軍獎杯﹔1915(金質)、1921、1927年五枚歷屆上海遠東運動會獎牌配章﹔上海萬國籃球比賽第一名金質獎牌﹔國際奧委會全會襟章系列﹔1906年希臘、1920年安特衛普等8屆具有歷史代表性的奧運會金牌﹔包括歷屆夏季、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大全套等在內的30把火炬﹔多屆夏奧會、冬奧會火種燈﹔300余枚國內外馬拉鬆獎牌﹔夏季、冬季奧運會各國體育代表團手冊一百余種﹔千余枚國內外著名限量簽名球星卡﹔歷屆冬奧會主辦國紀念幣鈔﹔四位北京奧運火炬手展出的自己的火炬﹔千余枚體育媒體、奧林匹克徽章﹔百幅體育書畫作品及老體育器械等﹔冠軍嘉賓們也帶上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珍藏"亮相在本屆體育收藏博覽會。

博覽會論壇現場

  這些熠熠生輝的體育珍藏,彰顯著踐行者們對體育收藏的無盡熱愛,浸潤著他們對"更快、更高、更強"體育精神的歌頌,更是他們對全民健身、健康中國不懈追求的價值體現以及對中國體育事業美好未來的向往。他們以高度的責任心、對體育文化的赤誠之心描繪著中國體育強國,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喝彩、點贊。

  本屆"體藏會"評獎大會涵蓋了中國體育收藏領域的多個方面,成為中國體育收藏界的一次盤點和促進,評選包括:中國體育收藏終身成就獎、開拓者獎、突出貢獻獎以及中國體育收藏學術、文創、宣傳、文教、典藏、社會責任、組織等獎項。

張彩珍與華東理工大學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躍院長向獲獎的體育博物館頒獎

  "有一種情懷叫作體育收藏",但更需要有人以"收藏"的名義在中國乃至世界體育舞台上書寫歷史,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評獎僅公示"候選人(提名獎)",待評委根據綜合評定后再公布花落誰家,名單如下:

  中國體育收藏終生成就獎:谷丙夫、吳經國﹔

  中國體育收藏開拓者獎:張萬金、藍翔、陳鴻康、陸恩淳、王定祥、赫建華、樂祖光、周新民、劉超英、李祥﹔

  中國體育收藏突出貢獻獎:

  馮建忠、周儉雄、朱敏、趙曉凱、郭磊、侯琨、涂越明、卞岳望﹔

  中國體育收藏社會責任獎:上海市體育博物館﹔

  中國體育收藏典藏獎:山東齊文化博物院足球博物館﹔

  中國體育收藏美術獎:廣州體育文化博物館﹔

  中國體育收藏文創獎:蘇州市體育博物館﹔

  中國體育收藏文化教育獎: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

  中國體育收藏事業宣傳獎:天津市體育博物館﹔

  第十屆全國體育收藏博覽會參展金獎:上海體育博物館、山東齊文化博物院足球博物館、廣州體育文化博物館、蘇州體育博物館、卞岳望、李祥、羅登明、李祥華、徐恆皋、馬烈以及參展銀獎、銅獎獲得者﹔第十屆全國體育收藏博覽會公益企業獎:咸晟集團有限公司﹔

  也正是他們的愛國之心和公益之情在國際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亦讓我們看到了發自內心的對體育收藏、體育文化的熱愛和敬畏,甚至甘願傾盡一生,用行動用情懷推動中國體育事業不斷前行,讓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成為華夏兒女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

  體育是強國之舉,強國是復興之途。偉大的中國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實現復興中國夢,而體育在此時此刻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這就意味著體育收藏同體育產業和體育事業一起,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本屆"體藏會"通過搭建專業、權威的體育收藏平台,成為推動中國體育收藏行業創新與交流的一次良機﹔更是為攜手各方力量一起共筑中國體育收藏、體育文化美好未來,成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見証者、參與者和奉獻者。

(責編:陳永和、胡線勤)

聯系我們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協

電話:(010)65363816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協
電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中國報業

電話:(010)65363857
微信公眾號:中國報業
電子信箱: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公眾號

電話:(010)65363822
微信公眾號:黨報頭條
電子信箱:252361907@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歡迎關注黨報頭條APP

電話:(010)65363857/3004
歡迎關注掃碼下載黨報頭條APP
電子信箱: 773591345@qq.com

Copyright 2020by 中國報協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