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人民網>>傳媒>>中國報協網>>中國報業>>2013年9月

民生新聞價值的重構路徑

徐守武

2013年09月22日10:13    來源:中國報業

[打印][網摘][糾錯][分享][推薦]

    □ 徐守武

  地市黨報的生命力源於三個方面,即黨報的政治使命、讀者的關注度以及適應其發展的社會環境,而這三個方面都與當地民生新聞息息相關。因此,地市黨報要改變以往固有的報道模式,放下身段,放平視線,以民生新聞報道為突破口,重塑黨報形象。

  地市黨報做民生新聞,一方面要面對同行的競爭,因為民生新聞也是省級黨報地方版和都市報報道的重點,它們不僅能設立站點直接接觸信息源,而且在敏感問題報道中所受制約相對較少。與這些同行競爭,地市黨報沒有太多優勢可言﹔另一方面,地市黨報要面對自媒體上大量“公民記者”的涌現,即時快捷的微博、博客、微信和視頻網站在一些地方新聞事件中扮演著媒體角色。由於有嚴格的審稿制度和報道限制,報紙在報道時效上落后於網絡新聞。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地市黨報也並非無可作為。近年來,《閩東日報》的民生新聞報道在觀念、方法上另辟蹊徑,取得明顯成效,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增強。

  以報紙新聞的“質”應對網絡信息的“量”和“快”

  新媒體可以容納海量信息,並以快速傳播見長,這是傳統媒體無法與之抗衡的,但傳統媒體可以“質”對抗新媒體的“量”和“快”,實現價值重構。雖然閩東日報社有強大的採編隊伍,在各縣市都有駐站記者,但也不可能多過自媒體隊伍,“公民記者”分布在各種事件的現場,隨時可以將自己的意見發布到新媒體平台。因此,在快速發布上報紙無法與新媒體競爭。

  作為傳統媒體,不怕網絡媒體報道在先,隻怕做網絡媒體的跟風版。報紙不與網絡媒體拼“快”和“量”,並不代表對這些信息無動於衷,而是要及時關注和收集網絡媒體的重要信息,利用我們採編隊伍的專業經驗,對這些信息進行研判求証、梳理補充和深度解讀。黨報要創新議程設置流程,生產出比網絡媒體更新、更准確、更有價值的內容,變網絡上的碎片信息為完整信息,變網絡上的“淺閱讀”為紙質的“深閱讀”,通過對信息的“深化”和“升華”,展現黨報民生新聞的魅力。

  從2009年開始,閩東日報以“關注周圍的事,關心身邊的人”為主旨,推出《民生新聞》版,緊扣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關注民生,聚焦民情,貼近民心,反映民意。柴米油鹽事,該如何及時向百姓通報?國家大政策,當如何站在百姓的立場說與百姓聽?市民的水電煤氣、冷熱溫飽,群眾的喜怒哀樂、苦辣酸甜,都是《民生新聞》筆墨的傾力所向。一時間,《民生新聞》成了閩東日報的響亮品牌。但很快我們發現,在網絡媒體上,有許多新聞我們沒有顧及,有的新聞我們在步網絡的后塵。如何才能保持《民生新聞》的品牌影響力?唯有在新聞的“質”上下功夫。

  2009年底,寧德市有關部門一次性查獲3.75噸地溝油。這些地溝油從何而來,流向何方?是否已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坊間議論紛紛,網絡地方論壇更是罵聲一片。不能對這件事隻做簡單的報道,做深做細正是黨報較之網絡媒體的優勢。從11月20日刊發第一篇報道《3.75噸“地溝油”窩藏蕉城一民房內》開始,報社與市食品安全辦聯手,追蹤地溝油流向,通報查處進展,歷時兩年,陸續刊發系列報道20余篇。在2010年和2012年的市“兩會”和“3·15”消費者活動日期間,推出了“帶著民生跑兩會”專題--《代表委員疾呼:嚴禁地溝油回流餐桌》,消費者維權--《呼吁清剿地溝油》等系列報道,2012年底,以《我市地溝油整治成效初顯》和《賣地溝油的這回栽了--全省首例銷售劣質食用油案一審宣判,被告獲刑兩年8個月》為兩年多的跟蹤報道畫上了句號。這次系列報道有深度、有力度、有權威,影響廣泛,善始善終,凸顯了地方黨報的作為。

  變信息單向傳播為多向傳播

  互動性是新媒體最大的優勢,也是紙媒最大的劣勢。紙媒的單向傳播和嚴格的審稿制度,使民生新聞的選稿變成了記者編輯的選擇,很少考慮到讀者的需求。雖然不少報紙開通了熱線電話,但從線索進來到文字反饋需要較長時間,這種互動效果有限。在社交媒體即時互動的背景下,紙媒更需要增強與讀者之間的互動。

  1. 強化報紙版面內容的互動

  報紙的互動性不能僅體現在一兩個熱線新聞版,而應滲透到報紙的每一個版面、每一個話題,甚至每一條重要新聞。這幾年,每年市“兩會”前夕,我們都要開設一組系列報道--“回望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從廉租房建設到“便民一站通”進社區,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到新農合惠農,從陽光助學到學前教育,從飲水安全到城市公園建設,涉及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報進展,看成效,說不足,道原因,深受市民歡迎。在平常,對讀者反映、咨詢的問題,我們也都會在報紙上給予解答。

  2. 通過活動提供互動平台

  社交活動往往可以增加讀者對報紙的黏度。日本《讀賣新聞》是世界上最暢銷的報紙,他們一直提倡“社交報”的理念,即通過各種活動來增強讀者的互動體驗,使報紙不僅是靜態的信息發布載體,更是品牌活動平台。閩東日報社結合各種節慶活動來增強與讀者互動,如在記者節舉辦讀者節,在招商節舉辦房車展,在消費者日舉辦讀者維權節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借助新媒體實現跨界互動

  微博、微信的社交影響日益加深,成為新聞發布渠道已是大勢所趨,紙媒應當有開放的心態,利用新媒體搭建新聞跨界平台,彌補時效性和互動性不足的問題。閩東日報除了開通報紙官方微博,還開通了民生新聞版微博,及時播發將要刊發的內容,回應網友互動,彌補出版周期時效性不強的問題。

  把讀者變成用戶

  傳統觀念中,受眾被稱之為“讀者”,新聞記者則是“寫者”,兩者之間是新聞提供者和接收者的關系。新聞記者依據報紙的編輯立場、方針和價值標准,對新聞發生的客觀事實進行取舍和加工,往往那些與報紙本身的立場、利益一致或相符的新聞更容易得到傳播,讀者隻能被動接受報紙提供的信息。而新媒體上每個讀者都是用戶,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上傳信息,發表觀點。

  要將讀者變為用戶,必須樹立兩種意識:一是服務意識。不僅要給讀者提供新聞信息,還要提供服務。民生新聞包括了日常生活訴求、政策資訊、經濟服務等多方面的內容,除了及時報道新聞事件外,還應當成為服務平台。閩東日報社利用資源優勢與教育部門聯手為高考提供直通車﹔與多家銀行合作聯辦專刊《財富廣場》,為讀者提供理財咨詢指導﹔聘請專家開設《生活資訊》專欄,為讀者提供“求醫問藥”、“法律咨詢”、“生活健康”等方面的服務﹔旗下《寧德晚報》組建小記者團,吸引數千名小學生參加。

  二是產品意識。幾年前互聯網上的內容都是免費閱讀,但現在已有不少用戶願意為閱讀付費,原因在於網絡提供了用戶所需要的產品。報紙要將服務活動做成一個產品,把讀者變成用戶,在爭取社會效益的同時獲得經濟利益。這些年,閩東日報社每年都要組織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等展會活動,吸引市民參與,吸引參展商在民生新聞版投放廣告。

  當今是一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共舞”的時代,數家媒體、無數公民記者聚焦同一新聞事件是一種常態,獨家新聞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地市黨報在參與“同題競爭”時,不僅要發揮資源優勢、採編隊伍優勢和品牌優勢,更要用開放的思維接納新媒體技術提供的平台,以前瞻的觀念創新民生新聞報道,尋找重構民生新聞價值的“獨門絕技”。

  (作者:閩東日報總編輯 )

  原載於2013年9月《中國報業》雜志                                         

(責編:陳曉、胡線勤)

傳媒產業更多

經 營

投 資

廣 告

發 行

媒企互動

圖說天下更多>

訪談﹒直播更多>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中國從網絡大國邁進向網絡強國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強國夢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中國從網絡大國邁進向網絡強國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強國夢

友情鏈接

| 信息產業部 | 文化部 | 國家廣電總局 | 新聞出版總署 | 國家版權局 | 新華傳媒 | 中國記者網 | CNNIC | 中國新聞出版網 | 上海報網 | 傳媒 | 中國廣告網 | 北京大學新媒體 | 新聞記者 | 中國記者 | 青年記者 | 中國網聯網 | 今傳媒 | 新聞與寫作 | 湖北傳媒 |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 | 傳媒培訓網 | 中國出版網 | 華夏記者網 | 新聞實踐 | 國務院新聞辦 | 新華網 | 中國網 | 央視國際 | 中國日報 | 國際在線 | 中青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台灣網 | 文明網 | 中國記協 | 中廣網 | 中新網 | 光明網 | 中國政府網 | 東方網 | 千龍網 | 浙江報業網 | 龍源期刊網 | 傳媒網論壇 | 新民網 | 新華月報網 | 艾瑞咨詢 |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 新華網互聯網頻道 | 中國產業報協會網 | 中國產業網 | 中國電視批評論壇 | 中廣互聯 | 山西出版傳媒網 | 廣播電視信息 | 新浪傳媒| 網易傳媒 | 龍新網 | 搜狐傳媒 | 天津在線 | 中國青年網 | 中國攝影報攝影大展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