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人民網>>傳媒>>中國報協網>>中國報業>>2013年9月

毛澤東就皖南事變對新華社記者談話發表始末

萬京華

2013年09月22日09:50    來源:中國報業

[打印][網摘][糾錯][分享][推薦]

    □ 萬京華

  翻開由新華通訊社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合編、新華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新華社撰寫的新聞作品》一書,其中第一篇文章就是毛澤東撰寫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言人為皖南事變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這篇文章也曾被選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等書,是毛澤東運用對新華社記者談話的方式發表政治主張的名篇之一,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雖然接受了團結抗日的主張,但是國民黨的一些主要當權者並沒有放棄反共方針。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親英、美派集團表現出很大的妥協倒退傾向﹔另一方面,蔣介石集團的反共傾向也明顯增長,他們不僅在輿論上大肆進行反共宣傳,還大搞特務活動,迫害共產黨人、愛國人士和進步青年,並且多次制造軍事磨擦,直至發動大規模的武裝進攻,前后掀起三次大的反共高潮。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相持階段到來后國際國內的復雜形勢,提出了堅持團結抗戰,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方針。除軍事上在堅持自衛的前提和原則下對國民黨的進攻予以反擊外,中國共產黨還在宣傳輿論戰線上與國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其所屬皖南部隊9000余人,從雲嶺駐地出發往長江以北,6日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七個師8萬余人的包圍襲擊。新四軍部隊英勇奮戰七晝夜,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除約2000余人突出重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或被俘。軍長葉挺在同國民黨談判時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皖南事變發生后,國民黨頑固派開動宣傳機器,妄圖欺騙輿論,他們誣蔑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聲稱將把葉挺交付“軍法審判”。中共中央立即領導全黨在政治上進行堅決反擊,在軍事上做好迎擊頑軍的充分准備,並發動了廣泛的抗議活動。

  圍繞皖南事變,新華社先后播發了中共中央的一系列通電、命令和談話,如《朱彭葉項抗議皖南包圍通電》、《中共中央發言人對皖南事變發表談話》、《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命令與談話》、《新四軍將領就職通電》、《新四軍將領聲討親日派通電》等,以及一系列消息和評論,有力地揭露和譴責了國民黨反動派制造皖南事變的罪行。毛澤東在皖南事變前后,為處理有關事宜和問題付出了大量心血,這些通電、命令和談話有不少都是由他親自起草、撰寫或修改的。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決定,1月20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言人的身份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關於皖南事變的談話。

  1941年1月26日在延安出版的《新中華報》第一版上,以《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命令與談話》為標題,刊登了中革軍委發表的“命令”與發言人的“談話”。全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命令”,全文引述了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的內容,第二部分“談話”即前面所提到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言人為皖南事變對新華社記者談話》。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華報》當時刊發這篇談話時在正文前還有一段簡短的文字說明,內容為:“新華通訊社記者,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一月十七日發布命令,宣布新四軍叛變取消該軍番號,並將該軍軍長葉挺交付法庭審判,實屬抗日陣營中之巨大突變,特訪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詢問事變之意義與處置之辦法,承該會發言人發表談話如次”。《毛澤東選集》等書在收入這篇文章時均省略了前面這段說明文字。

  實際上,由新華社播發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命令與談話》整篇稿件都是由毛澤東所寫的。時任新華社社長的向仲華后來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皖南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發言人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就是毛主席親自寫的。”1960年4月15日,新華社國內部資料組的同志在收拾整理辦公物品時偶然發現一個舊書箱,並從中發現毛澤東重要手稿8件,其中就包括皖南事變后發表的這篇《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命令與談話》的部分原稿。這些重要手稿后來由新華社移交給中央檔案館保存,是毛澤東巧妙運用新聞宣傳手段開展對敵斗爭的珍貴史料。

  毛澤東撰寫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言人為皖南事變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尖銳地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皖南事變,破壞抗戰,實行反共,陰謀分裂和投降的罪行,對他們提出了嚴重警告。毛澤東在談話中指出:“此次皖南反共事變,醞釀已久。目前的發展,不過是全國性突然事變的開端而已。”接著他分析了時局發展以及日寇、親日派鎮壓中國抗日運動的陰謀和計劃,點明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皖南事變的實質:“皖南事變及重慶軍事委員會一月十七日的命令,不過是一系列事變的開始而已。特別是一月十七日的命令,包含著嚴重的政治意義。因為發令者敢於公開發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韙,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徹底投降的決心。”毛澤東還指出:“目前全國人民的緊急任務,在於以最大的警惕性,注視事變的發展,准備著對付任何黑暗的反動局面,絕對不能粗心大意。”“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但有責任,而且自問有能力,挺身出來收拾時局,決不讓日寇和親日派橫行到底。時局不論如何黑暗,不論將來尚須經歷何種艱難道路和在此道路上須付何等代價(皖南新四軍部隊就是代價的一部分),日寇和親日派總是要失敗的。”

  毛澤東在這篇談話中提出了解決皖南事變的十二條辦法,包括:第一、懸崖勒馬,停止挑舋﹔第二、取消一月十七日的反動命令,並宣布自己是完全錯了﹔第三、懲辦皖南事變的禍首何應欽、顧祝同、上官雲相三人﹔第四、恢復葉挺自由,繼續充當新四軍軍長﹔第五、交還皖南新四軍全部人槍﹔第六、撫恤皖南新四軍全部傷亡將士﹔第七、撤退華中的“剿共”軍﹔第八、平毀西北的封鎖線﹔第九、釋放全國一切被捕的愛國政治犯﹔第十、廢止一黨專政,實行民主政治﹔第十一、實行三民主義,服從《總理遺囑》﹔第十二、逮捕各親日派首領,交付國法審判。他說:“如能實行以上十二條,則事態自然平復,我們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必不過為已甚。否則,'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反動派必然是搬起石頭打他們自己的腳,那時我們就愛莫能助了。”

  毛澤東的這個談話和他提出的解決辦法,在社會上引起了重大反響。不僅在黨內得到一致擁護,而且也深受黨外人士的好評。通過政治上的堅決反擊和廣泛的抗議活動,國民黨統治區人民充分了解了皖南事變的真相,社會輿論普遍對蔣介石政府表示不滿,國際輿論也對這種“磨擦”行為進行譴責,使得蔣介石集團在政治上陷於空前孤立。3月6日,蔣介石被迫在國民參政會上表示,保証“以后再亦決無剿共的軍事”。至此,國民黨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這以后,國共關系又逐漸走向一定程度的緩和。

  毛澤東在皖南事變后親自起草和撰寫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命令與談話》一文,是他冷靜應對復雜局勢和棘手問題、巧妙運用新聞宣傳手段開展對敵斗爭的具體體現,在中國革命史與新聞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曾長期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胡喬木后來談到皖南事變前后這段歷史時指出:“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在整個抗戰中,是毛主席思想發展的一個高峰,在整個毛澤東思想中也有一定的地位。”“經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我們黨內更團結了,毛主席的領導威信大大提高了。這半年的斗爭,對后來抗戰、解放戰爭初期的勝利都有很大的意義。”

  (作者: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新聞理論與新聞史研究室副主任,高級編輯)

  原載於2013年9月《中國報業》雜志                                            

(責編:陳曉、胡線勤)

傳媒產業更多

經 營

投 資

廣 告

發 行

媒企互動

圖說天下更多>

訪談﹒直播更多>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中國從網絡大國邁進向網絡強國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強國夢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中國從網絡大國邁進向網絡強國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強國夢

友情鏈接

| 信息產業部 | 文化部 | 國家廣電總局 | 新聞出版總署 | 國家版權局 | 新華傳媒 | 中國記者網 | CNNIC | 中國新聞出版網 | 上海報網 | 傳媒 | 中國廣告網 | 北京大學新媒體 | 新聞記者 | 中國記者 | 青年記者 | 中國網聯網 | 今傳媒 | 新聞與寫作 | 湖北傳媒 |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 | 傳媒培訓網 | 中國出版網 | 華夏記者網 | 新聞實踐 | 國務院新聞辦 | 新華網 | 中國網 | 央視國際 | 中國日報 | 國際在線 | 中青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台灣網 | 文明網 | 中國記協 | 中廣網 | 中新網 | 光明網 | 中國政府網 | 東方網 | 千龍網 | 浙江報業網 | 龍源期刊網 | 傳媒網論壇 | 新民網 | 新華月報網 | 艾瑞咨詢 |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 新華網互聯網頻道 | 中國產業報協會網 | 中國產業網 | 中國電視批評論壇 | 中廣互聯 | 山西出版傳媒網 | 廣播電視信息 | 新浪傳媒| 網易傳媒 | 龍新網 | 搜狐傳媒 | 天津在線 | 中國青年網 | 中國攝影報攝影大展專區